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說「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它的下半句是啥?為什麼人們不願說
老人常說「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它的下半句是啥?為什麼人們不願說
泱泱中華五千年,是一部氣壯山河的文明史,無數的歷史典故、名人名言得到了傳承和發揚,正所謂:「以銅為鑒,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從老祖宗的留下來的無數名言警句中,我們似乎可以窺測出某種人生的意義,至少可以讓我們在以後的漫漫征途中少走很多彎路。
例如最終名的那句:「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也許很多人都聽說過這句話,也都明白這句話的含義。可是很少有人知道其實這句話並沒有說完,還有下半句,為什麼人們都不願意提及呢?
首先,我們來說一下這句話的出處,這句話出自大乘佛教經典《華嚴經》,又名《大方廣佛華嚴經》,它的前一句就是我們所熟知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告訴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秉持最初的信念,只有這樣最後就一定能夠取得成功。
正是因為它的含義如此重要,才會被古往今來的人們所引用和借鑒,這句話放之四海而皆準,即可以用來告誡那些成功人士功成名就之後不要得意忘形,也可以用來勸誡夫妻之間共患難、同甘苦。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其實這句話之後還有後半句,就是:「初心易得,始終難守」。相信很多人看完第一句,再看第二句的時候就會產生一種強大的心理落差。
畢竟在我們東方人的心中,一個人的歸宿總是希望能夠有一個美好的結局,「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就是給人一種「你若生死相依,我必不離不棄」信念和操守,是符合很多人的心理預期的。
可是,談到後半句:「初心易得,始終難守」的時候,一種無助的凄涼和哀傷就會湧上心頭,瞬間讓人猶如「滄海桑田、白雲蒼狗」般愴然。所以很多人都喜歡用前一句,來表達自己內心對朋友或自己的祝福,而不用後一句,甚至不敢用後一句自討沒趣。
其實,我們都知道人的一生很短,一輩子有很長,凡事都不可能盡善盡美,為人處世,待人接物的時候盡量多一些圓滑世故。這樣就可以讓自己在與人交際的過程中避免陷入尷尬的境地,也正是我們平常說的「見什麼人,說什麼話」。用四個字來概括就是「中庸之道」。
※君王落魄時他割股獻食,王者歸來後,他竟被活活燒死,卻名揚千年
※呂布刺殺董卓,難道僅僅就是因為貂蟬嗎?你錯了,呂布沒那麼傻
TAG:穿越歷史的迷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