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夏桀真因貪慕妹喜美色而亡國嗎?3處史載推翻這一說法

夏桀真因貪慕妹喜美色而亡國嗎?3處史載推翻這一說法

(說歷史的女人——第633期)作為有史記載,或在中華史冊中被正式記載的第一個朝代夏朝,自大禹建,到夏桀亡,一共歷經17位國君。不過夏朝歷來頗有爭議,比如西方的一些史學家對中國夏朝的一些歷史持懷疑態度,但不管怎樣,作為中華上古歷史的一部分,在中國的很多文獻史料中都有記載,所以,這一點毋庸置疑。不過大禹所開創的夏朝,到夏桀時為何會滅亡呢?關於這一點,歷來比較普遍的看法說是因為一個漂亮女人,那麼夏桀真是因為貪慕妹喜的美色而導致亡國的馬?如果仔細翻看史冊,我們會發現,至少有3處史載都能推翻這一說法。

第1處史載:即夏桀其人,夏桀是夏朝第16位國君姬發(史稱惠發)的兒子。夏桀的「桀」是後世史家給的謚號,後世為了稱呼方便,故以夏桀稱呼。實際上,夏桀的原名叫癸,所以完整姓名是姬癸。

夏桀其人的個人才幹還是不錯的,他文武兼備,能征善戰。當時有不來進貢或反動叛亂的部落,夏桀都帶兵去征討,取得了很多勝利。最著名的戰例就是有施氏部落不服從夏朝的管理,拒絕納貢,夏桀為了穩定夏王朝的權力,鞏固自己的權威,遂帶兵征討,有施氏的部落力量不是對手,只好在戰敗後請降,拿出牛羊和美人來獻給夏桀。其中最有爭議的一件獻物就是美人妹喜。

後來又有岷山氏也不納貢,夏桀再次出兵征討,一樣取得了勝利。岷山氏一看兵敗,也趕緊效仿有施氏,獻牛羊馬匹和美人。岷山氏獻了兩位美人,一個叫琬,一位叫琰。這兩個美人的出現,在《竹書紀年》的記載中,具有改變歷史的作用,說正是這兩個美人得到夏桀的寵愛之後,導致妹喜受冷落,乃生怨氣和報復之心,與商湯的臣子伊尹互通信息,出賣夏朝的國家機密,導致夏的亡國。

除此之外,還有兩種妹喜亡國說,一種是妹喜間諜說,說有施氏部落兵敗,對夏朝懷恨在心,遂以妹喜為間諜,乃入夏王宮,日夜伴隨夏桀,掌握了很多機密,然後對外泄露,導致夏朝的覆亡。

再一種是《國語》的記載,認為妹喜與伊尹密謀,致使夏亡。

但是如果我們稍微往深里想一下,就會意識到這3三種妹喜亡夏說是多麼不靠譜。首先妹喜不過是一個兵敗部落所獻的禮物,有施氏部落獻妹喜等物品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兵敗後,想以此獲得夏桀的寬宥,以避免被懲罰,因此,有施氏部落以妹喜做間諜這個說法是不成立的。

其次是《國語》和《竹書紀年》的說法也不可靠,如果按照這兩處資料來看,意思是妹喜一開始受到夏桀的寵愛,倒是挺幸福的,只是後來夏桀又有新寵後,妹喜才因怨而報復,與伊尹互通情報,導致夏亡。這個邏輯也是有問題的。夏朝的機密也不是那麼容易就能泄露的,而妹喜和伊尹之間進行信息互通,也是邏輯不通。此外,商湯最終滅夏,若是靠妹喜提供情報的話,也顯得太兒戲了。要知道夏王朝歷經17君,單是夏桀就在位半個世紀之久,長達52年左右。

第2處史載:夏桀做國君時期夏朝本身的情況

熟悉古代歷史的都知道,各個王朝都有一個規律,那就是盛極必衰,衰而再盛,周而復始,如此循環。我們一直想夢回的大唐王朝,享國也不過二百八十九年,雄風獵獵的西漢王朝也不過210年,東漢更短,享國才190多年,還不到二百年。因此,從這個數據來看,夏朝享國時間長達約為470年,史學家根據史料和考古資料所得,認為夏朝的存在時間為,自約公元前2070到公元前1600。這個享國時間可算是非常長了,比兩漢加起來的時間還長,唐宋更沒法比。

如果按照中國古代各朝各代興亡的循環來看的話,夏王朝到了夏桀這裡,基本也算是走到了盛極而衰的那個節點。這是十分正常的一個歷史現象,夏王朝統治者在享受了這麼久的帝國榮光之後,王朝的統治本身出現了問題,就像一個人開始衰老後,身體出現了各種機能退化一樣,管理滯後、腐敗現象滋生。這不能算是剛好在此時做國君的夏桀的責任,當然更不可能是一個小小的戰利品妹喜的功勞。一個王朝的覆滅,這麼大的責任擱在妹喜這個弱女子身上,實在是可笑,不過這卻是古代史家最省事的誣陷手段。

總的來看,夏朝的覆亡,跟妹喜是沒關係的,但跟夏桀肯定有關係。夏桀在長達半個世紀的執政時間裡,雖然積極維護夏王朝的統治穩定,但因為大形勢已經開始日薄西山,他四處征討,雖有效果,但不是很大。再加上,他本人確實很暴虐,加上生活驕奢淫逸,用人不當,最終失去民心,導致兵敗而死。

第3處史載:夏桀做國君時,各部落的情況

相比古代漢唐等朝代來說,夏王朝統治的時間有點太長了。時間長了,就容易產生兩個問題:

一個問題是夏王朝本身的問題,「年老多病」,管理不善;

另一個問題則是各部落在這麼長的時間內不是原地踏步的,帝國衰落,但它們卻從小到大,一直在茁壯成長,全力發展,在小部落眾多的時代,一些部落管理得當,發展有序,很容易長成一個大部落。如果大部落的老闆再有點野心,加上會做人,很容易建立自己的威望,在夏王朝的眼皮底下悄悄拉攏一些小部落暗中加入自己的勢力範圍內。

比如商國,商湯就是這麼乾的,四處征伐,不斷兼并四周的小部落,以此不斷擴大自己的勢力。經過好多年的發展之後,商國已經很強大了,商湯產生了向夏王朝開戰的計劃,但是他的第一謀臣伊尹則勸他說:「夏建國已四百餘年,雖姬癸(夏桀)暴虐,但在諸侯中卻依然威信很高,速戰是不能取勝的,尚需耐心等待時機。」

因此,在伊尹的建議下,商國的戰略是不斷攻打那些忠於夏王朝的部落,減除夏王朝的羽翼。但夏桀不是傻子,他得到消息後,立即以國君的名義召見商國的商湯。然後夏桀就令人把商湯給軟禁了起來。本來這是夏桀扳回與諸侯天平傾斜的一個好時機,可是夏桀卻沒有把握好這個機會。

後來商國的伊尹搜集了很多珍寶美人送到夏王朝宮中,託人打點,最終夏桀一方面被眾多財寶搞得失去了警惕心,一方面加上某些朝臣的勸說。結果,夏桀心一軟,就相信了商湯忠於夏王朝的忠心,把人家給放回去了。

俗話說「放虎歸山貽患無窮」,這回可是結結實實應驗了。商湯回去後,就不像之前那樣了。以前是暗中發展,或還得估計夏王朝的威嚴,這一回可不同了,逃離虎口後的商湯認清了一件事,那就是必須得扳倒夏王朝,自己才徹底安全。於是,這次就是明目張胆地拉攏部落、整軍備戰,攻打忠於夏王朝的部落。

到了公元前1666年,商國發展已經十分壯大,大到足以和夏王朝對敵的程度了,於是,雙方一決雌雄的時刻也來到了。商湯以伊尹為統帥,夏桀也帶兵去迎戰,雙方在鳴條會戰。但是倒霉的是,這天偏偏下起了大雨。本來雙方的戰力差不多,可以憑藉實力大幹一場。可一場大雨,直接改變了戰場局勢,商軍不懼大雨,奮勇殺敵,而夏軍則因大雨失了士氣,遂兵敗。接著商湯是一鼓作氣,殺得夏桀逃無可逃,退無可退,然後將其流放南巢亭山。在商湯建立商之後三年左右,夏桀抑鬱而逝。

結語:商湯前後用了長達20年的時間,不斷暗中積累力量,利用了一切手段,才最終擊敗了夏桀,滅了夏王朝。從這個過程來看,是非常不容易的。因此,我們還能相信夏桀真因貪慕妹喜美色而亡國嗎?這顯然是荒唐的言論,妹喜不具備亡夏的能力,也沒有亡夏的可能。夏的敗亡,這是歷史大規律的必然,夏亡商起,歷史更替。

參考史料:《三家注史記·殷本紀第三》、《竹書紀年》、《史記·夏本紀》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戲說歷史的女人 的精彩文章:

史上10大悲劇英雄 二冉三鄭四李五嶽飛 第1因一敗績名留青史
西漢十大悍將 第4發明游擊戰 第1曾一戰斬敵70400人

TAG:戲說歷史的女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