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離家的日子,好好看一眼父親母親

離家的日子,好好看一眼父親母親

古代有個孝子叫韓伯俞。他的母親在他犯錯時,總是嚴厲地教導他,有時還會打他。

有一次母親打他,他突然放聲大哭。母親也很驚訝,他幾十年來從未因為挨打哭過。於是就詢問原因。伯俞回答說:「從小到大,母親打我,我都覺得很痛。我能感受到母親是為了教育我才這麼做。但是今天母親打我,我已經感覺不到痛了,這說明母親的身體愈來愈虛弱,我奉養母親的時間愈來愈短了。想到此,我不禁悲從中來。」

每過一年,父母就老了一歲。人們常說「待要走三六九,要回家二五八」,今天已經是正月初六,是許多人出門的日子,而且大多數人的年假已接近尾聲,為了生計前程,很多人又要和父母告別,重新回到寄託著夢想的城市,繼續打拚。離家的日子,不要著急,再好好看一眼父親母親,不要吝嗇,把我們最深的愛表達給他們。

離別父母

唐朝孟郊有《遊子詩》說:

萱草生堂階,遊子行天涯。

慈母倚堂門,不見萱草花。

在古代,遊子若是遠行,就會在母親的門前種上萱草。萱草又名忘憂草,在《詩經》中就有提及。遊子在母親門前種上一株萱草,代表自己,母親看見萱草就像看見自己的兒子,讓母親忘憂。

或許在我們自己看來,自己出去打拚,出去求學,是理所應當的事,因為只有這樣,才對得起青春,對得起生命的饋贈,也才對得起父母。但,父母一年一年老去。雖然他們理解年輕人,有些話,他們埋在心底。其實,哪有父母不喜歡子女多陪陪自己?他們只是愛子女,以至於不肯為了自己想留住子女的「私心」多說半個字。

離家的你,可曾看到母親眼角的淚水?可曾看破父親那一句「快上車吧」背後的辛酸?

父母,為人之本

司馬遷在《屈原列傳》說:「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窮則反本,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疾痛慘怛,未嘗不呼父母也。」

父母,就是家庭的天,是我們的本。人在困苦窮盡時就會追念本原,所以到了極度勞苦睏倦的時候,沒有不喊天的;遇到病痛或憂傷的時候,沒有不呼父母的。

「孝」是做人的根本。古人常說「百善孝為先。」一個人,如果連養育自己的父母都不關心、不照顧、不尊敬、不愛戴,又怎麼會去愛他人呢?

一個人對生身父母都沒有深厚的情感,又怎麼能升華出高尚的愛國之情?所以曾國藩告誡自己,不要和不孝父母的人結交、共事,那種人都是無根之人,只會壞事。

孝,在日常,在細節

很多人總是以為,只要自己有愛父母的心、孝敬父母的心就夠了。他們認為沒必要在乎細節,甚至沒必要把自己的愛表現出來。這種想法不知道讓多少人悔恨不已。歲月蹉跎,父母總在不經意間老去。很多人在父母離開後,才發現自己對父母的關心實在少得可憐。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歲月不等人,早已白了父母的頭。今年你看到的父母,已經不是去年的父母,他們的身子已經比去年有衰老了。你不以為意的一個細節,可能是父母期盼已久的關懷。所以,孝敬父母,從日常做起,從細節做起。

平時多給父母打電話,給家裡打個電話,哪怕就是簡單的一句「吃過了嗎」,父母也會倍感溫馨;要常回家看看,有時間的時候,不要只想著在網上尋找旅遊攻略,三五成群的吆喝著去哪裡旅行,騰出幾個假日回家看看父母;給父母準備禮物。父母不貪圖孩子的禮物有多貴重,只要是孩子買的,他們都喜歡;最重要的,與父母交流,多些細心、多些用心、多些耐心,千萬不要讓他們變得小心翼翼、唯唯諾諾。孔子曾說:「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色難」,就是態度很難看的意思。隨時都給父母好臉色,這是舉手之勞的事情,真心愛父母,時時和顏悅色,才讓他們感到由衷的快樂幸福。

很多時候,對於父母,我們不僅不善於說愛,甚至忘記了去愛。年少時忙學業,成年時忙事業,沒有孩子時為自己奮鬥,有了孩子後為子女打拚,我們唯獨忘卻了漸漸老去的父母,最後只能落下遺憾。「休辭客路三千遠,應念人生七十稀。」時間是最無情的東西,父母在變老,行孝要及時,多用行動陪伴父母,多用心去守護父母,有些愛,一定要讓父母知道。

本文轉載自「儒風大家」,原文有修改,圖源網路,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道知行 的精彩文章:

《論語》智慧:這幾種人,交往須謹慎
可以媲美龍鳳麒麟的十大神獸,犼只能排第七,鯤鵬不是第一

TAG:大道知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