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司馬昭說過兩句話,可惜司馬懿只聽了一句,否則諸葛亮在劫難逃

司馬昭說過兩句話,可惜司馬懿只聽了一句,否則諸葛亮在劫難逃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九十五回,發生在街亭之戰期間,相關人物分別為馬謖、王平、司馬懿和司馬昭。原文如下:

(王)平曰:「若參軍欲在山上下寨,可分兵與我,自於山西下一小寨,為掎角之勢。倘魏兵至,可以相應。」馬謖不從。忽然山中居民,成群結隊,飛奔而來,報說魏兵已到。王平欲辭去。馬謖曰:「汝既不聽吾令,與汝五千兵自去下寨。待吾破了魏兵,到丞相面前須分不得功!」王平引兵離山十里下寨,畫成圖本,星夜差人去稟孔明,具說馬謖自於山上下寨。

卻說司馬懿在城中,令次子司馬昭去探前路:若街亭有兵守御,即當按兵不行。司馬昭奉令探了一遍,回見父曰:「街亭有兵守把。」懿嘆曰:「諸葛亮真乃神人,吾不如也!」昭笑曰:「父親何故自墮志氣耶?男料街亭易取。」懿問曰:「汝安敢出此大言?」昭曰:「男親自哨見,當道並無寨柵,軍皆屯于山上,故知可破也。」懿大喜曰:「若兵果在山上,乃天使吾成功矣!」遂更換衣服,引百餘騎親自來看。是夜天晴月朗,直至山下,周圍巡哨了一遍,方回。馬謖在山上見之,大笑曰:「彼若有命,不來圍山!」傳令與諸將:「倘兵來,只見山頂上紅旗招動,即四面皆下。」

按照小說的情節發展,諸葛亮派馬謖鎮守街亭。馬謖來到街亭後,違背諸葛亮的戰前部署,在南山上紮營。副將王平出言想勸,卻遭馬謖拒絕。無奈之下,王平只得率領一部在山下下寨,並立即將馬謖的部署通知諸葛亮。等司馬懿趕到街亭時,發現北伐大軍已經在此駐紮,對諸葛亮欽佩不已,而其子司馬昭卻發現了馬謖部署的致命弱點。此後,司馬懿命人將馬謖大舉圍困在山上,切斷水源,令其不戰自亂,並最終取得街亭之戰的勝利。

本文要介紹的成語,是王平口中的「掎角之勢」, 意為從兩方面夾攻敵人。現比喻戰爭中互相配合、夾擊敵人的態勢,或分出一部分兵力以牽制敵人。這句成語的最早出處是北齊魏收《為侯景叛移梁朝文》中的「皆侯景叛戾,虛相陷誘,指成提挈之舉,終無掎角之勢。」

小說中提到的馬謖在街亭慘敗的原因,是符合歷史原貌的。《三國志?王平傳》載:「建興六年,屬參軍馬謖先鋒。謖舍水上山,舉措煩擾,平連規諫謖,謖不能用,大敗於街亭。」可見諸葛亮在戰前對馬謖的囑咐是讓其在山下紮營。但馬謖卻違背諸葛亮的部署,在山上駐紮,最終被曹魏大軍擊敗。

不過,小說中提到的司馬懿和司馬昭父子指揮街亭之戰並取得勝利,卻是小說作者的虛構。按照《晉書?武帝紀》的記載,街亭之戰期間,司馬懿身處荊州宛城,都督荊州和豫州兩州軍事,根本就不曾來到西北戰場。真正擊潰馬謖的,是曹魏名將張郃。《三國志?張郃傳》載:「諸葛亮出祁山。加郃位特進,遣督諸軍,拒亮將馬謖於街亭。謖依阻南山,不下據城。郃絕其汲道,擊,大破之。」

小說作者讓司馬懿出現在街亭戰場,主要目的是為了給諸葛亮找一個合適的對手。至於為何又讓司馬昭也隨司馬懿一起參戰,原因也非常簡單,是為了塑造人物特點的需要。在小說當中,司馬昭控制了曹魏帝國,為後來西晉帝國的建立鋪平了道路,足見其能力非同一般。作者在這一回中,對司馬昭的才能作了兩次介紹。一次便是此次街亭之戰中提醒司馬懿,足見他對馬謖部署的致命失誤是瞭然於胸的。還有一次是在諸葛亮巧設「空城計」期間,司馬昭對司馬懿說出這樣一句話:「莫非諸葛亮無軍,故作此態?父親何故便退兵?」司馬昭的這兩個疑問大有深意。前一個疑問分明是認為諸葛亮城中並無軍隊,後一個疑問則是對司馬懿的撤軍決定表示懷疑。這兩個疑問恰恰證明了司馬昭的真實想法:諸葛亮城中無兵,應該揮軍攻城。如果司馬懿在這個時候頭腦採納兒子的建議,諸葛亮將在劫難逃,成為司馬懿的階下囚。

參考書籍:《三國志》、《三國演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燦爛海灘 的精彩文章:

此人揚言生擒諸葛亮,但戰事剛剛開始,卻突然消失
趙雲軍旅生涯的收官之戰,原本是勉強支撐,為何卻成了神勇無敵

TAG:燦爛海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