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右銘最初並非是置於座右的銘文,而是一種被稱為欹器的盛酒器具
座右銘最初並非是置於座右的銘文,而是一種被稱為欹器的盛酒器具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一.「跳槽」來歷考
現如今,「跳槽」在現代職場中己是司空見慣的事了。「跳槽」一詞的使用也非常頻繁,這己經是一句極平常、極普通的話語了。可在明清時代,「跳槽」卻是不雅之詞。徐珂在《清稗類鈔》中,對「跳槽」給出了非常明確的解釋:「原指妓女而言,謂其琵琶別抱也,譬以馬之就飲食,移就別槽耳。後則以言狎客,謂其去此適彼。」就是說,最早這個詞是說妓女的。一個妓女和一個嫖客纏綿了一段時間後,又發現了更有錢的主,於是,妓女改弦更張,丟棄舊愛,另就新歡,如同馬從一個槽換到另一個槽去吃草。因此,這種另攀高枝的做法被形象地稱之為「跳槽」。後來,這個詞也被用到了嫖客身上。一個嫖客對一個妓女厭倦了,又另找了一個,這種行為也稱之為「跳槽」。明代《三言》作者馮夢龍編的民歌集《掛枝兒》中,就有一首《跳槽歌》,歌中的青樓女子哀婉地唱道:「你風流,我俊雅,和你同年少;兩情深,罰下願,再不去跳槽。」
但不知從何時開始,「跳槽」這個充滿狎邪意味的詞,卻被現代人拿來當成變換工作的代名詞了。
二.「座右銘」原來是酒具
座右銘最初並非是置於座右的銘文,而是一種被稱為欹器的盛酒器具。欹器空著的時候往一邊鈄;裝了大半酒時,就能穩穩噹噹地直立起來;酒若裝滿了,則一個跟斗翻過去,酒也灑光了。欹器告訴了世人一個不能自滿的道理。齊恆公非常喜歡這種欹器,就在自己座位的右邊放了一個,用以警示自己不能自滿。後來,孔子用齊恆公置欹器於座右警示自己的故事來教育弟子,讀書學習也是這樣,驕傲自滿必然會招來損失。故曰:「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出自《尚書.大禹謨》)
可能是後來這種欹器失傳了,也可能是後人感到用文字更能準確表達自己的思想。由是,就改用銘文來代替欹器放在座位右邊了,這也就成了後來名符其實的警示鞭策自己的座右銘。
三.「一丘之貉」的來歷
漢朝的楊憚,其父親是漢昭帝朝的丞相楊敬,母親是史官司馬遷的女兒。楊憚自幼好學,未及弱冠,便成了當朝的名人。後因告發大將軍霍光謀反有功,被漢宣帝封為平通侯。因其少年得志,後又封侯,不免驕傲自得起來,不久,便與深受宣帝信任的太僕長榮發生了矛盾。有一次,楊憚聽說匈奴的單于被殺了,便對人說:「遇到這樣不好的君王,連他的大臣給他擬好的治國方略都不用,結果使自己白白送了性命。比如像秦朝的君王,專門信任小人,殺害忠貞的大臣,結果,國亡了。如果當年秦朝君王不是如此,可能至今秦朝還存在。從古至今的君王都是信任小人的,就像同一山丘出產的貉一樣,毫無差別。」此話被人加油添醋通過太僕長榮傳到宣帝的耳朵里,便成了有影射當朝皇帝的嫌疑,楊憚因此被免了職。這句話的原文是:「古與今,如一丘之貉。」(見《漢書.楊憚傳》)
楊憚因此言獲罪,可「一丘之貉」卻被後人引伸為成語,用來形容彼此臭味相投的壞人。
四.為何稱創始人為「鼻祖」
人們用「鼻祖」來稱呼創始人,古己有之。明朝陸時雍在《時鏡總論》中稱:「五言在漢,逐為鼻祖」。意思是,五言詩出於漢朝,所以漢朝就成為五言詩的鼻祖。為什麼要把創始人稱為「鼻祖」呢?原來,「鼻」字在古代原作「自」,甲骨文和金文的「自」字都像人的鼻子的形狀。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道:「自,鼻也,象鼻形。」所以,「自」為象形字,本義指鼻子。而人們通常在說到自己時,總會用手指著自己的鼻子來代表自己。故「自」字又慢慢演變成了第一人稱代詞,即「我」、「自己」。後來,為了便於區別「自己」與「鼻子」,就在「自」的下面加了一個聲符「畀」,這就成了我們現在所使用的「鼻」字了。
在古代,人們俗稱第一個孩子為「鼻子」。譬如,宋朝王應麟在《漢制考.卷四.說文》中說:「今俗以始生子為鼻子」;漢朝楊雄的《方言.第十三》道:「鼻,始也」。故,「鼻」又有開始、最初的意思。所以,後來人們就把最早的創始人稱為「鼻祖」了。另外,鼻祖也有始祖之意,即指有世系可考的最早之祖先。譬如,明朝張自烈《正字通.鼻部》:「人之胚胎,鼻先受形,故謂始祖為鼻祖。」清朝秋瑾《黃帝紀元大事表》:「黃帝者,漢族之鼻祖也。」
五.「一畝三分地」的由來
在人際交往中,人們常常會聽到:「不要只顧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也要多為別人著想。」這樣批評有人只顧自己,不管別人的自私行為的語言。何謂「一畝三分地」呢?原來,在我國古代,住在深宮大院里的皇帝,為了便於了解農時,熟悉節令,以顯示其對農業生產的重視,對民生的關心,就在宮苑中劃一塊地,每年在此「演試親耕」。此地世代沿襲,不得改為他用,而這塊地恰好是一畝三分。久而久之,傳到民間,人們把它推而廣之,這就有了把個人利益或個人勢力範圍稱之為「一畝三分地」的俗語。
(全文完)
TAG:蕭家老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