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東魏權臣高歡的身世之謎?究竟他和宇文泰為什麼結仇?

東魏權臣高歡的身世之謎?究竟他和宇文泰為什麼結仇?

東魏的權臣、北齊的奠基者高歡,是一個疑團團重重的人物。他的真實身份是一個謎,他先後與爾朱家族、宇文泰反目也都是眾說紛紜的謎。

身世方面,高歡究竟是漢人還是來自其他部族千百年來爭議很大。雖然史學界多數觀點傾向於高歡祖上應該是漢人,因為他們長年居住在六鎮邊地,久而久之受到鮮卑各部族影響才顯得胡化。但是,權威史書的記載畢竟矛盾的地方太多,不得不讓後人充滿懷疑。

東魏權臣高歡的身世之謎?究竟他和宇文泰為什麼結仇?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如《北齊書》開宗明義認為高歡的出身屬於名門望族渤海高氏(指東漢時期渤海郡的高氏家族,魏晉以後分成漁陽、廣陵、遼東等不同高氏分支。今天指高歡出生屬於河北景縣), 顯然這是後來的炒作行為,根本不可信。從所謂的家族譜系來說,高歡的祖上高湖、高謐與北魏太武帝時期著名漢族大臣高允應當屬於親戚。假如屬實,高謐是坐大罪而放逐到六鎮邊地。以繆鉞先生的研究,認為高謐本無子嗣,剛好高歡等後人利用這一點,冒認他們一家出自在邊鎮待過的高謐名下。不光繆鉞先生提出這一重要疑點,早年馮承鈞先生以及另一魏晉南北朝著名史家周一良先生也都有類似的辨析。

比如《魏書·高湖傳》明確記載高謐在「延興二年(472)九月卒」,其長子高樹生也就是高歡父親「孝昌二年(526)卒,時年五十五。」可以推算,既然高樹生出生之年就是其父高謐的卒年,他怎麼會有弟弟高翻?《魏書·高潮傳》記載高樹生當過北魏軍官「位至大都督」,而《北史·神武文襄》中無此記載,反而說高歡「家貧」,兩者也明顯矛盾。

更不用說絕大多數研究者都承認高歡生平表現的種種鮮卑習性,他基本上看不起漢人,口口聲聲「漢兒」,帶有貶義。高歡結親鮮卑族,而與渤海高氏代表高乾、高敖曹兄弟之間雖然有密切合作,但感情方面卻反映不出有多少親屬關係。之後高歡次子高洋依然厚於鮮卑、薄於族弟,種種表現都不近情理。總之,因為史書一開始就掩蓋高歡出身的一些事實,後來又要對他的成功進行一些加工塑造,反而對其形象造成一些不解的疑惑。

再看《周書·文帝上》記載宇文泰討伐高歡的檄文稱:「賊臣高歡,器識庸下,出自輿皂,罕聞禮義,直以一介鷹犬,效力戎行,靦冒恩私,遂階榮寵。」明顯指出高歡身世造假問題。換句話說,不論高歡是不是外族,至少攀認渤海高氏是八九不離十。高歡家族原本只是六鎮底層武夫出身,粗鄙無文,其實這是六鎮軍閥幾乎清一色的公論。高歡能夠從六鎮起家的資本都依靠夫人婁昭君,他和名門家族半毛錢關係都沒有,後來楊忠、李虎都一樣要把自己牽扯到弘農楊氏、成紀李氏這樣的望族之下,完全是南北朝盛行門閥習氣的感染,就算到了唐朝一樣如此。

東魏權臣高歡的身世之謎?究竟他和宇文泰為什麼結仇?

但是,從另一方面要說高歡不是漢人卻也沒有絕對證據。除非如六鎮首領葛榮是鮮卑族賀葛氏改的漢姓,就像高歡的夫人婁昭君一家,婁氏就是鮮卑匹婁氏改的漢姓。高歡祖上假如來自鮮卑族,也許有孝文南遷推廣漢姓,高氏祖上的漢姓是改換的可能,至少更改漢姓的鮮卑姓氏中至少有是樓氏改高姓的記載。只不過這種說法只能是推測,缺乏證據支持。

高歡和宇文泰都是北魏六鎮起義的參與者,都曾在葛榮手下效力。隨著爾朱榮的崛起壓制六鎮義軍,高歡趁機改換門庭,得到爾朱榮賞識,例如曾有勸進的舉動。相反,年輕一些的宇文泰頗受猜忌,是通過老交情賀拔岳疏通關係才投降,因此,宇文泰一度歸賀拔岳帳下效命。

永安三年(530年),孝庄帝元子攸殺了爾朱榮,爾朱家族起兵討伐,孝庄帝戰敗被殺,爾朱家族立長廣王元曄為帝。高歡沒有參與,選擇保存實力。他起初力量很小,個人是窮光蛋,是依靠妻子婁昭君家人支持才有起家的資本。婁昭君的父親婁內干是鮮卑族豪強,北魏給過司徒的榮譽官職,家僮數以千計,牛馬以谷量。以今天的說法,他的牛馬羊群是按一座山谷兩座山谷那麼數,雖然過於誇張,但充分顯示了實力雄厚!高歡當時不過是懷荒鎮一個極為普通的小兵卒,只不過他為人八面玲瓏,但內心目標明確,哪怕一貧如洗都可以得到不少人賞識,近似於劉邦那一類人。

當時爾朱家族不得人心,起事騷亂此起彼伏,高歡看到大環境改變,就有了適應形勢討伐爾朱家族然後自立的想法。而殺死孝庄帝、掌握權勢的爾朱兆(爾朱榮侄兒)對反對的局面感到頭痛,向高歡諮詢意見。高歡回答:「六鎮降兵反叛不休,又不能全部殺掉,大王您應選心腹之人去統領他們。再有反叛就歸罪其將領,不能每次都殺掉大批的兵士。」爾朱兆問誰能去當統領,賀撥允舉薦高歡。高歡一拳打得賀撥允滿嘴冒血,門牙落地,罵道:「太原王(爾朱榮)活著的時候,說怎麼樣就怎麼樣,現在太原王死了,天下事都聽大王(指爾朱兆)的,你是什麼東西,大王沒發話能輪到你說三道四!」爾朱兆很讚賞高歡的忠心,就宣布高歡為六鎮降兵的統帥。

高歡到冀州後,嚴肅軍紀,每過麥地,自己下馬拉住韁繩,受到擁戴。高歡為了試探屬下的心意,偽造爾朱兆軍令要六鎮降兵全回山西去攻打稽胡(真實身份頗有爭議,但多數認為是匈奴分支,就是山西邊緣地區原來像劉淵這樣漢化的匈奴後裔)。高歡假裝軍命嚴急,從軍中簡選萬餘兵士,馬上催促出發。心腹部將孫滕和尉景假裝為士兵請命寬緩五日。高歡假意再寬緩五日行期,還與這支萬餘人先鋒部隊舉行儀式,慫恿部下提議反對爾朱氏,高歡順從部下意願在信都(今河北衡水市冀州區)起兵。為了名正言順,高歡擁立北魏宗室、渤海太守元朗(宗室大將元彬的孫子,被六鎮義軍首領葛榮殺死的章武王元融的兒子)為帝。北魏中興二年(532),高歡初次與爾朱氏交鋒,以少勝多,在廣阿大敗爾朱兆,俘獲五千多人。

高歡真正具備爭雄天下的實力,主要是在信都地界得到冀州豪強封隆之,原北魏渤海太守高翼家族的高乾、高敖曹等兄弟相繼支持,聯合一起討伐爾朱氏。高歡派封隆之留守鄴城,親自率軍再與爾朱兆交手,中軍原本不敵,好在堂弟高岳率五百騎兵拚死突前,部將斛律敦收拾敗軍重整旗鼓從爾朱兆後面截斷,大將高敖曹領一千多騎兵橫擊,爾朱兆軍大敗。本來就首鼠兩端的大都督斛斯椿等回洛陽,盡殺爾朱氏殘餘,另立宗室元修為孝武帝。元修毒殺節閔帝元恭,為了緩和局面迎娶高歡長女為皇后,朝政權柄開始向高歡一方傾斜。

東魏權臣高歡的身世之謎?究竟他和宇文泰為什麼結仇?

永熙二年(533),爾朱兆在秀容兵敗自縊。爾朱兆大將慕容紹宗攜爾朱兆妻子及餘眾歸降,高歡待他十分親厚,從不提及慕容紹宗曾向爾朱兆進言要殺自己的往事,可見高歡在為人方面相當有一套,包括對侯景,他都能籠絡人心。這時,斛斯椿見高歡逐漸強大,非常憂心。他與南陽王元寶炬,武衛將軍元毗和王思政一同勸說元修設法除掉高歡。斛斯椿增加侍衛人數,選數百武士擔任元修的近衛軍,多次以出獵為名,暗中出城操練。又派人與在關隴一帶掃蕩義軍的賀撥岳、賀拔勝兄弟聯絡,準備內外響應。

在朝廷擔任司空的高乾是高歡的支持者,又是冀州豪強首領,孝武帝元修想拉攏,借一次在華林園宴飲的機會要與高乾結為兄弟。高乾當時表示「以身許國,不敢有二心。」見到宮廷增加武衛,又交結外臣賀撥岳等人,就暗中通知高歡防備,勸他乾脆自立。高歡裝出非常害怕的樣子拒絕。高乾猜不透高歡心思,夾在兩派之間很難受,於是要求外派為徐州刺史。孝武帝元修獲悉高乾要外任,怕他泄漏自己的計劃,就詔告高歡說高乾與自己立過盟誓。高歡認為高乾有二心,就把他勸自己稱帝的事通知元修,高乾被賜死,又派人誅殺高乾之弟高敖曹。高敖曹不知高歡在中間耍手段,帶領十幾個人奔晉陽(今山西太原市晉源區,原爾朱氏的根基也在晉陽)投奔高歡。高歡反與他抱頭痛哭,發誓一起報仇,同時高乾另一個弟弟高慎也投奔高歡。

永熙三年(534),孝武帝元修率軍進攻晉陽,表面聲稱討伐南梁。密詔給高歡說要攻打宇文泰和賀拔勝。高歡回復說自己兵馬共二十二萬已出發,助援征討,並清除朝中奸佞。元修知道高歡有了準備,就反過來以宇文泰為關西大行台、尚書左僕射,賜公主為妻,下詔宣示高歡的罪惡,鼓動宇文泰出兵征討。

東魏權臣高歡的身世之謎?究竟他和宇文泰為什麼結仇?

高歡以高敖曹為先鋒攻打宇文泰。宇文泰發檄各地聲言高歡罪惡,從高平出發到弘農屯軍(弘農為今河南靈寶市一帶),賀拔勝則屯軍汝水(今河南流經嵩縣、汝州、襄城一帶的汝河),兩人都停下觀望戰局變化。這年七月,元修親率十萬軍隊屯於河橋,以斛斯椿為前驅列陣於邙山之北。宇文泰打探元修的排兵布陣,對左右講:「高歡數日內急行軍八、九百里,疲軍迎敵,是兵家大忌,正好乘其疲憊奇襲。當今皇帝以萬乘之尊御駕親征,不主動出擊渡河決戰,反而沿河據守,很是失策。而且長河萬里,只要一個地方被突破,必敗無疑。」果然元修軍中元斌之與斛斯椿爭權,還沒交手就欺騙元修說高歡逼近,元修就開始逃跑。高敖曹為兄高乾報仇心切,率勁騎追元修到關中。元修在長安東陽驛(今陝西渭南縣東的東陽水旁)遇見迎駕的宇文泰。高歡沒有追到元修,就回洛陽立清河王世子元善見為帝,是為孝靜帝,時年十一。當時清河王元檀已經準備好當皇帝,高歡怕他日後不好控制,所以改立他的兒子,於是短暫的東魏出現了。

東魏西魏對峙是北齊北周出現前的過渡階段,也是北朝雙雄高歡和宇文泰的對決時期。雙方對戰有多次,親自領軍較量都有四次,互有勝敗,但最終高歡是死於最後一次失敗的玉璧戰役。既能看到戰事的頻繁激烈,也能見兩人之間的仇恨有多深。但究竟為什麼同樣出身六鎮的兩個當世豪傑會有這麼大的仇恨?甚至覺得兩人除了打來打去,生平並無多少實際的交往,除了《北周書》為抬高宇文泰發跡的一次短暫會面,史書留下的記載其實比較含糊。今天人們習慣用一山不容二虎,或者爭奪權勢作為一種解讀,總覺得過於表面化,也沒有找到揭示兩人對立的要害。

高歡生於496年,而宇文泰生於507年,高歡年長宇文泰十一歲。高歡在參加六鎮起兵時,起初屬於杜洛周一派,是被葛榮所吞併的一方。而宇文泰跟著父親宇文肱、哥哥宇文顥起初是參加鮮於修禮的隊伍,直接和葛榮就是一夥。鮮於修禮就很欣賞宇文父子,一開始就讓他們單獨領軍。宇文肱及長子宇文顥、次子宇文連都隨鮮於修禮一起陣亡,葛榮接過隊伍以後,對宇文泰和兄弟宇文洛生繼續被任為將帥,算是非常欣賞。

高歡作為跟從杜洛周一伙被葛榮吞併,在六鎮義軍中的地位就不及宇文泰。這也側面解釋為什麼當爾朱榮要壓制義軍時,高歡會那麼積極倒戈投效反過來對付義軍;還有為什麼降服葛榮的隊伍以後,爾朱榮會對宇文泰是一種既欣賞又忌憚,要壓制宇文泰出頭的心理。也就是說,高歡在葛榮軍中雖然是一方勢力,但不算得力,正好被爾朱榮收買。外加高歡很會做人,例如獻媚勸爾朱榮稱帝,個人野心很大,很想出人頭地,但又顯得很婉轉。

高歡是來自底層的豪傑,靠著善於做人,手段機敏逐漸上位。當比較欣賞他的爾朱榮死後,高歡一度與爾朱兆關係密切,但看著爾朱家族自掘墳墓,勢頭不對,他立刻就想到應該再次劃清界限,馬上就舉起征討爾朱家族的大旗,在信都籠絡人心,拉攏豪強一起舉兵,然後逐漸收買效力。可以看清高歡這種為了出人頭地,為了在亂世生存,能夠像劉邦那樣在慌亂中迅速扔下父母妻兒獨自逃跑的果決之心!

但高歡具備豪傑氣質,為了拉攏一些人,他也確實有重義氣的一面,這中間並沒有鮮卑漢人的分別。高歡早年在懷朔鎮當隊主的時候,鎮將段長(可能是段氏鮮卑後裔)就覺得他必成大氣,待他不錯。他希望高歡將來得勢以後能提拔自己的子孫,後來高歡果然追贈段長為司空,並提拔段長的兒子段寧為官。有當世項羽之稱的勇將高敖曹大病時說死後希望弟弟能做刺史。元象元年(538)河陽之戰身死,史書形容高歡知道以後如喪肝膽,同年加封高慎為北豫州刺史(但高慎排行應該是高敖曹哥哥,弟弟是高季式,高敖曹死後加行晉州事,但高慎很快以虎牢關投降了宇文泰)。尉興慶(很難斷定是其他部族還是漢人,但漢人自古就有尉氏存在,如著名的秦國軍事家尉繚。而且尉氏以太原為郡望之一,為高歡繼承爾朱氏勢力的地盤,尉興慶作為高歡起家的心腹,是河東一帶漢人的可能性也比較大)在武定元年(543)的邙山對戰中捨身為高歡斷後,高歡實現他的遺言,提尉興慶哥哥為刺史。高歡雖然權重跋扈,但出於失手逼走了孝武帝元修去投靠宇文泰,對後面扶立的孝靜帝元善見就相對比較寬容,禮儀方面都還過得去。

東魏權臣高歡的身世之謎?究竟他和宇文泰為什麼結仇?

高歡所佔據的河東、河北、山東和河南地區過去是北魏的中原核心,各部族和洛陽勛貴本身矛盾就很大,高歡能夠從底層崛起本就帶著很大的僥倖成分。他原本在軍事上不具備頂尖的威望,相比爾朱榮當年還遜色一些。所以,他掌權以後就非常小心地處置北魏末年留下的爛攤子,如果不具備一流的手段,肯定要繼續釀成大亂。但他在世時畢竟解決了大部分問題,將東魏到北齊的轉化基本完成,從這方面來說,高歡建立東魏算是繼續在恢復北方社會方面有所發展。

儘管高歡個人傾向鮮卑化,但為了擺脫爾朱氏和六鎮軍閥勢力影響,要成就中原大業,他還是深知要利用漢地勢力。除了封隆之、高乾、高敖曹兄弟外,像殷州的李元忠歡迎高歡。這些人使高歡勢力內部發生了變化,由原來的六鎮武人集團,變成鮮卑將領與漢家大族的聯合,而且還帶來一批有文化、有才能的漢人如崔暹、楊愔、祖珽、魏蘭根等,都是後面北齊的重要人才。

高歡前往冀州時曾對六鎮將領說:「一今以吾為主,當與前異,不得欺漢兒。」他心中鮮卑高於漢人,卻希望收買漢地民心,以壯大自己的力量。高歡在公開反爾朱氏之前主要是搶奪糧食與軍需,而漢人豪族卻掌握了地方上一定的糧食及軍需物資。他號令軍士時說,「其語鮮卑,則日:『漢民是飲奴,夫為飲耕,婦為妝織,愉汝粟帛,令汝溫飽,汝何為陵之?』其語華人,則曰:『鮮卑是汝作客,得汝一解粟、一匹絹,為汝擊賊,令妝安寧,汝何為疾之?」他認識到鮮卑是武力支柱,而漢人是糧食、布帛等的生產者,雖然沒有改變鮮卑的優越感,總的說來也開始轉變觀念。

高歡臨死對高澄的遺言表明他對鮮卑武人的倚重:「庫狄乾鮮卑老公,斛律金敕勒老公,秉性遒直,終不負汝。可朱渾道元、劉豐生遠來投我,必無異心。」但這中間有一個誤區,不能從高歡習性上對漢人有些排斥,就等同於他的用人策略和治國方式也排斥漢法,如高隆之和高歡類似,原本姓徐,長年待在邊地已經鮮卑化,算是高歡的結拜兄弟,「雖不涉學,而欽尚文雅,諸紳名流,必村禮接」,到中原以後就希望吸收漢人的長處,對漢人名士非常禮敬,也很好學。

客觀來說,高歡為人精明,總的手段是注重一種鮮卑與漢人之間的平衡,以鄴城為行政中心,北魏的漢人士大夫及漢化的鮮卑人基本被遷移過來。隨著洛陽幾經戰事而衰敗,鄴城的文化繁榮在北方處於鼎盛。但高歡自己依然在晉陽,這裡是東魏的軍事中心,鮮卑力量較強。在大量任用漢人為官員的同時,讓兒子高澄負責行政事務,整頓吏治。高歡的根本策略可以說綜合了孝文帝和爾朱榮的長處,就是利用某種漢化改革方式整肅收降的六鎮各部族的軍事力量,然後使其完全統一在自己手裡。反過來又傾向於籠絡部族首領來震懾漢人士大夫,這種權謀手腕讓自己牢牢掌握住軍事力量維繫這種「走鋼絲」的平衡局面,居然高歡大體上還表現得比較穩定。

東魏權臣高歡的身世之謎?究竟他和宇文泰為什麼結仇?

所以,高歡哪怕內心對漢人帶著某種情緒,但依然大量使用漢人,像提拔魏收、崔暹、楊愔,裴讓之、陳元康等重要的文士。雖然高歡本人沒什麼文化,但大體上還是欣賞這些人的,如祖珽作《清德頌》,「其文典麗」,高歡立刻就讓他充任開府功曹參軍。如對崔暹,一番談話以後果斷任命他丞相長史,讓他幫助弟弟高琛守衛後方晉陽,臨行前再三握手囑託,將家眷全交給崔暹,後來崔暹輔佐高澄,也深受信任。包括敵對勢力中有用人才都加以選用,如盧景裕等,甚至讓他們來當兒子的老師。《北齊書·儒林傳》記載:「魏太平中,范陽盧景裕同從兄札於本部起逆,高祖免其罪,置之賓館,以經教授太原公(指高洋)以下。」先後起用李同軌、張雕、刁柔等儒學人士。所以,高歡善於識人用人,根本不分族別,甚至不分敵我立場,只要是人才,肯歸附,他都敢用。

軍事方面,高歡手下彙集的人才也很多,但他本人的軍事素質卻要差一些,以至於遇到宇文泰多次,本來東魏形勢佔優,每每交手卻顯得旗鼓相當,到最後玉璧一戰,還成為高歡的終結點。天平四年(537)小關之戰,東魏軍在潼關左邊的小關遭西魏軍襲擊大敗,大都督竇泰自殺,高歡被迫撤軍。此後,在沙苑之戰(537)﹑河橋之戰(538)﹑邙山之戰(543)雙方互有勝負,最後玉璧之戰(546),高歡兵敗身亡,較大的戰役一共五次,具體簡述如下:

小關之戰,高歡率三路大軍攻宇文泰,自己在蒲坂架浮橋,裝作渡河,實際上寄希望於竇泰從潼關奇襲得手。但宇文泰識破計謀,率主力擊殺竇泰,高歡被迫撤退。

沙苑之戰,高歡率二十萬大軍過黃河,進攻西魏關中,宇文泰設伏於沙苑大破高歡,俘東魏士卒八萬,大獲全勝。

河橋之戰,東魏大將侯景收復洛陽後向西魏挑釁,宇文泰率軍擊敗侯景,還斬殺名將高敖曹(高昂),高歡率大軍擊退宇文泰,雖然戰役獲得勝利,但損失一員猛將。

邙山之戰,東魏高慎(高敖曹之弟)以虎牢關降西魏,宇文泰趁勢圍攻洛陽,高歡率十萬大軍來救,駐紮於邙山。經過一番拉鋸,最終高歡大破宇文泰,西魏幾乎全軍覆沒,此後被迫吸收關中漢族加入軍中。

玉璧之戰,東魏高歡率十萬大軍圍攻玉璧(舊址在今山西運城市稷山縣太陽鄉白家莊村),西魏名將韋孝寬僅率數千人守城,高歡圍城數月,沒能攻下。東魏傷亡多達七萬,高歡慚恨交加,戰後就病死。

分析東西兩魏的五次大戰,高歡為什麼沒有把東魏佔據的優勢轉化成為勝果,長期以來也是一個令後人感到難解的疑團。

高歡在五次戰局中三次失敗,兩場勝利。客觀加以分析就是,高歡雖然國力較強,但本身北魏末年遺留的內部問題也很多,東魏表面上歸於高歡、高澄父子,但各方力量還沒有完全融合。高歡只是初步通過撫御手段緩和矛盾,也嘗試了胡兵漢農的制度,但朝中的部族勛貴和漢地豪強還是存在衝突,嚴重的就如侯景與高澄之間都互相敵視。高歡生前一直培養高澄的行政能力,高澄任尚書令主持政務,打擊鮮卑貴族,以法制人。對漢族將領如高昂,是利用權謀手段而不是制度管理,其弊端在高歡死後立刻暴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