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董洪濤:艾灸神功

董洪濤:艾灸神功

導讀:《醫學入門》中說「凡葯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說明灸法有針葯所不及之效。本文董洪濤老師以自身臨床實例,講述艾灸治病效宏,具有其他療法不可替代之功。

欲除根本,必須火艾,專恃湯藥,則不可瘥。

——《千金方》

我們的祖先在數千年來就知道針灸可以治療疾病。而且,世界衛生組織(WHO)也已經認定針灸有明顯的治療功效,當前世界各地中醫針灸越來越普及,大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勢。身為中國人,怎能不學一些針灸知識,掌握一些針灸治療疾病的方法,於自己防病保健,於全家養生,皆有實際意義。

我們時常講針灸,其實是針刺和灸法兩個治療方法的合稱。但社會上往往混淆針灸這一概念,認為針灸就是針刺了。針刺有卓越的治病功效,路人盡知。豈不知,灸法亦有極為神奇的效果,知道的也就不多了。在此,專門談一下關於灸法治病的問題,藉以推廣灸法,以方便諸位居家防病養生之需。

先講兩個我身邊的故事。

【艾灸故事一】

其一,2010年三月的某一個周末,我與夫人一起去拜訪朋友,在其辦公室與其家人一起聊天。談及其夫人的妹妹,去年曾突然暈倒兩次,而且都是打120電話急救。當時已近半夜,正聊天時,其夫人妹妹突然暈倒,伴有手腳抽搐,但神志清醒,可以回答問題。自述足底很冷。胸悶極,十分難受,同時其面色青暗而無神,精神極差,且周身沒有任何力氣,甚至於手也抬不起來。

當時我沒有隨身攜帶針灸針,出去買也來不及。不得已,取一支香煙,為病人急灸右側少商穴。自述稍灸即覺胸悶大減,有氣似從上而下疏通其胸中氣機。二十餘分鐘後,夫人出去買來了艾條一支,急為同時灸兩側少商,癥狀大減。

再為灸兩側少沖,自覺有溫氣自下而上地疏通胸部,自覺大是舒暢。

再灸勞宮穴,覺整個胸部都溫暖起來。約半小時許,方完全恢復正常。

病人已經可以正常說話,自述以前突然發作時都是報警,送去醫院急救,每每注射安定,回來後要躺兩三天始慢慢地恢復力氣。其丈夫極是擔心,於白天工作之中,每半小時打一次電話回家問詢,說起此事,不勝感激。此次幸好有我與夫人在,馬上就幫助解決了,否則,是一定要打120急救電話的。言談中感謝不已,第二天送來禮物表示感謝云云。

我診脈後為處破格救心湯小劑量以扶元氣,固根本。去麝香,以防香竄傷氣動氣。三個月後詢之,諸症安好,未再發作,且精神大振,似已近愈。

聽病人講,西醫當時診斷為心臟病,估計是心肌缺血發作。但我認為,亦可能是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病人脈極沉,面色青暗,分明是陽氣欲脫。而手足抽搐是邪在厥陰,是四逆證。此時當急急扶陽氣以固根本。灸少商以救肺之魄,少沖以救心之神,勞宮以溫暖心陽而治其根本。三穴合用,共收良效。其時如果有針,亦可針勞宮和內關以復心氣,人中以救督脈之陽。

誤灸百會之感悟

在急救之時,曾想到可能是頭部陽氣暴脫,但當時為稍灸百會,即覺立即下肢開始無力,並馬上有邪氣上攻心胸而煩悶感。病人不適,我立即停止灸百會。但思之,古之扁鵲灸三陽五會而太子免於屍厥。其非百會穴乎?或者,此時邪在心,治心可以救急,但若灸百會,則引邪上攻而病益甚。以後再遇此類癥狀,當思此教訓。

猝死、胸悶昏厥,十三鬼穴急救可取效

唐代藥王孫思邈有十三鬼穴,治療諸種精神病,或因為某種原因而猝死,或突然胸悶昏厥之類的疾病,都可收效。不要以為這是迷信,這些穴道之所以被叫做「鬼穴」,古人認為是邪氣附體,如休克,或者恍惚,或者精神病,或者痴獃等等。

少商穴、少沖穴

少商為肺經井穴,少沖為心經井穴,皆為陰陽經交接之處,具有調理陰陽,開竅醒神之功;又陰經之井穴屬木性,瀉之可平肝熄風,故可治療熱閉神明,陰陽逆亂之昏迷,癲狂或肝風內動所致中風昏迷。且少商屬十三鬼穴之「鬼信」

明代楊繼洲在其《針灸大成》中提到「鬼哭穴」,把雙手的大拇指用繩子綁起來,在指甲之後兩邊用艾火灸燒,其穴相當於少商穴。楊氏認為,灸的時候鬼邪會哭著散去,疾病即康復。

勞宮穴

勞宮乃心包經滎穴,五行屬火。功用清心泄熱,開竅醒神,極擅長治療精神神經系統疾病,如腦血管意外、昏迷、中暑、癔病、精神病以及驚厥等。其穴亦屬十三鬼穴,名為「鬼窟」

【艾灸故事二】

其二,十數年前,我在老家威海認識一位韓國朋友,六十多歲,與我相見甚歡,交情很好。他知道我學中醫,一天指著他上臂的一塊皮癬說,你能幫我治這個嗎?我一看,在小臂背側有一圓形的一塊錢硬幣大小的皮癬,略見白色脫屑,似是牛皮癬。他說已經癢了二十年了,極是難忍,且百治無功。我說可以試試吧,就去藥店買了根艾條回來,給他在皮癬的局部溫灸了二十多分鐘。隔日又灸了一次,用完了一根艾條。過了十數天,他興奮地來找我說,你好厲害,我的病好了。我一看,果然他皮膚已經光鮮如滑,哪裡有什麼皮癬存在。

發作性皮膚病,艾灸神效

我喜歡用灸法治療一些發作性皮膚病,特別是奇癢難忍的病證。如果癢處面積不太大,即用艾條懸灸之,多可收到極好的效果。並且,灸法對於各種瘡瘍濕疹的效果是非常明顯的。

我們奧地利門診前不久治療一例糖尿病壞疽病人,其右足五個腳趾全部發黑,且疼痛劇烈,呼天搶地一般,瘡口潰爛,數月未能癒合。西醫打算截肢,但病人心存僥倖,求治於中醫。急為針數穴而劇痛立止,囑助手用艾條灸其瘡口。兩三次後即略見瘡處收口,且發黑的腳趾漸而紅潤起來,病人看到了希望,極是感謝,現仍在積極針灸治療之中。灸療之功如斯之偉,真讓人嘆服不已。

對於灸法的幾個觀點

綜上所述,只是隨手舉出兩個例子。臨床上我每用灸法,效果多令人滿意,在此不再多述。需知灸法確有神功,與針法各擅其長。古人曾有不少專言灸療的著作,極談灸法之神奇,認為湯藥時有不可及艾法之功,以灸為治病之最要。我們應該充分重視這一方法,並認真地把灸法實踐起來。以下談我對於灸法的幾個觀點。

一則,隨身當備些艾條或者艾絨。

藥王孫思邈極是重視灸法,他說,

「凡人居家及遠行,隨身常有熟艾一升。」

意思是說,要隨身帶些精製的艾絨,以備養生保健之需。

我吸取經驗,每於家中、工作室以及隨身包中放點艾絨,當然也放數支針灸針,以備必要時救急。學了針灸,最是方便,可隨時救急,遠非用藥可及。

二則,常人亦可經常灸療以養生防病。

我們知道灸法有扶陽通經之功,對養生防病極有好處。藥王孫思邈亦認為,平時健康無病的人需要經常灸幾個穴位以泄風氣,不要認為健康就不以為然,常需安不忘危。分析其理,我認為可以灸足三里和曲池穴,有降陰濁泄風氣之功

並且,我主張每當二十四節氣之時,要灸一下關元或者氣海穴。人感天地之氣而生,必然受天地之氣影響。節氣時天地氣機變化極是劇烈,此時當溫灸下丹田以固根本,可收養生之妙用。

三則,三陰病證必需用灸法。

三陰證,指的是邪氣內客三陰經(包括太陰、少陰和厥陰)所發生的症候群。一般來說,疾病在陰證階段,多反應為里、虛、寒的證候,屬於病邪由表入里,正氣漸衰的階段。醫聖張仲景於此類病證多用灸法,認為有回陽救逆之功。

查《傷寒雜病論》一書,醫聖多喜灸少陰腎經之太溪穴,足厥陰肝經之太沖穴,再加上具有溫經散寒、回陽救逆的氣海、關元等,常可散寒濕、益元陽、挽回厥逆

四則,大病必灸才能真正痊癒。

大病指的是久年不愈,反覆發作之病。此類病證之所以反覆難愈,主要是人體正氣不足,無力祛邪外出,因此,正邪交正而成纏綿之勢。如果能及時溫灸以助正氣,則可能收以全功。

當年華佗治療曹操的頭風病,一針即痛止,但反覆發作。後來曹操仍是死於頭風病。孫思邈認為,這是因為當時華佗故意沒有用灸法。他說:「學者不得專恃於針及湯藥等,望病畢差。既不苦灸,安能拔本塞源,是以雖豐藥餌,諸療之要在火艾為良。」明確地肯定了灸法治療疾病的巨大作用。

灸法注意事項:

一則,不可濫用灸法

三陽病證,需少灸。即使灸,亦當壯數少些,勿貪大壯猛火之灸。

體胖之人,多屬陽虛,可稍重灸

體瘦之人,皮淺肉薄,多屬陰虧而木火偏旺,當少灸

且灸火易擾動清陽,上炎為患,於木火偏旺之人宜戒之

二則,灸後當戒冷飲冷食

灸後當戒冷飲冷食,以防艾火之力不能取效。當適當溫飲,以助陰液,補灼艾傷陰之弊端。

三則,戒房事數日

灸後陽事易旺,這是灸火生效之功,但不可因而陽動,耗損真精。當戒房事數日,以助陽氣內斂。

四則,灸後要注意休息

不可勞累妄動,致陽氣耗損,當靜養數日。

五則,防灸後傷陰

或灸後傷陰,出現失眠心煩,或者煩躁不安。當急服黃連阿膠湯一兩付即可,藥量不必大,但取其滋陰斂降之功即可。如果灸後出現亡陽之象,病人驚擾狂動,起卧不安,這是因為灸火擾動太陽,導致大汗亡陽,當用仲景桂枝去芍藥加蜀漆龍骨牡蠣湯之意,斂降亢陽。艾灸傷陰為輕為緩,而亡陽為重為急,灸療者當加以注意。

學會針灸,一技在手,可以自己養生保健,可以活人於頃刻,其功之大,孰與可比。一般來說,救急之時,藥物或者其他療法皆不如針灸之速效。以我的經驗,針灸其手到病除,應手而效之功,經常令旁觀者嘆為觀止。

而且,針灸之功,實在是融入於我們的生活之中,時時可以取效,時時可以救急。如果都等著去醫院,病人不知要忍受多少痛苦,又可能因此而失去急救的機會。特別象是中風急性發作之時,如果家人能及時地用針灸處理一下,輕則可以減輕後遺症,重則可直接救命回生,其功其大其偉。為自己考慮,也為家人的健康考慮,我們是不是應該學點針灸技術呢?

這樣艾灸最補陽

如今的社會生存壓力過大,時人多呈亞健康狀態;加上環境污染嚴重,瘟疫不時爆發,以至防不勝防。而西醫則是隨疾病的普遍,才亦步亦趨式研究,抗菌素的大量使用,反而培育了不少身經百戰的細菌、病毒,剛送走了SARS,馬上禽流感又來了,人們快到了徒呼奈何的境地了……如何提升每個人的抗病能力和健康狀態,已顯得非常重要。我提出重視灸法以防病養生的觀點。

灸是火灼,是熱,是陽

其實灸就是用外火補我們的內火,或者說客觀一點兒,是調我們的內火。

內火是什麼?不是邪火,是我們的真陽。這個真陽即有父母給的成分,這是先天的,也是後天我們生活中所獲取的,比如吃飯呼吸等等。這個真陽要護住不散,則生命可以久長,而身體不病。凡真陽虛衰,則未見有不病的。因為真陽維繫著生命的真諦。

這個道理,內經有謂:「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故天運當以日光明。是故陽因而上,衛外者也。」人體的陽氣,就象天空中的太陽一樣,具有維持生命機能。保衛機體和抗禦外邪的作用。沒有了太陽,也就沒有了生命。

而後天中我們非常容易耗損自己的這個真陽,這就直接影響了壽命與健康。但我們有灸法,這是回陽助陽補陽的最好的一個方法,用之得法,則可以補先天之不足,而達到長壽保全不病的效果。那如何補陽呢?用艾灸是一個比較快捷的法門。

按時用灸以養生

那麼什麼時候用灸最好呢?從每個月來說,月初的八天最好。這八天其實就是陽之升的八天,從朔至至眉月,再到上弦月。我用先天八卦來解釋一下這個道理。

朔月,此時月相尚未出。但陽機已動,非為晦月之月終可比。彼為陽之終,此為陽之始。雖未明見,但其陽機則完全不同。此時可以坤卦配之,但為坤末,陽動之初。眉月,陽氣始升,月相將明,故以陽氣始生之震卦配之。值此時,當助陽以促陽之升。上弦月,也就是陰曆的初八,月相半暗半明,陰陽相當,然其時月相雖明而猶虧,故以陰陽相搏之陰卦離卦配之。離卦從陰陽里講,既是陰陽各半,也是陽之旺極之象,這是後天八卦的理解。

因此,從坤到離,也就是少陽始升之時,這個時間段里,正好是農曆的初一到初八,一個月之里用灸法最妙。初八之後,陽漸旺至先天八卦之干,已不需再用灸助陽。再之後,月望之後,開始出現下弦月,陽氣開始下降,更不可用灸。但從陽明之法來思考,以下法,清法為常見。至晦則陽降極,以靜養為是。

一年裡,何時灸?

同上理,春之季方是正法。但是不是要灸整個一個春季,我的觀點是沒有必要,只是適可即止。不必執著膠柱。

《黃帝內經》有云:「春夏養陽,秋冬養陰。」養陽,就是養陽之升,旺;養陰,就是養陽之合,陽之藏。春夏養陽,就是養的陽的升。陽升了,也就是生命開始了。或者說,新的周期開始了。這個周期我們可以理解為一天,也可以是一個月,農曆的。也可以是一年,或者是60個甲子年,或者,也可以說是我們的一生。

生命就是陽氣的循環往複的運動。這個運動停了,生命也就終結了。而這個循環的發動機在哪兒呢?大家想想,應該在陽升的那一瞬間。一旦陽升的運動開始了,生命也就開始了。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就如汽車點火了,運動才能開始。

為什麼古人講「凡十一臟取決於膽。」我的認識是這個膽佔了特殊的時間位置。氣血運行到膽的時間恰恰就是子時,也就是陽升的那一個瞬間。膽就如人體生命周期的發動機,按時啟動周期,即啟動了我們的生命周期。其餘的臟也罷,腑也罷,都是在膽啟動了生命周期之後,才開始進行生命活動的。從這個角度來說,膽的作用大不大?膽的這個位置重不重要?膽能不能擔負起這個凡十一臟都取決的重任。答案是肯定的。

時值夏秋之交,一年之中唯此時節是灸關元的最好時機,無所謂多少壯,越多越好,這是長命百歲益壽延年的灸時機;傳統文獻中都是選在此時來灸關元穴,主要因為這時節就是溫疫好發的時節,不但可以強身健骨,絕對可以預防禽流感的。

秋天是保健用灸的好時節,希望大家把握時機,儘力所為。我的觀點是,秋天了,天之陽氣開始下降了,因此,機體也應該順應這個自然的變化,使我們的陽氣隨之而降。這才是順應自然。而秋天所對應的是陽明。陽明講的就是一個合,是陽的降。包括了肺,大腸,也包括胃家這個臟腑。因此,秋分時節可灸足三里以強壯脾胃、預防胃腸病。

「秋冬養陰。」我們要養陰,就是養陽之藏,是養少陰之君火。哪個穴位有這樣的功效呢?關元最好。因為這個穴位位於會陰與神闕之間,這是少陰元氣的領地,也是下丹田。灸關元穴可培腎固本,調氣回陽,使元氣充足,虛損可復,故能祛虛勞百損,壯一身之氣,為歷代強壯保健的主穴。《景岳全書》說:「虛能受熱,所以補必兼溫。」因此,取關元灸之,就是養少陰潛藏之陽氣。

並且,冬至前後施灸關元可預防中風、感冒等多種疾病,並有助陽保健、延衰強壯的效果。自冬至之日自然界的陽氣開始復甦充盛,人體可順從自然界的陽升之氣,藉助關元灸來強壯元陽。冬至的關元灸恰好滿足了「補必兼溫」的特點,可達到溫壯元陽,從根本上提高人體的強身抗病能力的目的。

隔姜灸最有效,灸出疤痕沒有關係的

如果病人不相信,沒有關係,但我希望每個人的家人都活120歲,所以無論男女皆要灸關元,時機一去就得等到明年了。

記住灸後忌喝茶,至少一日。

如果體質較弱,我的觀點是不僅入秋之後要灸,而且應該春天就開始用灸,或者每陰曆月初八天用灸,以升提少陽之氣。另外,春分時節灸曲池還可以預防紅眼病。

當然,灸法可以扶陽,但不可濫用。這就是什麼時候用灸法?灸哪裡?這才是問題的關鍵。否則不應時的用灸,則可能耗陽傷陰,或者用錯穴位,則可能傷及五臟六腑。這不是隨便的說笑,臨床上要非常地謹慎。這其中既有陽的循環往複的規律,又有五行生剋制化的道理,還有氣血運行的時間機制,不可不知。

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中醫思維十平台無關,僅供臨床思路參考,非中醫專業人員請勿試藥。

本文來源:董洪濤的新浪博客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繫責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面診手診舌診脈診 的精彩文章:

痛經、月經不調、寒性體質,手腳冰冷的中醫方子!百試百靈!
12節中醫育兒課,不吼不叫不焦慮,教你擺脫育兒困擾!

TAG:面診手診舌診脈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