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內燃機車發明後 為何蘇聯普及速度比英美快

內燃機車發明後 為何蘇聯普及速度比英美快

火車從問世至今,已經經過了數次升級迭代了。第一次迭代就發生在20世紀初的美國,即內燃機車出現並逐漸取代傳統燃煤的機車,內燃機車的出現使得火車的乘坐舒適性有了革命性的進步,是火車發展歷程中的分水嶺之一。

把燃燒柴油的機車稱之為內燃機車,並不是說燃煤的機車就是在外面燃燒的。而是說燃煤的機車在運行中要排出大量的可燃性固體和液體——這就是老紀錄片中火車煙囪冒出的高高的黑煙和水汽。這些煙氣不僅影響環境,而且還帶走了大量的能量和水,降低了火車燃料的能量效率,而且還增加了機車的運營重量。

內燃機車發明後 為何蘇聯普及速度比英美快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早期的內燃機車的運行方式非常類似於現在的卡車。柴油蒸汽和空氣被引入氣缸,隨著活塞運動的壓縮,壓縮的燃氣混合物被點燃,帶動輪軸向前運動,還有剩餘的動力完成下一個循環。儘管內燃機車的燃料利用率更高,能充分利用燃料,而且可以大大減少車輛運行對水資源的消耗量,但是柴油和煤相比畢竟屬於一種貴得多的燃料,所以美國研發的內燃機車最早就用在調車線上。

調車線即可以編組列車的高水平車站中用來編組列車的內部線路。每一節火車頭拉多少節車廂,分別拉哪些貨物都是在這裡確定的。顯然調車作業需要火車頭參與才行,傳統的燃煤火車需要較長時間才能由冷卻狀態發動起來,而且需要在運行中不斷添加煤和水,這對高峰時期擁堵的調車線來說簡直是一場災難。

調車線是鐵路系統一個非常特殊的部門,普通乘客看不到它們的存在,但它們確實非常重要。在這些地方土地資源緊張、難以管理、時間要求嚴格同時經濟效益較大。

內燃機車發明後 為何蘇聯普及速度比英美快

在這個過程中還有個比較有意思的情況,1924年蘇聯首先研製成功的內燃機車就是今天廣泛使用的電傳動傳動機車,而同年德國用柴油機和空壓縮機配接,利用柴油機排氣餘熱加熱壓縮空氣代替蒸汽,將蒸汽機車改裝成為內燃機車卻是空氣傳動的。而1925年的美國研製的內燃機車首先用在了調車作業上。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差別,主要是由於各國的國情以及傳統鐵路發展的情況決定的。蘇聯就整體而言是一個地廣人稀的國家,內燃機車減輕了鐵路維護的工作量,推廣相對容易。而歐洲西部人口繁茂,傳統鐵路的發展已經比較好了,自然發展替換的速度就相對比較慢。

總得來說內燃機車普及的速度還是非常快的,美英加都只用了十年時間就實現了鐵路系統的內燃機車化,內燃機車很快成為了主要的機車類型。

內燃機車發明後 為何蘇聯普及速度比英美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鐵流 的精彩文章:

鐵路道岔經歷了哪些改進
品牌形象小米緣何不如華為 根源在時代精神和歷史浪潮

TAG:鐵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