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點知識 | 想要做什麼轉身就忘,這是記憶力衰退嗎?
題圖:全景網
知友:Owl of Minerva
(2,000+ 贊同,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學博士,神經科學、腦科學話題優秀回答者,收錄於知乎圓桌)
該現象被稱為 Absent-Mindedness。主要跟注意(Attention)和記憶(Memory)有關。
在注意方面,先來看兩個個實驗:
1. Gorilla experiment (大猩猩實驗)
在實驗中,被試被要求看一段籃球傳球視頻,要求他們數出三名穿白衣者傳球次數,而無需理會三名著黑衣者。那些人傳球時,一個穿黑色毛茸茸外套、打扮成大猩猩模樣的人走進他們中間,面對鏡頭捶打胸膛,動作誇張,有 5 秒鐘的時間。
視頻播完後,一半被試回答沒有注意到任何異常的事情,也就是沒「看見」大猩猩。
2. The 「Door」Study
在實驗中,實驗人員向不知情的被試問路。
在他們談話的期間,兩個人搬著一塊門板從他們中間穿過,一個搬門者跟原實驗人員交換了位置。
並繼續跟被試談話,而 50% 的被試完全沒有意識到他是在回答不同的人的詢問。
以上兩個實驗證明了注意力的一個特性:
眼見並不為實,我們看到的只是我們的腦子想要看到(注意)的東西。
暗合黑格爾在《小邏輯》中提到的「客體(das Objekt )-概念(der subjektive Begriffe)-理念(die Idee)」觀點。
另外,易於理解的,對於注意的對象,注意力還有深淺的差別。
人對參與事件的融入程度,即與事件的交互水平,決定了注意力的深淺,以及後續的關於事件的記憶水平。
所謂隔岸觀火與身臨其境的差別。
這也將問題引向了第二個方面:
記憶。
在記憶方面,人腦也並非是把所經歷的事情都同等強度/不加區分的記憶下來,或者不加區分的同等速率的遺忘。
對於身臨其境體驗式的事件,人腦會很容易的回放該記憶,逐漸的,提取該記憶中事件的邏輯和理念,因而能非常清楚的記憶並保持很久。
對於即時的事件,人腦還處在編碼(encoding, 理解)的階段,這時候大腦對事件的體驗程度是非常的淺顯的
,雖然你是看到了/想到了,但是你還沒有好好的想這些事情的內在邏輯、相互之間的依賴關係、時間關係以及因果關係等等。
也就是說,這些事件並沒有翻譯成人腦能比較好的理解的語言:邏輯和理念,這種翻譯雖然很快,但也是需要一定的時間的。
如果人在 encoding 的過程中突然轉向了處理其他事件,而這一事件又比較耗費腦力,那之前還沒被 encoding 的事情就很容易的被忽略掉
,
變成了視而不見的內容
(實驗中的大猩猩,以及門板穿過之後被替換的人;actions are carried out automatically and attention is focused else-where)。舉一種典型的情況為例子來說明:
你拿了鑰匙出門去取自行車,剛走出門時候突然看到一對基友舉止詭異,你想了好久突然想到了他們的名字,而此時他們已經消失於視野,你也忘記了出門是來幹什麼的,呆站在門口。
在這整個事件中:
拿了鑰匙出門去取自行車:
這是日常生活中你幾乎天天都要做的事情,做這事情幾乎不消耗你的腦力,也就是說,你基本處在
無意識狀態
來做這件事情。剛走出門時候突然看到一對基友:
這個突發事件吸引了你的注意力,你要搜索回憶並匹配記憶中的形象,還要對於他們名字來,這種處理顯然非常耗費腦力,等你的大腦處理完這事,之前還在無意識處理的事情,還沒被 encoding 的事情——拿鑰匙取自行車,已經徹底的被忽略了。
在題主的例子中,「想去冰箱拿牛奶,到了冰箱門口就忘了自己該幹什麼」。
題主描述了事件,但是顯然不是整個事件,題主
在去冰箱的過程中腦子裡在想什麼呢?
不管是什麼事情,這事情一定是非常耗費腦力,或者讓題主擔心的事情,使得分散了題主的注意力,於是發生了後面 Absent-Mindness 的情況。如果該情況非常頻繁的出現,說明題主的一直在緊張一些事情。如果該情況頻繁出現的狀況持續較長時間(比如說,半年),則有理由懷疑神經/精神方面的問題。
對於短期出現的情況,注意好休息,主動放鬆自己即可。
戳「閱讀原文」查看剩下的 43 個回答
女明星每天吃十幾種保健品,但我建議你一種都別吃
8 部電影上映的春節檔,怎麼看才能「值回票價」?
飛 2500 年,換 1 個太陽,這是只有中國人才能寫出的故事
36 年來首登春晚,葛優一出現就是「全場最佳」
過年了,關於喝酒的 8 個傳言,一次性說清楚
※小事 | 教養不以為名,而名從之
※學點知識 | 烏鴉都是黑色的嗎?
TAG:知乎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