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名校長沈茂德:我給教師們的十條建議

名校長沈茂德:我給教師們的十條建議

名校長沈茂德:我給教師們的十條建議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在課堂上永遠是一個人面對一群學生,為了讓課堂更加豐富,讓學生愛上學習、學會學習,讓我們的教師職業更加幸福,我們必須要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和教育觀念,必須要不斷修鍊、豐盈自己的內心。今天,我們就來聽聽沈茂德校長怎麼說?

01

關愛學生,讓學生喜歡你

名校長沈茂德:我給教師們的十條建議

英國教育家斯賓塞曾說過,教育者的全部奧秘就在於如何愛護學生,如果你討厭學生,那麼你的教育還沒有開始就已結束。

在學習生活中,如果每個孩子都感覺自己是老師的「最愛」,讓每個孩子在教室里都能不斷體會到成功的喜悅,那麼,這樣的老師必定深受學生的歡迎和尊重。

要讓學生喜歡你,你就要尊重學生的人格,給予孩子最溫暖的關懷,傾聽學生的心聲,對學生提出最中肯的建議,甚至批評,在學生的進步中,你還要有足夠的教育耐心,等待學生的成長,聆聽那花開的聲音。

教師對學生要多一些適時、適性的鼓勵,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充滿自信地行走在校園裡,在各種場合、各種活動中發出自己的聲音、展示自己的才華,這樣的教師必定會深受學生喜歡。

02

堅守信仰,做一個純潔的老師

名校長沈茂德:我給教師們的十條建議

教師教育的對象是活生生的人,他們尚在成長中,他們的前行需要燈塔的指引,他們的成長需要老師的呵護。

老師應心無旁騖,凝心聚力,專註於學生,專註於教育。盡自己最大的可能幫助學生成長,應是教師的天職。

凡是成功的學校都有一批優秀的教師:他們依然純潔,他們相信自己的職業是世界上最幸福的職業,他們依然在「用心」做事,他們有自己的人生信仰。

不容否認,在當今這個浮躁、功利的社會,教師難免會有些困惑、會遇到一些難題,教師也是普通人,也會有內心的不安,但只要堅守信仰,保持內心的平靜,堅持每天進步一點點,教師就能成為更好的自己。

03

多讀書多思考,讓「根」扎得更深

名校長沈茂德:我給教師們的十條建議

我一直認為,「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交天下友」是每一個教師成長與進步的三個重要方面,而「讀萬卷書」是最基礎的一個方面。

一位教師如果每天除了上課還是上課,不關注教育動向,沒有廣泛的閱讀,不參與教育研討,沒有深度的教育反思,隨遇而安,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那麼他一定是一位落伍的教師、呆板的教師、缺乏情趣的教師、不受學生歡迎的教師。

2011年,中國人均讀書4.35本,比韓國的11本、法國的20本、日本的40本、猶太人的64本少得多,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年人均讀書量最少的國家之一。在我國國民平均閱讀量的4.35本中,我國閱讀量最多的是未成年人。作為教師,一種離書籍最近的職業,我們的平均閱讀量又是多少呢?

我堅信,只有熱愛讀書的教師,才能培養出熱愛學習的學生;只有不斷充實自己的教師,才能培養出更有底蘊的優秀學生。今天的教師,確實需要一日三省:今天我讀書了嗎?這個星期我讀完了幾本書?這個月我在閱讀中有哪些收穫?

04

修鍊自己,使自己「雅」起來

名校長沈茂德:我給教師們的十條建議

從根本上說,教育的要義不在「制器」,而在「育人」,即在傳授各種專門知識的同時,促進人智慧的生成和德性的成長,由此增進對社會的關懷,對人類精神價值的思索,最終擁有廣闊的視野、完滿的人格。

審視東西方,但凡做出劃時代貢獻的人,無不具有廣泛的興趣和博雅的氣質,無不超越了單一知識的束縛,實現了自己創造力的最自由的發揮。

可以肯定地說,學生博雅之氣的養成,教師是重要的影響者。這裡的「雅」,指的是教師在教育過程中顯現出的的文雅、與學生相處時表現出的儒雅以及個人內心價值追求的高雅。

教師的「雅」是教師在職業生活中歷經長久修鍊、文化浸染,逐漸積澱的一種品質修養,它應該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言談舉止中,自然散發出來的那種內斂、曠達、樂觀、優美;與學生相處中,流露出來的那種深情、文質彬彬、陽光敦厚、嚴謹篤學。

當我們成為一名教師,這樣的修鍊就應該伴隨著整個職業生涯。

05

為「種子」發芽營造良好生態

名校長沈茂德:我給教師們的十條建議

回應「錢學森之問」,為什麼我們培養不出傑出人才?我認為,我們並不缺乏拔尖人才的種子,我們尚需致力於拔尖人才成長的生態建設。

諾貝爾獎獲得者朱棣文認為,要育人,首先要精心培育育人的沃土。我認為,對學校而言,所謂的「沃土」,最關鍵的是以下兩個方面:一是營造有利學生積極思維、自由與創新的學校文化,二是擁有一流的教師團隊。

當我們逐步改善「種子」萌芽、「小苗」茁壯成長的「氣候」和「土壤」,孩子們的個性發展就有了更廣闊的空間,孩子們的創新思維的火花就會不斷閃現。那麼,人口眾多的中華民族,必然會出現一個「群星燦爛」的美景。

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捫心自問:今天,我發現了學生的哪些優點或特長?我為學生的個性成長做了哪些努力?

06

不斷向學生的「油箱注油」

名校長沈茂德:我給教師們的十條建議

沒有任何人能強迫學生用功學習,也沒有任何人能強迫學生全身心投入某項活動,除非他自己有強烈的興趣、探索的內驅力。

內驅力,是每一個人事業發展的原動力。當學生的內心生長了強烈的求知慾,有了清晰的人生規劃和階段目標,並具有了克服任何困難的勇氣和堅持追求的毅力,那麼,他們的潛力是不可估量的。

此外,我們還應注意到,學生群體中存在著影響學生成長的一種文化力量,或者說是同伴影響力——這種文化力量不僅僅存在於一個班級內,也可能存在於一個小組、一個宿舍中。

好的氛圍是一種重要的教育力量。在教育實踐中,倘若我們真心追求「兩高」目標,即高升學率與師生高素質的統一,「建高原」與「築高峰」的統一,那我們必定應該著力於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的改變。

我們不應著力於題海訓練,不應計較於某次考試成績的高低,而應關注學生的內心需求和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生活、學習需求,關注學生個性發展的需求,關注學生小組、宿舍、教室的氛圍,並予以適時、適性的幫助和指導。

簡而言之,教師應在學生行進時,不斷地向他們的「油箱注油」。

07

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為積極的生活者

名校長沈茂德:我給教師們的十條建議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在優越的生活條件下,不少孩子變得越來越「懶惰」,他們不喜歡學習、不喜歡運動,而嚮往穿名牌、網上衝浪、度假休閑,一些青少年已大大提前享受著此年齡段不應有的生活待遇。

青少年學生倘若沒有了人生目標,就會無所追求、虛度人生。人之所以不成功,是因為他沒有夢想;人之所以不成功,是因為他不知道自己的潛力;人之所以不成功,是因為他缺乏執著精神。

教師不僅應該是學生學業的指導者,更應該是學生興趣、特長、智慧發展的指導者。時刻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點燃他們的夢想,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為積極的生活者,這應該是教師的重要責任。

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除了家長、老師,學生還會受到社會方方面面的影響。偶像,是重要影響之一。每一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偶像,但是,對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們而言,教師應給予適時、恰當的引導。我們不能把「偶像」強加給學生,但我們可以為學生提供眾多身邊的榜樣,讓他們領略同伴的魅力,激勵他們不斷向上。

08

拔尖創新人才培養

名校長沈茂德:我給教師們的十條建議

我國正處於經濟轉型發展的機遇期,「創新、創優、創業」的時代主題呼喚著卓越人才的成批湧現,我們需要更多能促進各領域發展的領軍人物,我們需要「中國創造」,而不僅僅是「中國製造」。

對此,教育責無旁貸。教師應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在教學的過程中,最主要的是在每個孩子身上發現最強的一面,找出他作為人發展源泉的「機靈點」,做到使孩子能夠最充分地顯示和發展他的天賦素質,達到他的年齡可能達到的最卓越成績。

當孩子們走出校園,我們希望看到他們在不同領域展現出他們的才能。因此,教師需要每日自省:我的教育教學行為,是否點燃了孩子們對未來的無限嚮往?我的努力,是否在為孩子們的發展提供最大限度的幫助?我的課堂,是否為每個孩子的成長提供了個性發展的平台?

09

認同學校文化

名校長沈茂德:我給教師們的十條建議

在長期的積累中,我們逐步形成了具有天一特色的學校文化。學校的可持續發展、高位發展,需要每一位教職員工全面認識、深刻理解在長期教育實踐中逐步積澱的一些校本哲學。

我們相信:改變一個學生首先要改變他的人生目標,改變一個教師首先要改變他的價值追求, 改變一所學校首先要改變它的校園精神。我們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座金礦。其基本含義是:每一個學生是一個生命,每一個生命 都應該得到尊重;每一個學生都是個性化的學生,學校應該為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發展創造條件、提供幫助;每一個學生還是發展中的人,我們應該用真摯的情感呵護他,耐心等待他的成長、成熟、成功。

我們相信:教育是農業,「農作物」的生長需要良好的「氣候」和「土壤」。教育工作者最重要的基礎性工作就是為學生營造一種氛圍、構建一種生態,讓「農作物」健康快樂地生長。倘若我們認同「教育是農業」,那麼,在教育實踐中,教師必須把握以下基本原則:

因材施教,是教育實踐中最基本的原則;把握教育的「節氣」,需要教育智慧;對學生要進行「適時的引導,適性的鼓勵,適度的批評與矯正」。教師不僅需要有熱情與決心,更需要有農夫辛勤耕耘的習慣和等待農作物成長的耐心。

10

從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做起

名校長沈茂德:我給教師們的十條建議

在我看來,素質教育,其實是一種樸素的追求:

其一,能夠尊重他人與恪守公民應該遵循的社會秩序;

其二,明晰每一個人應該承擔的責任;

其三,養成一種語言與行為的習慣;

其四,具有創新與創業的意識和能力。

如果認同這些是素質教育的基本內容,那麼,教師就完全能有的放矢地落實到每天的校園生活中。思想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

習慣其實是一個人儲存在身體內的一種力量,一個人有了好習慣,他每天就可以得到利息;一個人有了壞習慣,他可能要終身付出利息。行為心理學研究表明,21 天以上的重複會形成習慣,90天的重複會形成穩定習慣。

從行為到習慣形成的過程,也就是素質教育一步步落實的過程。學生習慣的養成需要體驗、熏陶、引導,在此過程中還可能出現反覆。作為教師,需要不斷尋找學生終身發展需要的關鍵素質,並千方百計加以培養,使其成為習慣。

有人說,當學生走出校門,他們所帶走的最重要的東西並不是知識,而是這所學校給他留下 的信念、習慣和能力,而這些,並不是用一張張試卷就能衡量的。作為教師,我們要時刻提醒自己,素質教育就是從培養學生一個個良好的習慣做起。

作者 | 沈茂德,江蘇省天一中學原校長

文章來源 | 《江蘇教育報》

名校長沈茂德:我給教師們的十條建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