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你不知道這首6分鐘的搖滾樂到底影響了多少人
點擊上邊的「機核」關注我們,這裡不止是遊戲
前些日子皇后樂隊的紀錄電影《波西米亞狂想曲》在國內網路上掀起了一波熱潮,我也藉機欣賞了這部一直想看的作品。電影真的很好看,特別是最後20分鐘那段 LIVE AID 的模仿,把我的看的心潮澎湃。
以前在網上看過 QUEEN 的這段錄像,所以在《波西米亞狂想曲》電影預告片中有這個鏡頭時,就對這部電影抱以很高的期待,結果確實沒讓人失望,不過想想要是能在電影院看該有多震撼啊,再牛的音響設備、再高清的片源也沒有在電影院看震撼,可惜了!
為了抒發一下看完《波西米亞狂想曲》的心情,今天就來跟大夥聊聊皇后樂隊。這篇文章不是科普,更不是影評,就想跟大夥隨便聊聊對皇后樂隊的記憶,想到哪說到哪,我確實很喜歡他們。
如果說最早接觸皇后的作品,和廣大國內朋友一樣,都是《We will rock you》和《We are the champion》這兩首歌,而且它們和足球有著緊密的聯繫。
我第一次對《We will rock you》這首歌有深刻印象,是通過 PS1 上的《勝利十一人2002》的片頭曲聽到的。
《We will rock you》開頭那通過拍掌和跺腳演繹出來的整齊節拍,配合著遊戲中快速閃過的戰火硝煙的圖片,讓我印象非常深刻,不知道我還以為進入了一款戰爭遊戲,但其實我想製作組當時是想表達「足球就是和平時代的戰爭」這一概念。
隨後伴隨著歌曲的切入,有關足球的CG畫面也在不斷展現,雖然看不清人臉,但通過球衣和號碼都能認出來——什麼齊達內啊、亨利啊、勞爾啊,都在 CG 里亮了相。
當然最不能不提的,還是7號貝克漢姆那腳自由球,在僅有的機能下刻畫的有模有樣。當時配合著「We will rock you」歌曲高潮部分的烘托,把我看的那叫一個激動啊。
隨後《天下足球》節目里也經常用到《We will rock you》這首歌。而《We are the champion》,只要是有關五大聯賽、世界盃、歐洲杯等重大賽事的節目,都少不了讓觀眾聽到這首歌的機會。
「We are the champion,No time for loser」在我看來這句歌詞彰顯著強者的霸氣,正所謂勝者為王,敗者為寇,沒有時間是給 loser 的,因為我們才是冠軍。
真正第一次認識皇后樂隊其實是通過王菲的一次翻唱。1999年日本暢遊大世界演唱會上,她翻唱了《波西米亞狂想曲》。當時並不知道這首歌原唱是誰,只是對它有一種耳熟的感覺,開頭「Is this the real life,Is this just the fantasy」的合唱一響的時候,我就知道這首歌與她演唱會上其他的歌曲與眾不同。
當切入正歌部分的第一句「mama,just killed a man」讓王菲唱出來時我就被吸引住了。這是一首平時在她專輯裡聽不到的歌,而且聽起來非常的高級。
從場面上看,光是和聲部就有十位以上人數的陣勢;從曲風上看,完全可以用「變化多端」四個字形容,開始鋼琴獨奏,中間電吉他 solo ,高潮又變成了由和聲一起演繹的歌劇,接著又是一段 hard rock 風格的 riff ,最後又回歸於鋼琴。
看她表演完後,我便開始照著開頭屏幕給出的「Bohemian Rhapsody」的字樣在網上搜索它的原唱是誰,這首歌到底叫什麼,這才知道原來是大名鼎鼎的皇后樂隊。
順便說句題外話,在那場演唱會上,緊接著《波西米亞狂想曲》後她唱的是《Eyes on me》,這首歌就王菲就唱的非常厲害了,畢竟是原唱,而且也非常適合她,作為玩家聽起來還比別人多了一份感動。
沒有人能真正的說出《波西米亞狂想曲》到底是在唱什麼。就連弗雷迪自己本人也說過這是他瞎寫的。「波西米亞」這個詞本身是捷克國家的一個區域的名字。
19世紀的時候,法國人看待來自波西米亞的吉普賽人會聯想到「自由漂泊」的群體,在後來就有了「波西米亞主義」這個詞,代表著一種反傳統、隨性的生活態度。再加上名字後面有「狂想曲」三個字,你就更不用糾結它的內涵所在了。
不過確實,表面上你能從歌詞上看出是講了一個關於殺人的事,但關於這首歌真正想要表達的東西,網路上有著各式各樣的解讀。在我看來其實都是「先射箭、後描靶」的聯想。
一首歌沒必要非得說出什麼東西來,聽了,覺得好聽,就完事了,更多的是體會歌曲所傳達的情緒,能讓你引起共鳴,這就是我認為《波西米亞》好聽的原因。
雖然從歌詞上你無法探究它的內涵,但這首歌在歷史上卻有著里程碑式的意義,一個詞來概括就是:顛覆。
《波西米亞狂想曲》誕生於1975年,在70年代,幾乎沒有一首搖滾歌曲能長達6分鐘,因為這麼做會不好賣,如果你超了時長,從經紀公司那就阻止了(這在電影中也有提到)。但弗雷迪堅持自己的創作,所以才有了這一史詩級的名曲。
在形式上,這是當時最為複雜的搖滾歌曲,因為它融入了歌劇和古典的元素,並且融入地非常恰當。歌劇的部分更是讓整首歌氣勢磅礴,讓人不論聽多少遍都會為之震撼。
就是這種長度和形式上的顛覆,讓人覺得「原來搖滾還能這麼唱」,並且心生膜拜的情緒,弗雷迪就是神一樣的存在,我們只需要在底下欣賞就好。
除了《波西米亞狂想曲》之外,皇后樂隊給我的印象還有「華麗」這個詞。我們提到其他樂隊,你都可以聯想到一種風格,重金屬也好,硬搖滾也好,朋克也好……總之大部分的曲子都是這一種風格。
但皇后樂隊不同,如果定義皇后樂隊到底是什麼風格,你很難用一個詞來概括。因為從他們所創作的名曲來看,你會發現有各種音樂的元素,搖滾只是一個基底。
《Bohemian Rhapsody》融入了歌劇就不說了,其他比如《Raido GAGA》融入了迪斯科、《I』m in love with my car》融入了金屬、《Love of my life》是鋼琴的抒情唱法、《Crazy little thing called love》融入了鄉村、《My melancholy blues》融入了布魯斯、《we will rock you》和《we are the champion》又是最純粹的搖滾內核作品……
所以說皇后是搖滾樂隊,這真是一個太籠統的形容了!不用把所有的歌都聽一遍,就這些入門的名曲,就足夠能感受皇后樂隊在曲風上的華麗了。
最後再藉機表達一句,我認為皇后樂隊能給人這種「華麗」印象的原因,除了在曲風上多變以外,還有弗雷迪本身的嗓音、和電吉他、鋼琴、和聲的結合下,讓一首曲子本身就聽起來很華麗,這是屬於皇后樂隊獨特的質感,能體現這種質感的歌曲比如《somebody to love》、《you take my breath away》、《made in heaven》……
而且,這種質感聽起來讓皇后樂隊給了我一種並沒有太多「黑暗的、狠的、重的」作品(當然肯定也有)的印象,反而更多是體現「愛」這個詞。聽他們的歌並不是為了發泄、釋放壓抑的情緒,而是一種抒情的享受。
說了這麼多自己的「私貨」,最後再來分享一下和皇后有關的流行文化吧。藝術家們也很喜歡皇后樂隊,所以其中就有人把他們放在了自己的作品裡,甚至是名字里。隨便說幾個,比如Lady GaGa就提到過自己的名字來自於歌曲《Radio GAGA》。
《JOJO》第四部中吉良吉影的替身名字,就叫 Killer Queen。並且它的替身攻擊的名字分別是《Sheer Heart Attack》、《Another One Bites the Dust》。
《自殺小隊》的預告片中,用了《波西米亞狂想曲》做背景音樂。
《刺客信條 奧德賽》中,有一把武器的名字就叫做「Boeotian Phapsody」,而其中武器簡介是「Hits just like real life, handles like fantasy...」。
GAINAX 2010年的十月番《弔帶襪天使》第十集,最後致敬諸多樂隊和音樂人的片段里,自然也少不了皇后樂隊。
初看預告片時,以為《波西米亞狂想曲》會順利引進,可惜2018年都過去了,也未能在電影院看上。不過我依然抱著樂觀的態度,奢望著電影有機會能在國內引進一次,把該剪的剪剪,畢竟能在大銀幕上體驗一次最後 Live Aid 的演出,該是多麼令人激動的一件事啊!
精彩內容
※遊戲速寫:EVE Online真正的高門檻究竟在哪裡?
※把故宮裡的秘密做成遊戲,聽著是不是有點意思?
TAG:機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