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這是一條來自火星的詛咒

這是一條來自火星的詛咒

撰文 | 於舒暢

編輯 | 張 帥

蘇聯火星任務紀念郵票 (@視覺中國)

尼爾·阿姆斯特朗的棺材板快壓不住了。

他生活在一個「凡事皆有可能」的時代。1960年5月,美國總統肯尼迪撂下狠話,要在10年之內把人類送上月球表面。9年後,阿姆斯特朗就跨越38萬公里的征程,邁出了人類的一大步。

「雖然登陸火星有很多困難,但應該比我們當時登月容易得多啊。」36年後,2005年,遲暮的阿姆斯特朗向美國航天人如是喊話。

但又過十餘年,人類還是沒登上火星。

某種意義上說,地球與火星之間的距離,近似一個「詛咒」。從上世紀60年代起,美蘇這兩個人類航天科技最強的國家,在火星面前成了抱頭痛哭的難兄難弟,一個「習慣性流產」,一個「每發必失」。

詭譎的太空中,似乎總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在告誡地球人:珍愛生命,遠離火星。

Mars

火星的早餐

在太陽系有一個「傳說」,火星喜歡把外來者當早餐,且來者不拒——人造衛星、著陸器,甚至人畜無害的探測器,都會成為它的盤中餐。

當地時間1996年11月15日,俄羅斯莫斯科,科學家正在調試俄羅斯「火星96」任務中需要的燃料系統。(IC圖)

自打1960年代開始,面對地球人的「投喂」,火星已經「吃」了11個探測器,23個人造衛星,15個著陸器和6個巡視器。

這其中,最合口味的投喂來自戰鬥民族。幾十年來,蘇聯以及後來的俄羅斯發射了將近20個探測器、著陸器等,能夠逃脫「火盆大口」的屈指可數,而倖存者也在登陸不久全部夭折。

1960年10月,蘇聯在四天內接連向火星發出兩枚探測器——作為地球人對於火星的第一次探索,卻連近地軌道都沒達到。

兩年後的10月,當火星再次公轉到合適位置時,蘇聯的第三枚探測器應時升空,還是沒能飛出地球;一個星期後,再次發射的「火星一號」探測器在飛行中失聯;又過了三天,不屈不撓的蘇聯人發射了最後的存貨,結果還是失敗。

再等兩年,到了1964年,蘇聯的探測器又上天了。據說這次終於摸到了火星附近,但卻沒能向地球發回任何數據。

到1969年,已經嘗試了將近十年而不得的蘇聯人,遭遇「自殺式」打擊。第一枚探測器在發射後7分鐘因發動機故障發生爆炸,而另一枚探測器發射後不到1分鐘就墜向了地面。

這事不能全怪蘇聯人。想要飛往火星,從逃離地球開始就不容易——進入近地軌道所需的逃逸速度是7.8千米/秒,但如果目標是火星,速度就要增加到11.3千米/秒,這意味著更大的火箭和更複雜的加速過程。

蘇聯火星一號探測器 (@視覺中國)

「詛咒」還在繼續——1971年春天,蘇聯發射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火星著陸器,結果被自己蠢死了。按照計劃,著陸器應該在地球軌道上停留1.5小時,然後點火向火星進發,但由於失誤,它要等上1.5年才能發出點火指令。

就在蘇聯鬱郁不得志的時候,美國的「水手」們已經成功到達了火星軌道,照片拍了好幾輪,還對火星周圍的空間粒子環境進行了研究,成果豐厚。

作為冷戰的一個重要部分,當時美蘇正處在激烈的太空競賽中。火星之前,雙方在太空的影響力可謂平分秋色——蘇聯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並首次將人類成功送入太空,美國則佔領了月球的高地。火星成為雙方的決勝局。

賽點出現在1971年9月。

彼時,先後發射升空的蘇聯「火星2號」、「火星3號」和美國「水手9號」著陸探測器都進入了最後的衝刺階段。不出意外,這場奔向火星的賽跑再過兩個月就見分曉。

就在此時,天文學家發現一個明亮的雲團開始在火星上空形成,並以小時為單位迅速增長,幾天內就覆蓋了整個火星——美蘇選手在臨近終點時遇到了有記錄以來最強的一場火星塵暴。

見此情景,美國的「水手9號」 修改了任務計劃,準備等待塵暴過去再進入。最終他們發回了高質量的圖像,將山脈、峽谷、河床,一一收入囊中。

而實心眼的蘇聯探測器卻沒有配備這樣的運算能力,只得一頭扎進了塵暴里。伴隨著時速160千米的狂風肆虐,兩顆盲降的探測器給了火星大地結實的一吻。結果火星2號墜毀,火星3號勉強發射了20秒數據之後也壯烈犧牲了。

即使沒有遇上塵暴,登陸火星也是個技術活。火星的大氣層很薄,這對於進入軌道的精準度要求就格外高,稍有偏差,不是一頭栽在火星表面就是飛出外太空。好不容易要落地,降落傘和防塵罩這種在地球上司空見慣的減震手段,在稀薄的火星大氣層也可能失效。

1974年蘇聯最後一搏,一連發射了四枚著陸探測器,全部失敗。

深受打擊的蘇聯在1988年才重啟火星探索計劃,並將探測目標轉向了火星的衛星,然而計劃仍以兩個失敗的探測器告終。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繼承」了火星的詛咒。他們在1996年發射的探測器,因為火箭發射失敗魂歸太平洋。

Mars

總統「搗亂」

相比蘇聯「每發必吃」,火星對於美國的探測器算是相當友好了。在過去的十幾年中,機遇號、勇氣號、鳳凰號、好奇號探測器都應了它們的名字,成功登陸並對火星進行了立體的勘察。

火星上的美國機遇號火星車(IC圖)

然而美國人並沒能好好利用他們的運氣——火星漫步的夢想,從不知手機為何物的年代,到iPhoneXS都出了也沒實現。

這不是天災,而是人禍。

「我們選擇在這個十年中登上月球,還要做別的事情,不是因為它們容易,而是因為它們很難……太空就在那兒,我們將向上攀登。」這是1962年肯尼迪的月球演說。

這股「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勁頭,似乎和肯尼迪一起倒在了仇恨者的子彈之下。他的繼任者們對於人類在太空中該何去何從各執己見,一時一變的政策直接導致NASA的火星計劃患上了「習慣性流產」。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Vista看天下 的精彩文章:

捧出范丞丞、孟美岐的「樂華娛樂」,還能再火多少天?
身價過億的李誕,在乎那些爭議嗎?

TAG:Vista看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