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瘧原蟲治癒癌症」謠言瘋傳,菠蘿:闢謠讓我很絕望
口述者 李治中(筆名「菠蘿」)
美國杜克大學癌症生物學博士
拾玉兒童癌症公益基金會創始人
癌症科普作家
在眾多謠言中,與健康有關的謠言佔了大多數,這其中,與癌症相關的謠言更是「橫行霸道」、無處不在。
對於讀者而言,最清晰的表達方式是直接說結果,然而,真正的科學中並不存在非黑即白和百分之百的事情,「萬事無絕對」,只有散布謠言者敢於不負責任地說「一定」「治癒」,甚至還會預先來個定位——「不轉不是中國人!」只要讀者的情緒被調動起來,就意味著真相失去了競爭力。
說實話,我在抵制謠言的路上闢謠辟得很絕望,而且謠言越辟越多,大家寧可相信謠言和營銷號也不相信科學和醫生,除了對權威的信任缺失,還在於人們喜歡聽故事而不相信文獻,寧願相信「隔壁老王說」,也不相信數據統計。
真的遇到癌症?別慌,癌症不是絕症
我曾經是一名從事藥物研究的科研工作者,同時,我還是一名抗癌病人的家屬。癌症其實是上千種疾病的組合,當我們談到癌症能否治癒、需要多少錢、有多麼難治,都要具體到特定種類的癌症,和這種癌症已經發展到哪個階段有關。絕不能說癌症等於絕症。
舉個例子,過去說起肺癌,是一種非常難以治療的疾病,而如今,早期肺癌通過手術就可以獲得康復,晚期肺癌也並不意味著死亡,不同類型的肺癌需要具體狀況具體分析,探討癌症要根據不同病人的情況進行個性化分析,因為同一種癌症的發病原因不同。
遇到癌症後,病人一度會感到害怕甚至絕望,任何人在絕望時都有可能掉進陷阱。我從家屬的角度來說,請一定相信科學!
確實,多數時候,正規的醫學無法給患者和家屬一個他們期待的答案,比如「吃了某某葯一定能治好癌症」、「用了某種療法一定能治好癌症」等等,但是偽科學總是可以把不確定的事情說得肯定。在正規醫院接受治療,可以在控制住病情的基礎上,根據患者的恢復情況一邊調整治療方案一邊改進,從而獲得較好的治療結果。但是,雖然騙子能說出醫生說不出的話,但卻做不出醫生能做到的結果。
所以,如果相信了騙子和謠言,最後的結果往往是人財兩空。因此,我們應該提前儲備一些科學知識,甚至在不幸被確診之後再多看一些科學知識也不晚,千萬不要盲目相信身邊人的建議、偏方和微信里各種無法分辨真偽的文章。這一點非常重要!
如果相信了騙子和謠言,最後的結果往往是人財兩空
中美治癌最大的差距在哪裡?新葯臨床實驗
在老百姓的印象中,有錢人治療癌症最愛去的地方是美國,在美國不會被騙,還能得到很好的治療效果。事實上,美國人不會被謠言欺騙的原因並不是因為他們聰明,而是因為商業保險的成熟度高和制度監管力度強。
先來說說中美的癌症治療有什麼區別。首先,美國的新葯上市速度快。因為美國是抗癌新葯研發地。二是美國的治療方案統一,這與醫學院的人才培養模式有關,大型醫院和社區醫院的醫生水平相差不大,治療規範性高。三是美國的綜合護理好,醫院環境好,醫生護士的態度也很好,當然,費用更高。所以中國的問題依舊在於醫療資源緊缺,同時,醫學人才培養模式不統一,且藥物研發水平相差大。那麼,如果得了癌症,在美國一定會獲得更好的治療效果嗎?這個答案是不一定。
對於早期癌症病人來說,手術通常是較好的解決方案,對於中國和美國來說,水平相差並不多。而對於晚期病人來說,在美國能獲得更多的,相比於醫療技術來說,是美國醫院精心的護理和條件舒適的環境。
那麼,國內與美國最大的差距在哪?在於新葯的臨床試驗。美國有大量新葯臨床試驗,尤其在研究型醫院裡,當用標準療法無法治療的時候,可以參與進最新的臨床試驗,但前提是,患者能夠有渠道知道相關的臨床試驗。
而中國能夠開展的藥物臨床試驗是很少的,這也是中外製葯技術差距大的問題所在,目前我們還停留在做仿製葯的階段,隨著越來越多的海外人才回歸,中國正在藥物研發方面快速追趕。這並不是因為我們做的不好,而是積累的時間不夠,投入的資金和研究力量也不夠。
美國人為什麼不上當?不是因為他們更聰明
美國人不容易受到謠言的蠱惑,原因不在於醫院,而在於商業保險和監管制度。
作為一種支付方式,商業保險在美國的普及率很高,且非常正規。在美國,新葯上市後,只要經過FDA批准基本都能進入商業保險支付範疇,因此,美國的葯價是藥廠與保險公司雙方談判的結果。而且,商業保險的監管力度很強,有一批醫學專業人士專門負責審核,以確保納入體系的藥物是經過嚴格的科學流程的,因此,不可靠的保健品或治療方法無法進入保險體系,居民在使用之後也就無法報銷,所以,美國人認為,保險公司沒有支付的藥品對於治療是無效的。通過這種方式減少一部分人上當受騙的機會。
在中國,葯價的控制依靠行政命令,而不是社會各方共同支付,這導致製藥研究人員在歷經數百次失敗之後,無法獲得與成功相匹配的收益。但是保健品不僅不會受到嚴格的層層實驗結果的約束,且監管環境比藥物更寬鬆,而且上市售賣後價格不受制約,加之人們對於疾病預防的迫切需求,導致保健品公司能夠獲得暴利。那麼,極有可能導致真正的人才沒有用在正地方。
同時,一些違規的保健品公司或治療機構在違規後,所接受的處罰可能只有其營業額的百分之幾,犯規的成本比認真做研發的成本低得多,給不法人員以投機的機會。
聲稱能治病的保健品肯定是騙人的
怎麼才能科學防癌?這裡有普遍適用的標準
預防癌症的方式並不是要靠保健葯和多吃某種蔬菜,目前,關於許多癌症的發病原因尚不能給出確切答案,那又如何做好預防呢?
癌症是在內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下發生的。內因是基因和壽命本身,這是非常難以控制的,而且隨著年齡的升高,患癌的概率一定會升高,這一點有科學依據的。但是癌症會因此而不能預防嗎?並不是。曾經有統計顯示,50%的癌症是可以避免的,中國是這樣,美國也是如此。因為這些癌症跟個人生活習慣和環境有關。
中國有五種常見的癌症,被稱為「窮人癌」,即肝癌、胃癌、鼻咽癌、食管癌和宮頸癌,這五種癌症在中國的發病率遠高於國外發達國家。說明這是不正常的。因為如果是內因造成的癌症,發達國家會比中國更嚴重,因為發達國家人群的平均壽命更長、醫療條件更好。
例如食管癌,不吃燙的食物可以有效降低食管癌患癌率,但是中國人喜歡「趁熱喝」,世界衛生組織已經將所有65度以上的食物全部歸為致癌物。因此,當大眾知曉這些知識後,是可以有效做好一些癌症預防的。
對於更多癌症的預防,人們發現,主流媒體非常喜歡用「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於預防癌症」這種表達方式來「教育」讀者,但是我們又經常能夠聽到身邊的人在議論「老王根本不抽煙居然得了肺癌!」「老李抽了一輩子煙不是也很健康嗎?」我們到底應該如何理解「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於預防癌症」這句話?
其實,這些話語並不是空話,不過,每個人的健康生活方式的標準是不同的,健康的生活也跟每個人的基因有關係。我們可以遵照一些普遍適用的標準來做。
首先,戒煙。其次,少喝酒,而且「上臉」的人更要少喝,因為這些人酒精代謝有缺陷。第三,多運動,每天20-30分鐘運動會同時降低十幾種癌症的患病風險。第四,穩定的作息。
穩定的作息不代表早睡早起,而代表規律。據統計,經常倒時差的空姐和倒班的護士是更容易出現乳腺癌。所以我說:如果你喜歡熬夜就熬得規律一點,堅持熬下去。
千萬不要看個例,因為個例是沒有意義的,我們不得不否認,有的人確實一生抽煙卻沒有患癌。所以,科普的目的是給群體一個可以普遍適用的建議。
穩定規律的作息對防癌也很重要
癌症為什麼醫生總是「說不清」?不是他們想說
關於癌症的問題我們總會發現,醫生總是習慣說「生存率」「試一試」等,他們不會明確告訴病人為什麼會得這種病,用某種治療方法行不行。這的確不是醫生不想說,而是他們有時候真的不知道。
每一個癌症的發病都不是單基因作用的結果,而是許多基因共同作用的結果。這就像蓋房子,房子是否牢固跟某一個材料或者丁卯的關係並不密切,而結構不好的房子,或者幾個關鍵節點的丁卯共同作用,容易導致房子坍塌。所以,如果把探索癌症比喻為蓋房子,我們現在還沒搞清楚這棟房子是如何搭建起來的。
每個人都基因都是獨一無二的,這就像上帝在同時擲上萬個骰子,最終落在地上是哪些數字?這些數字有什麼規律?就是科學家要尋找的人體奧秘。那麼,如果不考慮踐行的可能性,哪種方式最有可能說明一個人會得癌症呢?跟蹤20億人的一生,記錄他們每個人的基因、生活方式、得過的病等,最後綜合研究比對,探索出相應的「規律」,那時或許才能對於生病或者得癌症這些事兒產生大致的、規律性的認知。那麼,同時還需要清楚地分辨這些病人哪些是因為生活方式的問題,哪些是因為基因作用的問題。所以,測一測就能知道一個人是否會患癌,或者怎麼治一定能治癒,都是非常不科學的。
或許未來一天,在每個人出生的同時產生最適合他的生活量表,他可以根據自己的疾病特點來飲食、運動、生活,這時,就真的能說清楚為什麼會得癌症,如何治療才是最好的。遺憾的是,目前無法做到這一點。
※為什麼科學界都在譴責基因編輯嬰兒事件?
※聽說把這個機器人放進血管,就可以餓死腫瘤
TAG:新浪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