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皖南事變,新四軍北上有三條路可走,項英為何選擇最遠的向南路線

皖南事變,新四軍北上有三條路可走,項英為何選擇最遠的向南路線

1941年1月6日,發生了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國民黨頑固派在新四軍軍部和所屬部隊決定北撤時,精心策划了聚殲新四軍部隊於涇縣茂林地區的罪惡行動,九千多新四軍戰士只有二千餘人突圍。

早在1940年,國民黨頑固派將反共重心由華北轉到華中,命令長江以北新四軍全部開到長江以南指定的狹小地區,企圖割斷新四軍與八路軍的聯繫,同時在皖南集中8萬多人,伺機圍殲勢孤力單的新四軍。

在此情況下,中央命令葉挺、項英率部迅速渡江北上,當時,新四軍的駐地在皖南涇縣雲嶺及其附近地區,其北移有向東、向南和向北三條路可走,但項英卻選擇了最遠的一條向南路線。

向北的路線是由雲嶺、蕭村、北貢里、土塘等皖南新四軍各部駐地向北,經銅陵、繁昌之間的渡過長江至江北無為一帶,這條路線雖然最近,但基本上是日本人佔領區。

向東的路線是由新四軍駐地向東開拔,從駐地經涇縣的馬頭鎮、宣城縣至簣橋、水西地區,然後進入蘇南之敵占區,從鎮江附近渡江。這條路線所經之地是日軍、國民黨頑軍的交錯防區。

向南的路線是皖南新四軍最後所選擇的路線,這就是從駐地向南開拔,經茂林、三溪、旌德,繞道蘇南的溧陽,然後待機北渡。這條路線不僅行程最遠,而且全是國民黨軍的防區,沿途有國民黨駐軍的幾個師。

從皖南事變的結果看,新四軍所選擇的向南後再北上的路線是最壞的。1月6日蔣介石得知新四軍行動路線後,下令第3、第5戰區「採取行動」。7日拂曉,當新四軍北移部隊行至涇縣茂林以東山區時,即遭到國民黨軍層層堵截和進攻。

新四軍將士被迫奮起自衛,浴血苦戰8晝夜,到1月14日終因寡不敵眾,彈盡糧絕,除少部分人分散突出重圍外,其餘大多被打散、被俘或犧牲。試想,如果新四軍選擇向東、向北的北移路線,即使有犧牲,可能不至於全軍覆沒。項英之所以選擇最遠的向南路線,可能是在統一戰線問題上受到王明右傾錯誤的嚴重影響,不執行獨立自主政策,沒有反摩擦鬥爭的思想準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縱覽 的精彩文章:

紅16軍政委因堅持真理被錯殺,十年後恢複名譽二十年後追認烈士
拍下聶榮臻與日本小姑娘的記者,建國後被處決,36年後判決撤銷

TAG:歷史縱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