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遷、西運、東搬,故宮「一宮兩院」是怎麼形成的?
位於北京中軸線中心的故宮,舊稱紫禁城,這裡是中國明清兩朝的皇宮,先後有24位皇帝在這裡居住和執政,藏有眾多源自宋、元、明、清四朝宮廷收藏的國寶。辛亥革命後,在紫禁城的基礎上於1925年成立故宮博物院。因後來因抗戰、內戰的原因,許多故宮精華文物遷往台灣,形成「一宮兩院」的格局。
南遷:躲避戰火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侵佔東北,平津局勢岌岌可危。故宮博物院未雨綢繆,挑選重要文物裝箱,準備南遷。1933年1日軍攻陷山海關。2月5日深夜,北平(今北京)全城戒嚴,一箱箱文物從天安門運出故宮裝上火車。次日清晨,文物專列從正陽門火車西站悄然南下。
這是一場世界文明史上歷時最久、規模最大、艱辛最巨的文物大遷徙。
從2月6日至5月23日,共有13,427箱故宮文物,分五批運達上海法租界寄存。北平古物陳列所、中央研究院、內政部、頤和園、國子監、先農壇等6,194箱文物也隨行南遷。
為了避免日軍襲擊,專列避開天津,由平漢鐵路南下,到鄭州轉隴海鐵路東行,達徐州後再走津浦鐵路,至南京浦口火車站卸車後,裝船運往上海。
南遷前,故宮向行政院和地方軍政長官發出密電,請求沿途保護。專列車頂架起機槍,各節車廂軍警警戒。沿線逐段都有武裝馬隊隨車疾馳護衛。每到一站,地方官派人上車交差。
文物運滬後,故宮博物院新任院長馬衡決定重新點查文物,編印《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存滬文物點收清冊》。1936年12月,故宮南京分院朝天宮保存庫建成,所有南遷文物運抵南京保存。
西運:古物有靈
1937年淞滬會戰爆發,上海淪陷,南京危如累卵。到南京不滿一年的文物再次上路西遷。西遷路線水陸並進,分南、中、北三路,分別運至貴州安順、四川重慶、陝西漢中,後又輾轉四川巴縣、樂山和峨眉三地存放。
1937年8月14日,第一批(南路)80箱文物從南京下關碼頭啟運,沿長江到武漢後改用火車運到長沙,存於湖南大學圖書館。因日軍空襲長沙,又經桂林轉運貴州貴陽。1939年因貴陽頻遭日軍轟炸,轉移到更為安全的安順華嚴洞,並成立故宮博物院安順辦事處。1944年豫湘桂會戰,桂林失守,危及貴州,這批文物又於當年12月遷至四川巴縣飛仙岩。
第二批(中路)文物西遷時,日軍已兵臨南京。直接得到蔣介石批複的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總幹事杭立武,臨危受命成為搶救文物負責人。1937年11月19日及12月3日,第二批文物9,331箱分別從沿長江運到宜昌,分批倒換小輪船,於1938年5月運到重慶。因重慶霧大雨多不利於文物保存,且屢遭日軍轟炸,又經宜賓於1939年9月運抵四川樂山安谷鄉古佛寺和六座祠堂存放,同時成立故宮博物院樂山辦事處。
第三批(北路)西遷文物,共7,287箱,裝成三列火車,在日軍總攻南京前兩天,即1937年12月8日全部運出。由下關碼頭由火車輪渡運到浦口火車站,循津浦鐵路轉隴海鐵路經鄭州、西安,抵達寶雞。不久日軍逼近潼關,關中告急,故宮文物又翻越秦嶺,運往漢中。日軍轟炸漢中後轉移到成都。成都與重慶一樣,多雨多霧,1939年7月再向峨眉轉移,在峨眉大佛寺和武廟存放,並成立故宮博物院峨眉辦事處。
在慘烈的戰爭環境中,百萬國寶顛沛輾轉於北平、河北、河南、安徽、江蘇、上海、湖北、河南、貴州、陝西、四川等11省市,歷經千難萬險,所幸損失極少。
南路文物離開長沙,湖南大學圖書館即被日軍炸毀。中路文物從宜賓運樂山,逆水行舟時纖繩突斷,船隻立刻倒行,如果被沖入大河,後果不堪設想,萬幸的是,這時船隻突然橫過來擱淺沙灘。北路更險,文物專列在鄭州火車站停靠接駁時遭日軍空襲,司機果斷髮車衝出火海。剛搬離漢中孔廟,孔廟又被日軍空襲夷為平地。經過綿陽,一輛車從便橋翻落,幸好該車所裝都是不怕摔的文獻。更幸運的是,翻車地距有水河道近丈,國寶悉數安然。故宮人皆曰:這是「古物有靈」,「國家福命」。
抗戰勝利後,凝聚著中華民族幾千年文化之魂的國之瑰寶東歸南京朝天宮。1946年1月至1947年3月,巴縣、峨眉、樂山三處文物先後運到重慶集中,等待長江水漲,能行大船。1947年5月至12月,絕大部分文物沿長江運回南京。只有石鼓等笨重文物走陸路,行至南昌時取道九江改走水路運輸。
遷台:一宮兩院
誰也沒有料到,這些來不及喘息的文物,註定要與故土分離。東歸南京僅僅一年之後,它們又因隨之而來的國共內戰再次踏上遠去的旅程。
淮海戰役爆發後,南京受解放軍威脅,國民政府行政院長兼故宮博物院理事會理事長翁之灝,邀集常務理事朱家驊、王世傑、傅斯年、徐鴻寶、李濟、杭立武等座談,在故宮博物院院長馬衡(已回北平主持故宮本院工作)缺席的情況下,理事會做出了擇選故宮文物精品運台的決定。
1948年12月21日至1949年1月30日,2,972箱故宮文物分別由軍艦和招商局商船運台,佔南遷文物的22%。中央博物院、中央研究院、中央圖書館、北平圖書館、外交部之文物、圖書、條約檔案同時裝船遷運。
在北平,馬衡幾次接到行政院命令,要求將故宮本院重要文物裝箱,分批空運南京,以安排疏散運台,但馬衡決定與國民政府分道揚鑣。他一方面佯將精品文物編目造冊報南京做準備文物南遷狀,另一方面採取拖延的辦法,使裝箱進度緩慢,延至平津戰役爆發。1948年12月14日,馬衡下令將故宮對外交通全部關閉,嚴禁車輛通行,以致選裝之文物精品一件都未運出。
遷台文物從下關碼頭出發,不同的是,當年的目的地是西南大後方,這次是台灣基隆。留在南京的10,455箱故宮南遷文物,從1950年起陸續運回北京故宮博物院,目前仍有2,221箱留存南京博物院。
因基隆多雨,文物抵台後,又轉汽車運至台中存放。1957年開放參觀。1965年,又全部運往台北新建庫房,並成立台北故宮博物院。至此,故宮形成「一宮兩院」的格局。
※抗戰初期,中日雙方為什麼都抵制衝鋒槍?
※邵力子祝賀粟裕能當「元帥」,卻被粟裕批評為「低級趣味」
TAG:清風明月逍遙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