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東吳大帝孫權,晚年為什麼變得昏庸?皆因一人之死!

東吳大帝孫權,晚年為什麼變得昏庸?皆因一人之死!

在漢末三國這一歷史階段,曹操曾經表示「生子當如孫仲謀」,以此來稱讚孫權這位對手。根據《三國志》孫權(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謀,吳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陽區)人。對於孫權來說,18歲就繼承孫堅、孫策的江東基業,成為一方諸侯。在這之後,孫權和劉備結盟,於赤壁之戰戰勝強大的曹操。又派遣呂蒙偷襲荊州,促使東吳疆域面積明顯增加。在夷陵之戰中,孫權派遣陸遜擊敗劉備。黃龍元年(229年),孫權在武昌正式稱帝,國號吳,不久後遷都建業。不過,對於前半生勵精圖治的東吳大帝,卻在晚年性情大變,變得昏庸起來,這是為什麼呢?

東吳大帝孫權,晚年為什麼變得昏庸?皆因一人之死!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首先,就孫權晚年的昏庸來說,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方面,在長子孫登逝世後,孫權的三子孫和被立為太子。不過,在立孫和為太子後,孫權卻沒有對魯王孫霸進行節制,甚至放任魯王孫霸和太子孫和之間的爭鬥。自赤烏五年(242年)起,孫和及魯王孫霸之間因儲君問題產生了極大矛盾。在此基礎上,對於東吳大臣來說,也因為支持太子孫和或者魯王孫霸,從而分為兩個派系。對於東吳的二宮之爭,尤其是因此帶來的內部爭鬥和消耗,孫權無疑要承擔主要的責任。

東吳大帝孫權,晚年為什麼變得昏庸?皆因一人之死!

赤烏十三年(250年),孫權廢孫和,賜死孫霸,並於同年十一月改立孫亮為太子。更為關鍵的是,在二宮之爭中,孫權還間接逼死了功臣陸遜,這無疑是孫權晚年性情大變、昏庸的體現。章武二年(222年),孫權以陸遜為大都督,在夷陵之戰中火燒連營擊敗劉備。吳黃武七年(228年),陸遜取得石亭之戰的勝利。由此,對於東吳來說,陸遜可以說是棟樑之臣,也即陸遜之於東吳,就好比諸葛亮之於蜀漢。但是,對於陸遜這位忠臣,因為捲入到東吳的二宮之爭中,從而遭到了孫權的責備逼迫,最終氣憤而死。

東吳大帝孫權,晚年為什麼變得昏庸?皆因一人之死!

另一方面,孫權晚年的昏庸,還體現在獨斷專行,不聽勸諫上。在三國中期,遼東公孫淵派遣使者向孫權稱臣。值得注意的是,對於遼東公孫淵來來說,之前向魏國稱臣,後來又背叛魏國。因此,在東吳群臣看來,公孫淵向東吳稱臣,顯然不是真心實意的。但是,面對群臣的勸諫,孫權卻是獨斷專行,執意派遣使者前往遼東,結果這些人都被公孫淵殺害了。由此,對於孫權來說,前半生雄才大略、英明果斷,但是晚年卻是性情大變、昏庸至極。對此,在筆者看來,這和一個人的英年早逝存在直接和密切的關係,此人就是孫權的長子孫登,也是孫權原本設立的皇太子。

東吳大帝孫權,晚年為什麼變得昏庸?皆因一人之死!

最後,根據《三國志》等史料的記載,黃龍元年(229年),孫權稱帝,立孫登為皇太子。對於賢明寬厚的孫登,不僅和孫和等兄弟關係良好,而且多次勸諫孫權,鎮守武昌時,處理事務也謹慎得體。不過,非常可惜的是,赤烏四年(241年),孫登去世,年僅三十三歲。對於太子孫登的去世,孫權傷心不已,也因此變得猜忌和焦慮。在孫登去世後,孫權雖然立孫和為太子,但是,孫和相對於孫登,顯然難以令孫權滿意,所以孫權又提升了魯王孫霸的地位,由此引起了二宮之爭。加上沒有孫登在身邊勸諫,也即身邊缺乏信任的人,孫權在猜疑之下更加昏庸殘暴,成為了昏君。一定程度上,痛失長子孫登後的孫權,和痛失長子朱標後的朱元璋比較相似,在性情上都出現了比較大的變化。

文/情懷歷史

更多內容,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情懷歷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情懷歷史 的精彩文章:

三國武將中,呂布的真實實力被高估了嗎?
魏國損失了10萬多精銳的魏武卒,為什麼再也無力重新組建呢?

TAG:情懷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