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番薯煨暖的時光

番薯煨暖的時光

原文@稻荷居 載於中讀App

番薯本名朱薯,又名地瓜,因得自番國,故稱「番薯」。番薯現在的人可能感覺不到它有多大的作用,不過是平時主食之外偶爾補充的粗糧。但是在過去,遇上饑饉荒災之年,大多數作物歉收,物價暴漲,穀物稀貴,唯番薯依然豐收,十之七八的貧下鄉民靠它得以度荒活命。誠如何鏡山在《蕃薯頌》中所說:「蕃薯 ,瘠土砂礫之區,皆可以種,用以支歲,有益貧下。」

番薯煨暖的時光

小時候,番薯是我們山村人家每年都種的作物。收割完早禾,少水的田地多用來種番薯。栽番薯不像插秧那麼繁瑣,從事先育好番薯種苗的地里,剪下長長的藤蔓,再把長藤剪成帶兩個芽眼的小段,就可以栽種了。栽番薯的壟早起好了,番薯壟比其他作物的壟要高許多。村裡的小孩都栽過番薯藤。栽的時候,小孩懷裡抱著一把番薯藤站壟的一邊,大人雙手把钁頭站另一邊。大人用钁頭在壟上起個縫,小孩飛快地把一根番薯藤斜插進去,不能把番薯藤放反了,得芽頭朝外,否則番薯藤不長。把番薯藤插好後,大人把钁頭拉出土層,輕輕在壟面拍壓兩下,一根番薯藤就栽好了。小時候覺得很奇怪,一根沒根的番薯藤插在土裡,怎麼就生根發芽活了,而且還結好大一窩番薯。番薯藤豬很愛吃,番薯長到盛苗的時候,隔上兩天,我就提了畚箕去田裡割一畚箕番薯藤回去餵豬。

番薯煨暖的時光

鄉人在挖紅薯 稻荷居攝

十月的時候,番薯藤葉子開始變黃,枯萎,最後只剩下光禿禿的藤干,番薯蔸周圍的表土被長在地下的番薯撐開,裂開了許多道縫,有的番薯乾脆鑽出了縫隙。在一個晴好的天氣,父親母親擔了谷籮,我們幾個孩子扛了钁頭,提了畚箕跟在後面,去地里挖番薯。父親一钁頭下去,大大小小的一窩番薯全翻到了地面上,父親的手力下得很准,沒有一個番薯挖爛了。我們把一隻只番薯從根上扯下來,放進畚箕里,兩三窩番薯能裝滿一大畚箕。挖累了,父親坐在田塍上卷根旱煙,悠悠地抽著。我和弟弟各自揀只光滑肥大的番薯,在枯草上擦幾下,就大口大口地啃起來。母親看到說,都不洗洗,看吃了生蛔蟲。我們滿口嚼著番薯和母親頂嘴:「打蛔蟲的糖還挺甜的,很想吃呢!」新挖的番薯水分多,但沒有放在河沙堆里存放了一段時間的甜。

番薯煨暖的時光

番薯在我們那很大部分是用來做番薯粉的。挖回的番薯挑到村前的河裡洗凈後,再挑到碾米房粉碎,碾米房有專門的番薯粉碎機。粉碎好的番薯渣挑回家,用紗布包了,清水過淋,然後反覆擠壓,得到番薯粉濾夜。濾液在木桶里靜置兩天後,桶底就看得到一層白色細膩的薯粉了,倒了清水,把下面的薯粉挖起來,掰成一小塊一小塊攤到竹席上晒乾,就是我們一年四季都吃的番薯粉了。

番薯粉在故鄉的用處可大了。過年或是嫁女娶親做肉圓是一定要用的,而且不能少。平常時候,尤其是青黃不接的三四月,菜園裡沒有青菜,番薯粉調水,攤到鍋里用文火炕熟,是一道很美味的菜。我們那的農家小吃油煎芋包子、薯包子、腌菜包子都要用到番薯粉。平時炒菜用作勾芡的時候更多。

做番薯粉用去多大半番薯,剩下的番薯一部分用來曬番薯片,一部分埋到河沙里或秕谷里藏起來,隨吃隨取。曬番薯片的番薯先切成片片,然後下到鍋里煮六七成熟,不能過熟了,過熟就爛了,成不了形。煮好的番薯片用笊籬撈起,瀝干水,然後用簸籃裝了送到曬坪上,又一片一片攤在竹席上曬。大日頭曬上兩天,番薯片顏色變成了淺灰色,味道最好,柔韌甜美。晒乾了的番薯片就太硬了,有點難嚼,不過嘴饞牙口好的,也喜歡嚼。上小學的時候,許多人書包里都會裝上一把生番薯片,課間休息的時候拿出來嚼幾片。

番薯水分較多,不耐貯藏,得想特別的辦法才能保證它既不流失水分也不變質。在故鄉,保存番薯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沙藏法,一種是埋在秕谷中。沙藏的比秕谷藏的要保存得久些,但沙子較重,秕谷輕便易得,用秕谷藏的居多。一層秕谷一層番薯,藏在一個打穀子用的巨大木桶里。番薯經過一段時間的貯藏,澱粉部分慢慢轉化為糖分,變得更加甜美,適合煮粥。

山村冬日的霜晨,冷氣襲人,早起的人家屋頂有淡淡的炊煙從屋頂煙囪飄出,陽光最先照臨的地方是曬坪,農閑時節的村莊一片安寧。陸續有男人和小孩哈著氣,提著火籠去曬坪曬太陽。陽光很好,但這陽光的暖似乎是給冷氣稀釋了,照在身上依然冷得緊,大家籠著手,抱緊火籠,有一句沒一句說著閑話。這樣的冬日早飯通常是一鍋番薯粥,飯時,女人們拖著長長的尾音朝著曬坪喊著自己男人孩子回去吃飯了,大家離了火籠從各自家裡端出濃稠不一冒著熱氣的番薯粥,蹲在曬坪上,就著一坨咸辣霉豆腐或幾根腌蘿蔔條,呼啦啦喝粥。喝到身心俱暖,渾身發熱,大家才愜意地散去。

冬天日短夜長,吃過晚飯時間還早,村民們聚集在曬坪上烤火消磨時光。烤火需要柴火,劈柴、樹枝都不經燃,用來烤火的是開荒時從山上挖回的樹蔸。樹蔸在地下穿泥破石,練就了一身鋼筋鐵骨,斧斤刀斫也奈何不了它,極耐燃,但整個樹蔸太大了進不了灶膛,各家柴堆旁都有幾個長時間冷落的樹蔸。到了冬日,樹蔸是烤火的恩物,它們終於派上了用場。一個樹蔸通常能消磨大半個夜晚,甚至更長。大家圍成一圈,有坐凳子的,有屁股下墊塊劈柴或樹墩就坐下來,我們小孩則坐不住,繞著曬坪追跑打鬧,跑得肚子餓了,就從家裡拿來幾隻番薯,埋進熱灰力,然後繼續玩鬧。大人們圍著火堆,男的抽煙天南海北吹牛,女的家裡長短,針頭線腦,零零碎碎一大堆,說著說著被某人一句話引爆了,人群中轟然一陣笑聲,山村寂寞的夜時光此刻有了別樣的滋味。番薯煨熟的香味從火堆里飄散出來,我們用樹枝從灰堆里把番薯一隻只撥出來,外皮烤得微焦皺縮,雙手捧起,滾燙難耐,只好左手倒右手,掰開,露出或紅或白的瓤肉,一口下去,熱呼呼的甜軟,來不及細品便滑進了喉嚨,一股暖流迅速灌滿身體的每個細胞,寒意頓消,這樣溫馨的場景這樣的紅薯滋味,許多年後,依然讓人念念不忘。

番薯煨暖的時光

野地里烤紅薯又是另一番滋味。冬日的田地里沒有了莊稼,孩子們放牛不用時刻緊緊攥緊牛繩,擔心牛糟蹋了人家的莊稼。牛散布在空闊的田野間,悠閑地啃食著枯黃的草葉,偶有母牛抬起頭來哞兩聲,呼喚一下撒歡走遠的小牛犢。放牛的孩子們找個平坦點的草地,疊起了燒餅,這是衣單身薄的農村孩子取暖的好辦法。大家瘋狂地玩鬧過一陣,臉上早已汗水橫流,泥痕斑斑,頭髮衣服上也沾滿草屑,使了蠻力,肚子早已咕咕叫。大家早有準備,出來的時候褲兜里都從家裡順了幾隻番薯。野地里有的是枯枝敗葉,不一會,大家抱來柴火,一堆熊熊的野火就燃了起來,正是眾人拾柴火焰高。明火烈焰的時候不能把番薯丟進去,容易燒成黑炭,要等到火苗漸漸弱了下去,柴草成了一堆紅彤彤的灰燼時,用木棍撥開一個窩,把番薯埋進去慢慢煨烤,烤到香味四溢,扒出來在草地上滾幾滾,大家捧起番薯,大口吞咽起來,燙得哇哇叫,不過那冒著裊裊熱氣的軟糯香甜,真是欲罷不能,吃完大家的嘴唇都是一圈黑灰。

進入臘月,要過年了,鄉里人家都開始準備年貨。那時物質匱乏,大多年貨都是自家製作的。在我們家鄉,炒番薯片是必不可少的。炒番薯片有講究,要和河沙一道炒,這樣炒起來番薯片受熱均勻,不易炒焦,炒出的番薯片顏色黃澄澄的,又酥又脆,一口咬下去嘎嘣響。年裡,請客人喝酒吃茶,果盤裡都會擱一堆番薯片。日子過得好點的,果盤裡其他的果子多點,番薯片就少了。日子過得一般的,果盤裡的番薯片就堆了好大一堆。因為是過年,其他吃的比平時多,我們小孩都不太去吃番薯片。過完年,好的都吃完了,家裡穀倉里還有一大袋子炒好的番薯片,沒什麼吃的,番薯片的味道似乎一下子好了起來,抓一把在口袋裡,時不時咯嘣咯嘣地咬一片,那一大袋子的的炒番薯片就不知不覺吃沒了。吃沒了,生的也抓來吃。算來,小時候吃過最多的零食就數番薯片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