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劉琮本該安享餘生,為何命喪于禁之手,原因並不複雜

劉琮本該安享餘生,為何命喪于禁之手,原因並不複雜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四十一回,發生在劉琮投降曹操之後,相關人物分別為蔡瑁、劉琮、蔡夫人、曹操和于禁。原文如下:

劉琮本該安享餘生,為何命喪于禁之手,原因並不複雜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卻說蔡瑁、張允歸見劉琮,具言:「曹操許保奏將軍永鎮荊襄。」琮大喜!次日,與母蔡夫人齎捧印緩兵符,親自渡江拜迎曹操。操撫慰畢,即引隨征軍將,進屯襄陽城外。蔡瑁、張允令襄陽百姓焚香拜接。曹操俱用好言撫諭。入城至府中坐定,即召蒯越近前,撫慰曰:「吾不喜得荊州,喜得異度也。」遂封蒯越為江陵太守樊城侯;傅巽、王粲等皆為關內侯;而以劉琮為青州刺史,便教起程。

劉琮本該安享餘生,為何命喪于禁之手,原因並不複雜

琮聞命大驚,辭曰:「琮不願為官,願守父母鄉土。」操曰:「青州近帝都,教你隨朝為官,免在荊襄被人圖害。」琮再三推辭,曹操不準。琮只得與母蔡夫人同赴青州。只有故將王威相隨,其餘官員俱送至江口而回。操喚于禁囑咐曰:「你可引輕騎追劉琮母子殺子,以絕後患。」于禁得令,領眾趕上,大喝曰:「我奉丞相令,教來殺汝母子!可早納下首級!」蔡夫人抱劉琮而大哭。于禁喝令軍士下手。王威忿怒,奮力相鬥,竟被眾軍所殺。軍士殺死劉琮及蔡夫人,于禁回報曹操,操重賞于禁。

劉琮本該安享餘生,為何命喪于禁之手,原因並不複雜

按照小說的情節發展,曹操進攻荊州,劉表病故。在蔡瑁、張允等文武的慫恿下,劉琮決定投降曹操。誰知等曹操進入襄陽後,卻違背當初的承諾,不但不讓劉琮留在荊州,還讓其前往青州擔任刺史。劉琮百般哀求,遭到曹操拒絕。在前往青州途中,曹操又派于禁將劉琮母子殺害。

劉琮本該安享餘生,為何命喪于禁之手,原因並不複雜

本文要介紹的成語,是曹操口中的「以絕後患」, 意為消除禍根,來杜絕以後可能產生的禍患。這句成語的最早出處是元代無名氏元雜劇《謝金吾》第三折中的「如今朦朧奏過聖人,將他兩個押赴市曹殺壞了,以絕後患。」

劉琮本該安享餘生,為何命喪于禁之手,原因並不複雜

小說中描述的劉琮降曹及被派往青州擔任刺史之事,是符合歷史原貌的。據《三國志?劉表傳》載:「太祖軍到襄陽,琮舉州降。備走奔夏口。太祖以琮為青州刺史、封列侯。」不過,小說中提到的劉琮母子在途中被于禁殺害卻是作者的虛構。之所以作如此判斷,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三國志?劉表傳》注引《魏武故事》中提到,劉琮就任青州刺史後數年,又轉任諫議大夫,參同軍事。二是在《三國志?陳思王傳》中有過這樣一段記載:「劉季緒,名修,劉表子,官至東安太守。著詩、賦、頌六篇。」如果如小說所言劉琮全家被曹操除掉,就不可能出現這位官至東安太守的第三子劉修。

劉琮本該安享餘生,為何命喪于禁之手,原因並不複雜

至於小說為什麼要虛構劉琮母子被害這一情節,目的很簡單,是為了突出曹操的陰險和狡詐,同時也為赤壁之戰中蔡瑁和張允的假投降提供合理性。

參考書籍:《三國志》、《三國演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燦爛海灘 的精彩文章:

夏侯惇的確敗於博望坡,但對手並非諸葛亮,趙雲的發小也未被殺
劉備為何兵敗夷陵,曹丕提出一種說法,但關鍵之處並不在此

TAG:燦爛海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