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春節話題之變,也是時代變化的縮影

春節話題之變,也是時代變化的縮影

春節上班的第一天,一些人還沉浸在過年的氣氛中。回頭打量這個「短暫」的春節假期,想必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快樂、收穫,也或有希冀乃至遺憾。但多數人或許都無法否認一個共同的感受,春節的話題,似乎在悄然發生變化。

過去,一談到過年,首先就是春運如何回家的問題。但近幾年,「回家難」的吐槽似乎越來越少。在不同交通工具的切換中,從高鐵到飛機,從自駕到拼車,每個人都有了更多的選擇。現在的春節話題,更多是聚焦於家鄉的變化,像農村開始堵車了,父母又給返程的孩子的後備箱準備了哪些東西等等,頗受關注。

另一個較為突出的現象是,返鄉手記近幾年開始流行。這其中部分是一些城市精英回鄉後的自發感受,一些則是媒體組織的回鄉見聞式寫作。但無一例外,都呈現的是中國城市與農村,以及各區域間的鄉土風貌,以及民俗、民風的差異。

本來,春節期間,江南海北的人聚集到家鄉,就難免會加劇各種來自觀念和現實層面的衝突。在另一面,這也是不同區域間的人們相互了解、增進交流的一個好時機。一定程度上說,得益於互聯網信息傳播的便捷,春節這樣一個時間窗口,也能夠讓人看到社會不同區域、人群之間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差距。這裡面,是一個真正「複雜」、多元的中國。

比如,春節返程後備箱的話題,可能就不只是讓人看到親情的一面,其實也在提醒中國社會的城鄉、區域差距。再如,個別地方「女性不能上桌吃飯的」的習俗又再次遭遇審視乃至吐槽。對此搞地域歧視當然是不應該的,但通過公開打量、討論,也或能幫助更多的傳統「習俗」向文明方向靠得更近。這未嘗不是好事。

包羅萬象的春節話題,其實就是社會現實與問題的一種集中呈現。就如農村堵車現象,說明我們不能再以「靜態」的眼光來看待農村,一些交通基礎設施,像紅綠燈也不能再視為是城市的專利。總體上來說,人們在春節中談論什麼,都代表著社會的某種關切,而春節話題的變遷,也正是時代變化的一個直觀縮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封面新聞 的精彩文章:

小女孩過斑馬線被汽車撞飛 竟「毫髮無損」
零下63℃有多冷?世界最冷村莊 竟有500人常年居住

TAG:封面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