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展望系列之評測篇:2019的數字化變革
在已經過去的2018,公有云為我們留下了一些什麼,在正向我們走來的2019,雲應用有會出現哪些變化,讓我們通過2018年的評測與調研來進行一次回顧與展望吧。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成熟」與「轉變」的2018實際上在2018年的11月份,至頂網雲能力評估小組就已經對公有雲的評測進行過一次總結,但既然是回顧與展望,哪我們就先通過一些「關鍵字」來回顧一下,在2018年通過實際應用測試和調研所了解的公有雲廠商的進步與不足。
「成熟」——廠商通過公有雲向用戶進行賦能,用戶選擇公有雲嚮應用技術更成熟企業偏移。
在至頂網2018年的公有雲用戶調研中,我們不但收集到了上千份有效的用戶調研數據,也儘可能的對目前公有雲廠商所提供的公有雲產品進行了收集。在收集過程中我們可以了解,無論是以百度、騰訊為代表的互聯網廠商,還是以阿里、京東為代表的新零售廠商,均在所提供的公有雲中,向用戶提供著自身所獨具的應用系統解決方案,向用戶進行賦能。這種賦能既可以提高用戶在公有雲應用方面的問題解決能力,又可以將用戶更加緊密的與公有雲廠商進行捆綁,成為一個技術應用集合體。公有雲廠商所聚集的用戶數量越多,所創造價值越大,也就更加具有競爭優勢。而公有雲用戶所選擇功能也更加務實,更多非核心業務、存儲、資料庫和彈性計算業務在公有雲上被使用。
企業主要使用公有雲功能
「轉變」——已使用公有雲用戶比例大幅上漲,未使用公有雲用戶中明確表示不會選擇公有雲用戶少於10%
至頂網調查數據統計顯示:已經使用公有雲用戶佔比為42.2%。未使用公有雲用戶佔比為57.8%。而在17年的用戶調研中,使用公有雲用戶所佔比例僅有8.82%,已使用公有雲用戶比例出現大幅上漲。在未使用公有雲用戶調查中,有42.6%用戶表示,未來有機會選擇公有雲;49.8%的用戶還處於觀望階段;只有7.6%的用戶明確表示未來不會選擇公有雲產品。
「應用擴展」——公有雲可擴展性問題突出
在使用公有雲中最大問題的專家調研中,可擴展性問題名列第一。也就是說雲計算一直在宣傳的靈活可擴展,在實際應用中,還有不少問題尚待解決,這個問題值得今後去深入進行研究。安全性和服務能力問題同時並列第二位,同時穩定性僅以一個用戶之差排列第三,看來公有雲廠商在這幾個方面,還需要再繼續加大一些投入,才可以更好的滿足公有雲用戶的實際需求。
「資源管理」——公有雲主機計算能力參差不齊、雲主機內存佔用還需進一步調優
從公有雲主機CPU處理能力對比圖表中可以看出,雖然本次測試統一選用的是兩核4G內存的公有雲主機,但有的公有雲主機單核處理能力明顯偏低,而有些公有雲主機的多核處理性能甚至還會低於單核處理性能。
(附註:為避免不必要誤解,所有測試公有雲廠商雲主機名稱均用數字代替。)
從公有雲主機內存佔用結果可以看出,在被測的10家公有雲廠商中,有6家公有雲廠商的雲主機內存佔用存在較高的情況。在剩餘4家內存佔用較低的公有雲廠商中,有2家是國外廠商,另外一家內存佔用率最低的廠商也有很濃厚的國外廠商技術基因存在。由此來看,國內公有雲廠商對雲主機的內核優化工作還有待加強。
為了對公有雲廠商問題解決能力進行更深度分析,在2019年,至頂網還將就18年評測中所發現的公有雲主機問題進行補充測試。同時還會就用戶最關心的高負載問題,進行更加深入的評測,安排一些更加有針對性的測試項目。
用戶使用公有雲主機進行Web應用部署,還是目前最主流的網路應用部署方式。但這和在傳統數據中心中,使用物理伺服器進行應用部署的區別並不明顯,在去年的評測和調研過程中,也發現其中依然存在著資源管理問題、雲主機擴容問題等一系統問題。
要想從本質上去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從「平台」的層面去進行根本性的改變。通常需要八、九人、十來天的雲主機應用開發,還是太「重」了。不利用雲應用的產出和推廣。如何讓應用開發變得更「輕」?——小程序。
一個簡單小程序的開發僅需一個程序、一個美編,最快兩三天就可以進行交付,也沒有對後台系統資源管理的更多要求,看上去十分完美。但是小程序畢竟還是一個新興技術,是否可以滿足用戶的實際應用需求還有待進一步的觀察。因此,小程序的應用性能也將成為至頂網2019年評測的另一個新的技術方向。
數字轉型,從新零售開始雲技術是推動數字化轉型的技術基礎,但數字化轉型將由什麼方向開始呢?在2019年我們會將數字化轉型的關注重心放到新零售的業務應用之上。
為什麼是新零售?因此它的普及性最高,無論製造、醫療還是金融、政企,它們所面對的最終對象都是用戶。而零售是什麼?是一個管道,在雲、管、端中處於連接的地位。華為從管道入手,最後雲、管、端全面豐收是很有道理的。管是路,把路理順了,事情自然也就做起來了。因此,做新零售,就是要為企業鋪一條數字化轉型的新路。
這條路要怎麼鋪?可以用網路來打個比方。
個人認為,傳統零售的銷售模式和傳統網路架構十分神似。傳統網路由核心交換、匯聚交換、和接入交換設備構成。傳統零售也是廠商、代理商(甚至還會有多級代理商)、零售商。
網路的變革是怎樣的?網路扁平化,取消匯聚層,直接由接入到核心。對此產生的管理控制問題,用SDN的控制和轉發分離進行解決。
未來的新零售也將會是如此,沒有中間商去賺差價,通過資料庫去做管理,由廠商直接與零售商直接進行交接。實際上現在的京東與淘寶已經開始走上這個模式。但是只有這兩家畢竟還是太少了,他們可以把資料庫做得非常龐大,但是用戶的手機屏幕就只有手掌哪么大小,所能展現的信息實在是有限。怎麼辦?廠商需要有自己的應用,自己的資料庫,從而把管道掌握在自己手裡。
要怎麼去做?可以是輕應用,可以是APP,公有雲、私有雲均可,但一定要是自己的!為此,至頂也會與一些零售從業者進行合作,在2019年去實際的搭建一個新零售體驗中心,把各大公有雲廠商的新零售解決方案在這個體驗中心實地的進行展示,並通過至頂專業的評估分析,去真實的進行評判。
由零售到質造,實現真正數字化轉變新零售還有一個優勢,就是可以消除假冒偽劣的問題。由多少假冒產品是通過中間環節流入到消費者手中的,作者不得而知,但利用新零售將廠家與零售商進行打通後,產品的溯源問題就很好解決了。就算是沒有區塊鏈這樣高大上的技術,廠商某批次生產多少件商品、銷售多少件商品,數量是否可以進行匹配這種簡單的加減法,應該都可以算得上來吧。
當然雲計算可以解決的不簡簡單單是一個零售問題,還有加工製造業的數字化轉型。一提起數字化轉型,往往另人聯想到機器人、機械手、人工智慧化的加工生產,對於一些高、精、尖的大企業或者在未來幾十年之後,可能會由它們來取代人們的生產勞動工作。但是在現階段,一步登天想必是不現實的。
那現階段智能製造要做什麼?需要把智能製造改一個字,智能質造。
都說華為手機好,首先人們想到的是質量好,好空調,格力造,為什麼,還是質量好。好質量才會出現好產品。某些靠粉絲經濟捧紅一時的產品,往往會隨著質量問題而逐漸被人拋棄。因此,未來中國生產企業要靠的是什麼?質量。好的質量,好的產品可以打造出一個格力,一個華為,必然也會打造出千萬個格力,千萬個華為。當這千萬個格力、千萬個華為同時在國內出現的時候,中國製造必定會傳遍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如何實現智能質造——數字化轉型。
當前的數據化轉型還未必能成為一種很好的生產加工手段,但已經可以成為一種全面的質量監督工具。無論是高清還是4K的攝像頭,還是溫度、濕度的感測器,都可以數字化的對生產加工的各個環節進行監控甚至檢測。企業通過數字化手段可以最大的保障產品質量的穩定可靠。而以產品質量為突破口,企業還可以逐步發現自身在生產加工過程中的技術不足,從而逐步實現真正的智能製造,用更高質高效的方法向用戶提供出更加優質的產品。最終實現數字化轉型的偉大目標。
在這裡至頂網雲能力評估小組願意作為一個智能質造的見證者,與這些生產企業一同見證我們國家智能製造技術的發展,為企業站腳助威。
更遠的未來,將是數字安全掌控的時代最後,還想往更遠的技術方向來談一談。通常作者的評測重點,是一年網路相關的產品技術,一年安全相關的產品技術。但是近兩年都是在搞一些雲計算相關的產品,是安全不重要了嗎?並不是這樣。一方面是這兩年雲計算技術發展迅猛,產品技術變化過快,需要重點進行分析,另一方面,安全方面新技術突破較少,確實乏善可陳。但是新的安全發展方向已經開始顯現,未來兩年之中,安全技術將會有一場大的轉變,甚至會上升到主流應用的層次。實際上也很簡單,說穿了也就是兩三句話的事情,但是借用一下我以前在瑞星時老領導劉旭的話講,技術就是一層窗戶紙,捅破了就不值錢了,這次已經捅了太多了,就最後留下一張吧。
※AWS首次推出WorkLink以簡化企業移動安全性
※新的一年,再「熱」一把:希捷公司測試16 TB HAMR磁碟驅動器
TAG:至頂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