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說文解字》第94課:「曾孫之稼,如茨如梁」中,「茨」是什麼

《說文解字》第94課:「曾孫之稼,如茨如梁」中,「茨」是什麼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94課,仍然是講「艸」部漢字中的六個漢字,具體如圖:

(今天所要講的六個漢字

1、芟。讀shān。《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刈草也。」就是除草,割草的意思。比如《詩經.周頌.載芟》里有:「載芟載柞,其耕澤澤。」《毛傳》說:「除草曰芟,除木曰柞。《載芟》兩句的意思就是又除草來又砍樹,田頭翻耕鬆土壤。除草、割草是芟的本義。

本義之外,芟還有如下幾個意思:(1)削除,除去。比如《文心雕龍.鎔裁》里有:「芟繁剪穢,弛於負擔。」說寫文章時應當刪去多餘的字句,剪除蕪穢的內容,使文章負擔減輕,避免冗長累贅。(2)大鐮刀。《國語.齊語》里有:「耒、耜、耞、芟」韋昭作注說:「芟,大鐮,所以芟草也。這是四種並列的農具。其中的芟是割草的大鐮刀。這是由工具的功能引申出來的工具名稱。芟的樣子如圖:

(芟的樣子)

(3)也稱呼用於防汛護堤而砍下的蘆荻。《宋史.河渠志》里有捆紮防汛護堤堵口的器材「埽」的方法:「凡伐蘆荻謂之『芟』,伐山木榆柳枝葉謂之『梢』,辮竹糾芟為索。……先擇寬平之所為埽場,埽之制,密布芟索,鋪梢,梢芟相重,壓之以土地,雜以碎石,以巨竹索橫貫其中,謂之『心索』」埽,其實就是防汛器材,以用樹枝、蘆荻、秫秸、石頭、土組成,相當於一個簡單的「混凝土」結構,芟,只是其中的一種材料。你看,古人多聰明。埽這種防汛器材近代還有使用,如圖:

(防汛埽)

芟的小篆寫法如圖:

(芟的小篆寫法)

2、薦。讀jiàn。這個字是現代漢語高頻常用字,它的繁體是「薦」。但在《說文解字》中,薦與薦是兩個不同的字,薦在540部的廌部,不在艸部。現代漢語里常用的「推薦」的字義,在古漢語里用「薦」,不用「薦」。薦字,我們到廌部再專講,今天只說薦。

薦在《說文解字》中給的解釋是:「薦席也。」本義就是草席,段玉載的《說文解字注》辨析薦與薦說:「薦見《廌部》,艸也,不雲『艸席』雲『薦席者,取音近也。席,各本作蓆,薦席為承藉,與所藉者為二「王筠在《說文句讀》里把薦、薦二字合併解釋:「薦、薦皆為席下之艸。」比如草荐、稿薦等用法。所以,除了草席的本義外,薦,也指席子下面的墊草。這跟段玉裁的說法不甚統一。

本義之外,薦還有如下幾個意思:(1)牧草。比如《左傳.襄公四年》里有:「戎狄荐居,貴貨易土。」孔穎達作疏說:「服虔云:『薦,草也』。言狄人逐水草而居,徙無常處。」戎狄這些民族,只在有牧草的地方居住,他們重視財物而輕視鄉土。

(游牧民族)

(2)副詞。表示頻度,相當於「一再」,「屢次」。比如《左傳.僖公十三年》:「晉荐饑,使乞糴於秦。」晉國再一次遇到饑荒 ,(晉惠公)派使臣到秦國借糧。這裡的薦,就是再次的意思。(3)聚。意出《集韻.惃韻》:「薦,聚也。」(4)也有通薦的用法,《正字通.艸部》里說:「薦,同薦。」上面說了,現在「薦」是「薦」的簡化字。此義到薦字時再說。

薦的小篆寫法如圖:

(薦的小篆寫法)

3、藉。這個字有兩個讀音。(一)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只標了一個音jiè。給的解釋是:「祭藉也。一曰:艸不編,狼藉。」注意,當讀這個音時,不包括後面的「一曰,艸不編,狼藉」的含義,那個意義,讀第二個音。

作「祭藉也」講,就是古代祭祀朝聘時陳列物品的墊物。《周禮.地官.鄉師》有「大祭祀,羞牛牲,共茅蒩」鄭玄作注說「鄭大夫讀蒩為藉,謂祭前藉也。《易》曰:『藉用白茅,無咎』……此所以承祭,既祭,蓋束之而去之。」就是鋪在祭物下的墊子。易經說用白茅,沒有開始時,就用它作墊。這是藉讀這個音時的本義。

本義而外,還有如下幾個意思:(1)鋪墊。顯然這是名詞動用的引申義。比如柳宗元的《捕蛇者說》:「往往死者相藉也。」來來往往(因為捕蛇而)死掉的,屍體一個墊著一個(或說一個壓著一個);(2)踐踏;欺凌。比如《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里:「太后怒,不食,曰:『今我在也,而人皆藉吾弟,令我百歲後,皆魚肉之矣。」現在我還活著,人們就欺侮我的兄弟,假使我死後,人們還不把他當作魚肉了一樣任意欺凌。司馬貞《史記索隱》:「晉灼云:『藉,蹈也。以言蹂躪之。』」

(3)坐卧在某物上。比如《漢書.佞幸傳.董賢》:「常與上卧起,嘗晝寢,偏藉上袖,上欲起,賢未覺,不欲動賢,乃斷袖而起。」董賢經常與漢哀帝共同起居,有一次哀帝醒來,見董賢還睡著,不忍驚動董賢,可是衣袖被董賢的身體壓住,不能取出。哀帝將衣袖割斷,悄悄出去。顏師古對藉的解釋是:「藉謂身卧其上也。」(4)憑藉,依靠。也作「借」。《左傳.宣公十二年》里「敢藉君靈,以濟楚師。」杜預作注說:「藉猶假借也。」憑藉或依靠的意思。

(大澤鄉起義)

(5)連詞,表示假設,相當於如果、假使。比如《史記.陳涉世家》里有:「失期當斬,藉第令毋斬,而戍死者固十六七。」……延誤了日期按照法律是要被斬首的。假使運氣好沒有被斬首,依舊去做戍守的苦差,因戍守而死的十成裡面也要佔去六七成。藉,就是假使的意思。

(二)這個字的第二個讀音讀作jí。《說文解字》中的「一曰,艸不編,狼藉」讀這個音。本義指雜亂;盛多。比如《史記.酈生陸賈列傳》:「陸生以此游漢廷公卿間,名聲藉甚。」這是成語名聲藉甚的出處,比喻名聲極大,要注意「名聲藉甚」與「聲名狼藉」(出自《史記.蒙恬列傳》,比喻形容人的名聲壞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的區別。

這個音的本義就是雜亂,盛多。本義之外,還有如下幾個意思:(1)古代的一種田制。借民力耕公田,就叫藉。就是所謂的勞役地租。《禮記.王制》里有:「古者公田藉而不稅。」鄭玄作注說:「藉之言借也,借民力治公田,美惡取於此,不稅民之所自治也。」為公田服役的民眾,不用再交租,以勞力充抵地租。

(勞作的民眾)

(2)進貢,奉獻。《穀梁傳.哀公十三年》:「其藉於成周,以尊天五。」范甯作注說:「藉謂貢獻。」(3)用繩縛。就是系。比如《莊子.應帝王》「虎豹之文來田,猨狙之便執斄之狗來藉」虎與豹因為花紋美麗而招來眾多獵人的圍捕(田同畋),獼猴因為跳躍敏捷、狗因為捕物迅猛而招致繩索的拘縛。這裡的藉,就是拘縛,捆綁的意思。(4)顧。比如董解元的《西廂記諸宮調》里有「把那弓箭解,刀斧撇,旌旗鞍馬都不藉。」形容賊兵們逃跑時什麼都不顧的樣子。

此外,藉也偶有通籍的用法,指登記。不再舉例。再有,藉還是個姓,比如《左傳》里有一位晉大夫叫藉談。

藉的小篆寫法如圖:

(藉的小篆寫法)

4、蒩。這個字有三個讀音。(一)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只標註了一個讀音zū。給的解釋是:「茅藉也。從艸租聲。《禮》曰:『封諸侯以土,蒩以白茅。』」就是草席,前面說《周禮》里有:大祭祀,羞牛牲,共茅蒩。「賈公彥作《周禮義疏》說:「鄉師得茅束而切之,長五寸,立之祭前以藉祭,故云茅蒩也。」把茅束切成長五寸,立在蒩上,用於祭奠的儀式,所以叫茅蒩,蒩是下面墊的草席。

另外蒩還指蕺菜。蕺菜又叫折耳根(《名醫別錄》)、魚腥草(《本草綱目》)、狗貼耳、側耳根等,腥臭草本植物,有異味。可入葯,入葯後有清熱、解毒、利水的療效。樣子如圖:

(蕺菜)

(二)這個字的第二個讀音讀作jù。通菹。這是我們前面課程講過的字。指多草的澤地的義項。如需詳細了解,可以回看。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中有:「蒩,假借為菹」。

(三)這個字的第三個讀音讀作jí。同本課前面講的「藉」的第二種讀音的意思。即雜亂,盛多。《集韻.禡韻》里有「藉,艸不編,狼藉,或作蒩。」

蒩的小篆寫法如圖:

(蒩的小篆寫法)

5、蕝。讀jué。《廣韻》里還有一個讀音,即子芮切(zùi),但現在基本已不用。《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朝會束茅表位曰蕝。從艸絕聲。《春秋國語》曰:『致茅蕝,表坐。』」就是束茅以表位次。比如蘇東坡的《八陣磧》:「平沙何茫茫,彷彿見石蕝。」查慎行作注說:「謂八陣磧以石表位,如茅蕝也。」這是蕝的本義。

(平沙何茫茫,彷彿見石蕝)

本義之外,還有如下幾個意思:(1)標誌。比如劉禹錫《和州刺史廳壁記》有:「揭旗樹蕝,十有六戍」即用此意。(2)水草名。見《謝靈運傳》「水草則萍藻薀菼,雚蒲芹蓀,蒹菰蘋蘩,蕝荇菱蓮。」無法考證究竟是什麼草,只能存疑。(3)一種捕魚的用具。見陸龜蒙《和吳中書事寄漢南裴尚書》:「三泖淙波魚蕝動,王茸香草雉媒嬌」但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器具,沒有找到具體資料。也暫存疑。(4)指古代行泥路的用具。《尺子》里有:「泥行乘蕝。」究竟是什麼用具,也沒查到,也只能存疑。你看,古代漢語里的很多字義,到現在已經不用了,一個字里有三個義項,都已無據可查。

此外,蕝還有小的意思。《六書正偽.屑韻》里有:「蕝,小也。」比如我們看虞世南的《筆髓論》里有「其鋒員毫蕝,按轉易也。」

(虞世南像)

蕝的小篆寫法如圖:

(蕝的小篆寫法)

6、茨。讀cí。《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以茅葦蓋屋。」。這是茨的本義,就是用茅葦蓋屋。《書.梓材》里說:「若作室家,既勤垣墉,惟其塗塈茨。」孫星衍作相親說:「言如作室家,既勤力為牆,當思塗塞孔穴,又蓋之以茅葦也。」這是修建房子的要素分解,在古代,茅葦建屋是重要的建屋材料。

(竹里茅廬)

茨的本義是一種動作,本義之外,(1)作名詞用,又單指茅草蓋的屋頂,比如《詩經.小雅.甫田》里有:「曾孫之稼,如茨如梁」鄭玄作箋說:「茨,屋蓋也。」這是首祈年樂歌,「曾孫」是周王的自稱。我的土地上收割下的莊稼,高如屋頂和橋樑。(2)蒺藜。蒺藜科。一年生草本,莖平卧,有毛,果皮有尖刺,種子入葯。之前介紹過這種植物(64課)。如圖:

(蒺藜)

《爾雅.釋草》里有:「茨,蒺藜。」(3)堆積;聚。意出《廣雅.釋詁》「茨,積也。」(4)通「餈」。米餅。朱駿聲的《說文通訓定聲》里有:「茨,假借為餈。」就是我們現在時常說的糍粑,樣子如圖:

(糍粑)

此外,茨還是姓。《萬姓統譜》有載。茨的小篆寫法如圖:

(茨的小篆寫法)

今天順帶回答一位朋友的問題,常用的漢字有多少?這個問題在裘錫圭先生的《文字學概要》里有提到過:從商代到現代,一般使用的漢字的數量似乎並沒有顯著的變化,很可能一直在五六千左右徘徊。在這三千多年裡,新字在不斷產生,但是舊字也在不斷退出歷史舞台。儘管如此,了解《說文解字》的知識仍然是極有價值的。開始這套課程已詳細說過:漢字幾乎串聯起了所有中華民族的文化,是文化線索。即便再多人說我們是孔乙己,這套課程仍會繼續下去。

(【說文解字】之94,部分圖片源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個小布丁 的精彩文章:

《說文解字》第72課:古文字里的「掃帚菜」?
《說文解字》第61課:最早的「中國紅」,是由這種草染出來的

TAG:三個小布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