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瘧原蟲本身就是病原體,真的能用來治療癌症嗎?事實在此

瘧原蟲本身就是病原體,真的能用來治療癌症嗎?事實在此

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癌症免疫治療以來,各種「奇思妙想」的報道接踵而來,令人目不暇接。最近,關於瘧原蟲可以治療癌症的新聞,紛紛登上了各大媒體的頭條。

一時間,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對此很多人也表示質疑,這個曾經讓人類害怕的「大魔頭」,真的成了對戰癌症的「特效藥」?這種療法真的可行嗎?今天,我們就詳細的和大家聊一聊。

為什麼說瘧原蟲可以治療癌症?

眾所周知,瘧原蟲是導致瘧疾的病原體,其治療癌症無非具有兩種可能。

第一種是直接效應。瘧原蟲可選擇性殺死癌細胞,或直接吞噬或釋放針對癌細胞的有毒物質,但這種神奇效應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第二種是間接效應。瘧原蟲的感染激發機體免疫系統來抵抗,順便把癌細胞也殺死了。這種「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的策略倒是屢見不鮮。早在十九世紀末,藉助細菌感染殺死腫瘤細胞實際上就是這一策略的體現。

用瘧原蟲治療癌症可行嗎?

首先是潛在致病性。如果用活瘧原蟲(無論是野生還是去除治病因子),它們都仍具有很大的致病性,儘管目前有治療瘧疾的藥物,但是也不敢保證百分百有效。

其次是風險難控性。即使瘧原蟲不引發嚴重疾病,但瘧原蟲含太多物質,具有「大雜燴」的味道,很難避免其中的成分引發嚴重臨床副反應的可能,給患者帶來不必要的痛苦。

第三是效率低的問題。由於瘧原蟲是一種生物體,在體內的運輸效率和擴散效應都遠遠低於小分子藥物(如順鉑、紫杉醇和格列衛),也低於大分子抗體藥物(如赫賽汀和貝伐單抗等),這也嚴重限制了治療效率。

總體而言,如果瘧原蟲引發瘧疾治療癌症是通過間接激活免疫系統實現的,那麼這一策略的前景很難說樂觀。這裡以疫苗發展為例,傳統疫苗是採用減毒或失活的病原體,而現在則利用基因工程製備的關鍵蛋白甚至蛋白片段,大大簡化了製備流程並增加了安全性。同樣道理,目前可以採用較為安全的免疫激活策略來實現腫瘤治療目的(像去年諾貝爾獎的免疫負調控因子抑製劑),自然減少了用病原體來激活免疫系統這種風險性較高、效率較低方案。從這個角度來講,採用誘導瘧疾而實現腫瘤治療的策略很難稱得上是一種理想方案。

但作為一種經驗性大於理論性的腫瘤治療,也很難判斷瘧原蟲治療癌症百無一用,作為一種選擇到可以嘗試。也許對某種特殊類型的腫瘤確實具有一定療效。

綜合判斷,瘧原蟲治療腫瘤目前只能是一種嘗試,目前很難說得上成功,更談不上達到「治癒」效果。癌症仍是一種頑疾,面前治療效果距離公眾預期仍有很大差距,自然引發尋找新的治療策略,瘧原蟲治療腫瘤最終走向成功還是失敗則需要進一步的發展來證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普中國網 的精彩文章:

經常頭暈找不到原因?大部分都是它引起的,早治早好……
這種「DNA配對」相親目前正流行:對的人「聞起來香香的」

TAG:科普中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