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代滿族男子腰間必佩戴荷包小刀,怡親王一時大意被乾隆訓斥忘本

清代滿族男子腰間必佩戴荷包小刀,怡親王一時大意被乾隆訓斥忘本

清代的服飾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滿洲貴族、王公大臣們有頂戴花翎和補子,而滿洲婦女們有旗袍、大拉翅和花盆鞋。除此之外,滿洲青年男女的服飾配件中,還有一個獨特的現象,那就是在腰間懸掛一些裝飾物,其中最明顯的就是荷包和小刀。

清代滿族男子腰間必佩戴荷包小刀,怡親王一時大意被乾隆訓斥忘本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荷包也叫香囊,它是漢族古代婦女創造的一種刺繡工藝品,這個傳統工藝品深受滿洲青年男女的喜愛。荷包里通常用來裝香料,其填充物大多是中藥,如蒼朮、山柰、佩蘭、薄荷、艾葉等,還可適當加入蘇合香、益智仁、桂皮、零陵香等藥材。不管是荷包還是香囊,都被滿洲的青年男女賦予了濃厚的風情含義。

據說,皇太極死後,多爾袞因被迫無奈選擇了六歲的福臨繼位,可是他心裡始終放下下,時時想找機會,廢掉小皇帝自立。順治帝的母親孝庄知道後非常著急,她想去找多爾袞周旋,可是怕效果不好,反而會自取其辱。焦急之中,還是她的侍女蘇麻喇姑給她出了個主意。

清代滿族男子腰間必佩戴荷包小刀,怡親王一時大意被乾隆訓斥忘本

蘇麻喇姑從腰間取下一個精緻的香囊,遞給孝庄說:「不妨把這個給他,一探究竟。」孝庄明白了一切,這個好色的多爾袞剛剛喪妻,孤枕難眠,接到孝庄送來的香囊,香味撲鼻而來,囊如其人,愛不釋手,便開始想入非非,果然無暇顧及廢帝自立之事,後來還傳出了「太后下嫁」的傳言。

乾隆的第一任皇后富察氏,是一個十分賢明而又手巧的人,她貴為皇后卻從不佩戴金銀珠寶手飾,卻對滿族的特色裝飾十分喜愛,而且經常動手製作。她曾為乾隆帝製作了一個精美的香囊,後來富察氏去世後,乾隆悲痛萬分,為了紀念愛妻,他將這個香囊一直佩戴在身邊,死後還帶入了地宮。

清代不僅青年人腰間要佩戴荷包,老年人和小孩子也佩戴,不過各有含義而已:老年人為了防病健身,健康長壽,也有為了乞求家庭和睦而佩戴的;小孩子則是為了有趣,為了吉祥,為了健康成長而採用各有寓意的圖案。

清代滿族男子腰間必佩戴荷包小刀,怡親王一時大意被乾隆訓斥忘本

小刀,指的是滿洲男子腰間配飾的小刀,具有濃厚的民族風情。但是,古代封建社會講究衣冠制度,他們也不會無緣無故佩戴小刀,一定是有特殊用途的。根據清代史料記載,佩戴小刀含義有兩層:一是作為餐具,滿洲人在關外是以狩獵為生,在外烤肉的時候,要用小刀;二是防身,這充分體現出滿洲尚武的精神。關於小刀,有兩個典型的案例。

其一是,康熙初年,鰲拜專權,他的黨羽遍布朝野內外,康熙帝不過是個傀儡而已。不過,鰲拜也知道自己樹敵太多,尤其是皇帝防著自己,因此他的警惕性很高,他刀不離手,以防不測。

清代滿族男子腰間必佩戴荷包小刀,怡親王一時大意被乾隆訓斥忘本

有一次,鰲拜稱病不朝,康熙帝不得不前往探視,可是當康熙帝來到鰲拜卧室後,看見鰲拜在床下藏著一把利刃,這本不算什麼,關鍵是在皇帝面前落出利刃,這顯然是大不敬。要是換成別人,這輩子基本就結束了,可是康熙帝當時剷除鰲拜的時機不成熟,他靈機一動說:「大家看,鰲拜繼承了我們滿族尚武的精神,刀不離手,你們要向鰲拜學習。」康熙利用滿族習俗,巧妙化解了一場政治危機。

其二是,乾隆八年,乾隆帝率領王公大臣到盛京謁陵。十月一日,乾隆帝在盛京大政殿賜宴,場面十分熱鬧。可是,乾隆好像突然發現了什麼,不禁雷霆大怒,說:「朕發現一個不好的現象,有的王公忘本了。」

清代滿族男子腰間必佩戴荷包小刀,怡親王一時大意被乾隆訓斥忘本

王公大臣們你看我,我看你,一時不知所措,只見乾隆帝大聲斥責怡親王弘曉:「你身為愛新覺羅子孫,堂堂怡親王,怎麼連規矩也不懂呢?」弘曉自知理虧,忙跪下請罪。原來,弘曉的腰間沒有佩戴小刀,吃肉時居然請別人幫忙,被乾隆帝看得清清楚楚。難怪乾隆帝要大發雷霆,說他忘本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左都御史 的精彩文章:

曾國藩親戚吃飯時揀出一粒穀子,曾大怒:支20兩銀子回家種地吧
太平天國之後,為何兩江總督非得是湘軍集團的人才能擔任?

TAG:左都御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