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西藏吉隆地區的八旗英靈墓
西藏吉隆縣位於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的西南部,地理坐標東經84°35′至86°20′,北緯28°3′至29°3′之間。南面和西南面與尼泊爾王國相鄰,邊境線長162公里,北面以雅魯藏布江為界與薩噶縣相鄰,東面與聶拉木縣搭界。全境東西長約300多公里,南北寬約200公里左右,全縣面積9300平方公里。縣城駐地距日喀則市490公里。全縣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縣城海拔約為4200米。
吉隆縣緊鄰國道219線,連接著日喀則市。南面和西南面同尼泊爾王國接壤,邊境線長162公里,自古就是西藏與尼泊爾交往通商的要道。1961年設立海關,作為開放口岸,1978年吉隆鎮被國務院確定為國家一級陸路通商口岸。
吉隆,藏語「舒適村」、「歡樂村」之意寓。吉隆之得名,傳說是公元8世紀後期,赤松德贊從印度迎請蓮花生大師入藏時,大師一行途經吉隆溝(今吉隆鎮一帶),曾在此住了一宿。大師見此地山清水秀,風景明媚,不勝感概,又溪谷中的河水潔白如乳,溪底的卵石光潤如玉,更是讚嘆不已。於是,在翌日臨行之前,,欣然命名此地為「吉隆」,以表達其無限讚譽之情,「吉隆」之稱謂遂流傳至今。
當地有一處叫108塔,但現在只留存石丘2個。當地群眾說系乾隆爺派遣八旗軍隊抵抗廓爾喀入侵,是安葬為國捐軀的八旗英靈的地方。
從西藏到尼泊爾,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是樟木。實際樟木成為中尼兩國的口岸,只是近幾十年的時間;之前,一直走的是吉隆。雖然多繞了幾百公里,但是道路相對平緩,避開許多天險。隨著築路技術的提高,險峻的通拉山埡口被打通,作為318國道的終點,樟木名聲鵲起;曾經的古道吉隆,漸漸開始沉寂。
然而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2015年一場突如其來的大地震,使得樟木口岸關閉;吉隆,終於等到重出江湖的這一天。
吉隆鎮位於喜馬拉雅南坡,四周高處是皚皚雪山,低處是鬱郁密林,風景絕美。珍貴的喜馬拉雅長尾白葉猴,就在國道邊的樹叢嬉戲玩耍,絲毫不在乎人類的旁觀,可見此地的自然環境保護得相當的好。或許是剛剛重新成為口岸不久,貨運車輛稀稀落落,要恢復往日的繁華尚需時日。
吉隆美,到吉隆的路同樣美。希夏邦馬和佩枯措,這對身姿絕美的神鵰俠侶默默地守護在到吉隆的國道兩側,南邊不遠處的喜馬拉雅群峰儀仗隊般地一字排開,讓來往此路的人們不會太過孤單。只是,這樣的寧靜恐怕很快就要被車水馬龍所打破;那時候,又只剩下無奈和嘆息。
去吉隆的道路,是與喜馬拉雅並肩而行,地球的屋脊,雄偉而又蒼茫。
車過定日,站在318國道,就能清楚地看到珠穆朗瑪峰傲然屹立的高大身軀。
大地震後樟木口岸關閉,中尼公路到通拉山口後轉214去吉隆;這裡的風景比318更為壯麗,希夏邦馬峰,這座唯一完全屬於中國的8000米級山峰,嚴峻而冷酷地站在公路南側,默默地注視著來往的人們。
而在公路的另一側,佩枯措,展示著高原柔情的一面;神山和聖湖,共同守候著通往吉隆的天路。
這裡離吉隆縣大約50公里,而在縣城再繼續前行一百多公里,才能到達中尼兩國邊境的吉隆鎮。
相比樟木,吉隆的道路相對平緩,途中穿越馬拉山埡口,翻過喜馬拉雅山脈。
而在喜馬拉雅南坡,景色為之一變;沿著吉隆溝,地勢從喜馬拉雅飛速過渡到印度大平原。
高處,依然是巍峨的雪山。
而在下面,已經是茂密的森林。
吉隆鎮,就在雪山和森林的擁抱之中。
站在中尼公路眺望吉隆,湧起的第一個念頭就是:世外桃源。
這裡的雪山數量眾多,形態各異。
最難得的是,既能欣賞雪山之美,又能享有宜人的自然氣候。
早上推開窗戶,潔白和翠綠如此和諧而又完美地結伴撲面而來。
位於吉隆鎮的武警邊防支隊,在優美的環境下,到這裡辦繁瑣的手續似乎也顯得不再那麼令人心煩。
中尼公路旁的清軍墓地:乾隆年間,廓爾喀軍隊入侵西藏。
廓爾喀(Gurkha,香港稱為啹喀)是尼泊爾的一個部落,位於首都加德滿都西北,起源於14世紀的北印度月亮族契托爾王朝。這個部落相信自己是雅利安人的月族,信仰印度教,廓爾喀即是「牛的保護者」之意。
這個王朝的創立者名稱是里什·拉吉·巴克拉塔,是拉賈斯坦邦烏代浦的拉其普特rajput王公,因為逃避德里蘇丹國的入侵,其中一支剎帝利前往尼泊爾中西部與當地的馬嘉人與古隆人通婚,形成廓爾喀人。
1769年,廓爾喀人征服了尼泊爾的瑪拉王朝,建立起了沙阿王朝。人們於是也將尼泊爾名為廓爾喀,把沙阿王朝名為廓爾喀王朝,把尼泊爾人名為廓爾喀人。尚武的廓爾喀人在統一尼泊爾過程中不斷征戰,領土不斷擴張,鼎盛時期領土面積約為今天尼泊爾面積的三倍。軍事上的一系列勝利讓廓爾喀人的野心大大膨脹,企圖染指我國西藏。
1788年和1791年,廓爾喀侵略軍兩次入侵西藏(與西藏鹽稅銀錢糾紛和白教祖古夏瑪巴的唆使),意圖搶掠遍布西藏各地的寺廟中的財富。第一次入侵,清朝派遣四川成都將軍鄂輝、副都統佛智、四川提督成德等率領官兵3000名出兵西藏。不久,成德率領一支官兵趕赴日喀則時,侵入協嘎爾的廓爾喀侵略軍撤退。之後,廓爾喀提出議和。駐藏的官員最後私自接納了議和的辦法。
第二次入侵,由於清朝在西藏駐軍不多,廓爾喀軍隊一度佔領了後藏地區,並在扎什倫布寺大肆搶掠,達賴喇嘛和班禪額爾德尼相繼向乾隆皇帝求援。
乾隆爺聞訊後急調大將軍福康安率1萬多名八旗軍收復失地。福康安率軍星夜兼程趕往西藏,每天強行軍18個小時,清軍的迅速行動大大出乎廓爾喀侵略軍的預料,結果清軍「六戰六捷,殺敵四千,收復後藏」,並乘勝打過喜馬拉雅山,兵臨廓爾喀首都陽布城下(今加德滿都)。絕望中的廓爾喀國王不得不求和,表示願意臣服清朝,向清朝每五年朝貢一次。
這一從屬關係很穩定,一直持續到1908年尼泊爾徹底為英國控制,英國禁止廓爾喀向大清朝朝貢。廓爾喀因此被稱為大清國最後一個藩屬國。
清軍凱旋,並在喜馬拉雅山脈修築長城以防禦外敵。走過天路的人都知道,即使是在科技、交通發達的今日,從內地穿越西藏到尼泊爾是多麼的不易,更何況在幾百年前清朝的時候徒步過來這裡並擊敗強大的外敵,壯哉!
如今,這些當年為國捐軀的八旗英靈長眠在離家鄉遠隔千山萬水的土地上。令人難過的是,現在的中國人已經甚少能夠了解這段歷史,就剩下墓地旁邊這口石滾鍾頑強地默默矗立,記載歷史的光榮和憑弔逝去的烈士。我們這個民族,有時候實在太容易遺忘屬於自己的英雄。
唯一令人寬慰的是,周圍風景優美,雪山拱衛,松柏長青,是掩埋忠骨的好地方。
越過中尼兩國之間的邊境大橋,就進入尼泊爾境內。回頭眺望,我國的道路通暢完好,邊境大樓威嚴肅穆;而尼方這邊則只能用一片狼藉來形容:道路處於半通行狀態,旅客需要徒步兩公里才能到達一個窩棚似的邊境站辦理手續,兩邊形成鮮明的對比。
作者李曉陽
滿族文化網編輯出品,轉載請註明。
?
※清朝對蒙藏列為內藩,是屬於歷史上羈靡性質的統治?
※過去一般滿族家庭都有撣瓶
TAG:付春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