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百萬人口的西南小國,竟決定了東亞兩大帝國的最終興亡!
唐朝時崛起於雲南的南詔國,雖然最鼎盛時人口也不過一百萬左右,論其軍事實力和赫赫武功 ,卻堪稱中國西南地區歷史上最強大的政權。
作為一個窮兵黷武,無歲不戰的強大奴隸制國家, 南詔國曾經擊敗大唐, 兩場大戰殲滅唐軍合計十三萬人;大破吐蕃, 一戰令吐蕃贊普(國王)敗死軍中,又一戰俘虜其五名親王和士卒十萬人; 兩屠交趾(越南),殺戮當地軍民超過十五萬;多次出兵,進攻四川、廣西地區,一度攻克成都。 降服驃國(緬甸),打垮吳哥(柬埔寨),向南一路打到泰國灣,稱霸中南半島。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南詔(大禮) 最大版圖:( 驃國、 吳哥、女王國等,皆為其附屬國)
在公元8至9世紀,曾經先後為吐蕃、唐朝附屬國的南詔,竟能和大唐王朝、回鶻汗國、吐蕃帝國並列為東亞大陸公認四大強國。而且,大唐王朝和吐蕃帝國持續超過兩百年的爭霸戰爭,也正是南詔這個決定因素的選擇,作為天平上的重要砝碼,在相當程度上決定了這場百年戰爭的最終成敗。
公元680年,經營河源軍(今青海西寧)有成的唐朝名將黑齒常之,在一場大戰中挫敗了吐蕃的青海攻勢,令其將戰略方向轉向雲南,奪取了岷江畔的安戎。當時雲南尚處於分治狀態的土著部族,六詔和諸蠻等,紛紛歸附吐蕃。
公元699年,當吐蕃贊普赤都松贊,剷除了執政70餘年的國相(大論)葛爾家族,收回了國政大權,卻也因為處決論欽陵這個曾多次大敗唐軍的雪域戰神,其弟弟論贊婆、 兒子論弓仁相繼率部投奔唐朝,令吐蕃國勢大傷,軍力大損。
吐蕃贊普:赤都松贊
公元702年, 赤都松贊親率大軍攻打四川的茂州, 又被唐將陳大慈率當地守軍擊敗,威信大損。 六詔部族趁機叛蕃歸唐。次年, 赤都松贊親率大軍出兵雲南,卻戰死軍中。其幼子赤德祖贊即位,只能暫時向唐朝求親請和。
公元712年,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後, 勵精圖治,唐朝國勢鼎盛,軍力強大,在對吐蕃戰爭中,更一度佔據絕對上風。赤德祖贊雖努力強化集權,改革內政,依舊屢戰屢敗,在半個世紀的對峙後, 丟失了大半個青海,令吐蕃再次有亡國之危。
然而, 赤德祖贊在雲南卻取得了巨大收穫。公元750年, 原本唐朝扶持下,得以統一六詔部族,建立南詔政權的南詔王皮邏閣,因為被唐地方官肆意欺壓,並侮辱其妻,憤而起兵殺之。
唐朝執政的宰相楊國忠為求邊功,不許皮邏閣謝罪請和,次年派鮮於仲通率軍八萬南征。 皮邏閣遂向吐蕃請援,與之約為兄弟之國,西洱河之戰,唐軍被南詔和吐蕃聯軍大敗,戰死六萬人。公元754年,唐將李宓率兵七萬再次南征,敗得更慘,全軍覆沒,匹馬不回。
這兩場戰爭的慘敗, 戰損合計十三萬人, 也讓唐朝中樞軍力進一步削弱。面對國家如此君臣昏聵、外強中乾局面, 坐鎮盧龍、范陽、河東三鎮的邊將安祿山遂於次年起兵,漁陽鼙鼓捲煙塵,撕破了大唐盛世的畫皮,是為「安史之亂」。
唐朝歷經數年苦戰,雖平定叛亂,然國勢中衰,河西、隴右、安西、北庭,開國百年征戰所得大片疆土,皆被趁火打劫的吐蕃人奪取。吐蕃的野心不止於此,更連年進犯關中和西川,成為唐朝生死大敵。
公元777年,吐蕃和南詔組成聯軍十萬,兵分三路進犯西川,唐朝名將李晟率四千禁軍千里馳援,一路進兵所向無當,追擊至大渡河畔,斬首七千級,俘獲和殺傷敵軍不可勝計,吐蕃、南詔聯軍光是被困山谷,饑寒交迫,甚至墜崖而死者,就有八九萬人。
唐朝西平郡王: 李晟
大渡河之戰後, 吐蕃不顧南詔怨恨,貶封南詔王為日東王,將兩國關係從此前名義上的「兄弟之邦」,改為徹底的臣屬關係,在南詔境內廣徵賦稅和勞役。南詔舉國深為不滿。南詔清平官(宰相)、漢人鄭回力諫南詔王異牟尋從此棄絕吐蕃,復歸大唐。異牟尋也從此對吐蕃潛藏異志,著手準備。
南詔國王:異牟尋
公元786年,吐蕃國相尚結贊率軍攻唐,在汧城之戰又被李晟大敗。 尚結贊定下「劫盟」之計,欲借唐朝朝堂的妥協派之力,以奸計同時除掉唐朝李晟、馬燧、渾瑊三位良將。渾瑊僥倖逃脫,其他會盟唐朝官員都被俘為人質。
「平涼劫盟」事件後,吐蕃卑劣行徑昭示天下後,從此唐朝對吐蕃也再無任何妥協幻想,之後所謂的會盟,也只是持續短短數年的新休戰。
同時,劍南西川節度使、唐朝名將韋皋則著手具體實施 「 勸誘南詔、斷吐蕃之右臂」的計劃, 招撫東爨部族首領,通過他們從中斡旋,與異牟尋通好。
公元788年,吐蕃出兵10萬,再攻成都。南詔軍從征,卻於金沙江北,按兵不動。韋皋故意將一封寫給異牟尋的信件「誤交」給吐蕃,令吐蕃分兵2萬,屯於會川警戒。異牟尋以此為由,引兵南歸。 韋皋趁機進兵,大破吐蕃軍於州台登谷,斬首二千級,擒其大將乞藏遮遮。吐蕃軍投崖及溺死者不可勝數。唐朝得以收復巂州。
公元792年, 韋皋出兵攻維州, 擒吐蕃大將論贊熱,次年遣兵出西山,攻拔吐蕃堡柵五十座。劍南周邊的諸羌首領十餘人,紛紛棄絕吐蕃, 歸附唐朝。公元793年, 唐朝出兵收復鹽州、夏州。
同年,在唐朝強大的軍事、政治、外交多重壓力下,異牟尋遣使歸唐, 表示「願竭誠日新,歸款天子」。其子尋閣勸出使長安。
公元794年,異牟尋以助吐蕃共抗回紇為名,以五千士卒為先導,三萬大軍緊隨其後,詐取吐蕃的神川鐵橋要塞,奪其城池十六座,俘虜十餘萬部眾,斬殺溺斃吐蕃軍萬餘人。 韋皋率唐軍策應出兵,斬殺俘獲吐蕃軍三萬人。
神川之戰後,吐蕃從百年前的贊普赤德祖贊時代,就開始的」扶植南詔、側攻唐朝」的雲南攻略,也徹底宣告破滅。南詔成為唐朝共抗吐蕃的堅定盟友,達三十年之久。
公元801年, 韋皋大破吐蕃軍於雅州,兵困維州及昆明。次年,吐蕃大相論莽熱率軍十萬,意圖解圍, 韋皋於維州城外據險設伏,吐蕃軍大敗,被斬殺六萬餘人,論莽熱也被生擒。
吐蕃在西南戰場屢戰屢敗,大量喪失有生力量, 南詔這個強大附屬國也成仇敵,其國勢從此由盛轉衰。而唐朝名將韋皋,為劍南西川節度使二十一年,累次出師,有生之年累積擊破吐蕃軍四十八萬,擒殺其節度、都督、城主、籠官等一千五百餘人,斬首五萬餘級,獲牛羊二十五萬,繳獲器械六百三十萬具,正是逆轉兩國實力天平的最大功臣。
唐朝南康郡王:韋皋
此後, 唐朝更動輒會同南詔、回紇、以及唐蕃邊境的各大邊鎮,對吐蕃發動遍布半個中國境內的全面進攻,所謂【回鶻、太原、邠寧、涇原軍獵其北,劍南東川、山南兵震其東, 振武、靈武、鳳翔軍當其西, 劍南西川、南詔深入其腹心】。
在唐朝聯合其周邊強敵( 回鶻汗國、阿拉伯帝國 、南詔王國)的戰略剿殺下,在唐朝軍隊的持續打擊下,在佔領區漢人百姓的不斷反抗下,吐蕃終於因為奪取關中與巴蜀、進佔中原的野心,歷經百年猶自不得實現,因此內部矛盾滋生,最終逐漸衰亡,中樞政權的權威蕩然無存,各地軍閥紛紛起兵,自稱吐蕃贊普的兩王子云丹和約松擁兵對立,轄域僅剩下都城邏些(拉薩)和山南地區。
公元851年,唐宣宗出兵收復河湟三州七關,河西漢人大起義,張義潮率歸義軍陸續收復甘涼十一州,並派遣歸附回鶻部眾遠征安西北庭,最終將吐蕃勢力逐出西域。
公元866年,最後一個有實力的吐蕃部族首領,自稱吐蕃國相的論恐熱,被依附唐朝的蕃將拓跋懷光斬殺,其首級傳首長安。
公元869年,吐蕃康區爆發了邦金洛領導的奴隸大起義,並於公元876年,攻入了都城邏些,將吐蕃王權徹底摧毀。這個雪域高原空前絕後的強大政權,徹底土崩瓦解,再無復興可能。大唐王朝也贏得了這場持續二百餘年的漫長戰爭的最終勝利。
而在這場二百年戰爭中起了關鍵砝碼作用的南詔國,洞悉唐朝江河日下的國勢,同樣野心滋生,起兵反唐,其王世隆更自封「大禮國皇帝」,兩陷安南、四犯西川,一入黔中,多次出兵侵擾四川、廣西、貴州地區,卻被晚唐名將高駢在安南和西川兩場戰役連獲大勝,俘虜、斬殺超過10萬兵士,
唐朝渤海郡王: 高駢
對這個只有百萬人口的小國,無異於滅頂之災,竟只能婦女耕種,幼童從軍,終於走向衰亡,卻又是帝國落日餘暉的另一個故事了。
※此人是朱元璋最疼愛的皇太子,朱棣又是如何對待他的子孫後人?
※慕容復怎樣才能登上皇位?有一妙策助他心想事成!
TAG:狐狸晨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