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白山「小天池」,緣何叫它「鏡湖」更貼切?
坐落在吉林省東南部的長白山「小天池」,松花江之源,是中國和朝鮮的界湖。本文作者見它第一面,便讚歎:那分明是一面寶鏡嘛!
還在長白山下,我們就聽說有一個小天池,水面碧藍平靜,風光綺麗動人。原以為它和白頭山天池一樣,也是在山頂之上,要不怎麼會稱小天池呢?當霧氣剛剛在山谷中消失,我們便登上了長白山頂,飽覽了煙波浩渺的天池風光,可惜沒有看到小天池。一問,方知它並不在山上,而是在山下,距離長白瀑布還有四、五里遠哪。
太陽西斜,我們由天池歸來。行至瀑布口,只見一塊大石橫卧瀑布跌落處中流將水分成大小兩股,陡然跌下,水石相搏,聲如擊鼓,氣勢磅礴。據說此石名曰:「牛郎渡」。我們站在它附近,手擎望遠鏡,把目光移向那翻花吐雪的二道白河,忽然發現在白河西岸的綠樹叢中,有泓圓圓的,亮得發白的池水。我問:「那是什麼地方?」
「小天池,又名:長白湖。」同游者說:「要我看,應該管它叫長白鏡湖,你們看象不?」
我們重又舉起望遠鏡,輪換看了一番,都說:「象,象極了!我們也管它叫鏡湖好了!」
「要是到跟前去看,那就更是一面寶鏡啦!」同游者興緻勃同游者興緻勃地說。自然,我們非它近前觀覽一番不可。
一邊往鏡湖走,同游者又把他剛剛聽來的故事,繪聲繪色地講給我們聽:「……為什麼有人管它叫鏡湖呢?據說很久很久以前,它就是七天仙女的一面鏡子。每天,仙女們到天池中來洗浴,洗浴完畢,她們就到天豁峰的最高處,坐在兩個峰尖中間開闊處的圓石上,對著鏡湖梳理打扮……」同游者說到這裡,朝天豁峰上一指說:「看那石頭,光滑滑的,據說那是讓仙女們成天價坐的;那光石旁為啥寸草不生呢?據說那是讓仙女們的胭粉熏的……」
踏過二道白河上的一座小木橋,爬過一個陡峭的山崖,走過一段兩邊全是翠綠欲滴的牛皮杜鵑的小徑,鑽出一片密林,眼前頓覺豁然開朗——其是名副其實:鏡湖!
湖面不很大,約有五千多平方米。此時,正值一點風絲也沒有,湖面就象剛剛擦過的鏡子似的,一眼看到底。一層綠中帶紅的細沙,勻勻稱稱地鋪在湖底,搭眼一看,就象展開的一床新鮮的金絲絨毯。
水中的蝌蚪頗多,有的從倒映在鏡湖中的樹梢上、彩雲間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地漫遊著,不知它們到底是游在天上,還是水中;有的在金絲絨毯上睡懶覺,冷眼一看,象刺繡在上面似的;有的在水中一動不動,象凝固在那裡;有的則三五成群朝岸邊游來,把頭探出水面,好象是在迎迓我們這些遠遊的客人。我們趴在岸邊的石頭上,俯首朝水中探望,每個人穿飛著的白腰雨燕,那低翔的姿影,清晰地映入湖面,水天疾飛的債影對稱,一閃而過,相映成趣。
站起來身來朝湖中細看,有明有暗,彩色斑斕。由湖東朝湖西觀望,躲在山後的夕陽,把賽棋崖、鹿鳴峰的影子投進水中,深蒼而幽碧。忽而,連續聽見幾聲「呦呦」的鹿鳴,那一定是群鹿在鹿鳴峰的密林里竄行。可惜我們在湖面只見其峰,又聞其聲,卻不見其形。假如鹿躍峰頂,把它那勻稱的體形、優美的線條現在鏡中,那該有多麼愜意呀!
繞到湖西朝東眺望,那湖以東的半個鏡面又別具風采。被夕陽映照得纖毫分明的天文峰,倒映在鏡湖中更顯得絢麗多姿。
我們坐在湖東面一塊一人多高的「火山彈」石面上,把中午剩下的餅乾搓得粉碎,一揚手,拋進鏡湖裡。只聽「唰」地一聲,鏡面立即被打得麻麻點點,不但把山巒、彩去的倒影給攪亂了,連映在鏡中樺樹的銀干也被折斷,就象魚鱗似的在那閃耀著碎光。唯有蝌蚪一時狂歡起來,一擁而上,浮出水面接食。不一會兒,鏡面又恢復平靜,崗影、樹姿、雲朵……又顯現出來。
真正的鏡子打碎再也無法重圓,「小天池」這面鏡子咋誰也打不碎呢?身後潛入湖中的涓涓細流似乎回答了我的疑團,原來是它在不斷為鏡湖鍍銀洗塵!這使的油然想起南宋朱熹《觀書有感》一詩來,「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長白鏡湖」,真是鏡中之寶呵!
神秘的太陽,未經人們的注意,一閃身,便躲到山後面去了。我們沿著湖邊徜徉著、議論著:「叫小天池不妥,叫長白湖也不貼切,還是叫長白鏡湖為最好!」
(附註:文章原標題為《長白鏡湖記》,作者:陳洪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