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媽媽做對這些事,提高寶寶免疫力,讓寶寶少生病、少遭罪!

媽媽做對這些事,提高寶寶免疫力,讓寶寶少生病、少遭罪!

有的媽媽說:我家寶寶隔三差五的生病,一降溫就感冒,一受涼就拉肚子,每逢流行病高發時期,總是不能倖免....

寶寶總生病,和免疫力差也有一定關係,今天袋鼠麻麻就和大家一起學習一下。


一、寶寶免疫力如何建立?

人體有一套精密無比的免疫系統,它由骨髓、胸腺、脾、扁桃體、淋巴組織等多個免疫器官,淋巴細胞、T細胞、B細胞等免疫細胞,和干擾素等免疫活性物質三大部分組成。

它們各司其職、協同作戰,識別和消滅侵入人體的異物(如病毒、細菌、寄生蟲),識別和處理體內突變細胞(如癌細胞)和被病毒感染的細胞,以及處理衰老、損傷、死亡、變性的自身細胞。

如果把人體比作國家,免疫系統就像軍隊加公安系統,既要抵禦外敵,又要維持內部安定,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寶寶剛出生時,免疫系統的發育還剛剛起步,隨著年齡的增長、免疫系統逐漸發育,免疫力也會不斷增強,到十幾歲時基本達到成人的水平。

而這個過程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尤其是嬰幼兒時期,寶寶免疫力比較差的階段,還會經歷特別的「幾道坎」,需要各位家長特別注意。


二、這3個年齡段最易生病,家長不得不防!

1.6個月前後

不少家長會發現一個神奇的現象,寶寶不到6個月的時候,雖然看著小小的很脆弱,但實際上很少生病。而到了6個月以後,本來以為寶寶應該身體更壯實、更不容易生病了,卻開始隔三差五的感冒發燒,讓爸爸媽媽措手不及,這是鬧哪樣?

其實寶寶在媽媽肚子里時,除了各種營養,媽媽體內的抗體會源源不斷地輸送給寶寶,承擔起「健康衛士」的責任,並在寶寶出生後,還在繼續保護著他們。不過,這些抗體會隨著時間不斷減少,在寶寶6個月後就差不多消失殆盡,這就是為啥寶寶6個月後更易生病的原因了。

2.斷奶時

除了胎兒期的儲備,寶寶還有另外一個獲得免疫物質的重要渠道——母乳!媽媽的的乳汁,尤其是初乳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球蛋白和抗體,是可幫助寶寶對抗致病菌、抵禦疾病侵襲的堅強護盾。

當停止母乳餵養,這個寶寶免疫物質的重要來源就隨之切斷了,此時致病的病毒、細菌侵襲就更輕易地在寶寶身體里「攻城略地」。

因此對於「母乳餵養多久最好」這個問題,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在開始添加輔食後,仍要繼續哺喂母乳至少到寶寶2歲;美國兒科醫學會則建議,持續哺喂母乳至少到寶寶1歲,之後可以視母嬰情況決定是否要繼續哺喂。

也就是說,母乳餵養最好是喂到寶寶2歲以後,至少也得是1歲,而且斷母乳一定要謹慎。

3.幼兒園入園

在上幼兒園之前,寶寶接觸外人的機會較少,而且大部分時間在家裡,不容易接觸到各種病原體,免疫系統還沒經歷過幾場「大風大浪」。大部分寶寶3歲左右要入園,此時忽然進入集體生活模式,寶寶們會通過玩具和各種檯面密切接觸,非常容易交叉感染,經常發生某個小盆友生病後迅速傳染大半個班級的情況。

另外,寶寶第一次離開家去幼兒園生活,每天很長時間看不到爸爸媽媽或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難免會出現緊張、焦慮的情緒,需要一個適應的階段,而心理因素也會導致抵抗力的下降。


三、想要寶寶免疫力好、少生病,家長需做到「七項注意」

那麼從家長的角度來說,如何促進寶寶的免疫系統發育,讓寶寶少生病、少遭罪呢?我們從小月齡的寶寶開始,一步一步的說:

1.母乳餵養

前面提到了,媽媽的的乳汁尤其是初乳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物質(抗體、免疫因子、酶、白細胞等),可幫助寶寶對抗致病菌、抵禦疾病侵襲的堅強護盾,直到寶寶建立自己的免疫系統。

因此建議大家從寶寶出生起,儘可能地堅持母乳餵養到至少1歲,如非必要情況,千萬不要輕易放母乳、過早斷奶。

2.適時、合理增加輔食

輔食添加對寶寶的生長發育至關重要,因為寶寶到了一定的月齡之後,光靠奶製品已經無法滿足他們身體發育的需要了。而「加輔食」就是吃奶吃飯之間的關鍵過渡期。

寶寶在吃輔食的過程中,胃腸道的功能和咀嚼、吞咽能力都會得到鍛煉。同時,在接觸各種新食物過程中,寶寶的免疫系統也會學著識別食物中的成分。

開始添加輔食的時機:

一般我們會在寶寶6個月左右開始逐漸添加輔食,過早或過晚都會影響孩子的健康。添加過早,寶寶可能因為胃腸道還未發育好,不耐受而出現嘔吐、腹瀉;添加過晚,則可能耽誤寶寶的口腔功能發育,並造成營養不良,還有些寶寶甚至會因此而特別戀奶,拒絕吃其他食物。

TIPS:由於每個寶寶的生長發育情況不一樣,因此添加輔食的時間也不能一概而論,但一般最早不能早於4個月,最晚不要晚於8個月。

添加輔食的順序和方法:

由於寶寶的胃腸功能發育還不是很完善,因此添加輔食要按照:循序漸進、從稀到稠、從細到粗、從少量到多量、從單一到多種的漸變過程。

那麼不同月齡的孩子能吃的食物有哪些?吃多少才合適?我國衛計委給出了如下添加指南:

到寶寶1歲之後,就應該過渡到「吃飯為主,母乳/配方奶粉為輔」的飲食模式了。家長要儘可能的豐富寶寶的食譜,幫助寶寶營養均衡。不能總是根據寶寶的喜好吃某些特定食物,這樣很容易造成營養的偏廢。

3.及時接種疫苗,一類、二類都盡量接種

為寶寶接種疫苗是人類抵禦傳染性疾病而採取的積極措施,因為疫苗不僅可以降低體內病毒的危險性,還可以使一定的人口產生免疫群,如果大部分人都有了免疫力,那麼疾病就很難傳播了。因此家長一定要按時為寶寶接種疫苗!

一類疫苗又稱「免疫規劃規定的疫苗」,是指政府免費向公民提供,公民應當依照政府的規定受種的疫苗。

主要包括:乙肝疫苗、卡介苗、脊髓灰質炎疫苗、百白破疫苗、麻風疫苗、麻腮風疫苗、白破疫苗、甲肝疫苗、流腦疫苗、乙腦疫苗,以及在重點地區對重點人群接種的出血熱疫苗、炭疽疫苗和鉤體疫苗。

二類疫苗則是不免費的,需要家長自己決定是否花錢給寶寶打,比如輪狀病毒活疫苗、水痘疫苗、流感疫苗、23價肺炎球菌疫苗,Hib(b型流感嗜血桿菌)疫苗等。

不少家長對二類疫苗有誤解,認為「既然不強制,就是不必要」、「打了對寶寶身體不好」。

其實二類疫苗並非不重要,這樣分類是國家根據財政狀況和防病規劃所決定的。自費疫苗也會逐漸轉變成免費疫苗。比如甲肝疫苗原屬於二類疫苗,在2008年的擴大免疫規劃中,國產的減毒活疫苗歸入一類,而進口的滅活疫苗屬於二類。而其他現在屬於二類的疫苗,將來也有可能列入一類。

從預防疾病的角度來講,二類疫苗和一類苗一樣,針對發病率高、危害很大的疾病,比如重症手足口病、肺炎、流感、輪狀病毒性腹瀉等。因此多接種一種疫苗,孩子就多一份保護力。

4.適度運動

運動是增強寶寶抵抗力的良好途徑,因為運動不僅可以促進淋巴在寶寶體內的循環(淋巴擁有很多抗感染細胞),還有助於提高寶寶胃口。所以無論是哪個年齡段的寶寶,不論在什麼季節,家長都應該鼓勵寶寶多運動,從而增強體質。

特彆強調:不要只重視室內活動,而忽略戶外活動。天氣好的情況下,帶寶寶到戶外接受一些自然光照,感受溫度的變化過程,更有利於增強寶寶自身抵抗力。

5.保證良好的睡眠

充足的休息和睡眠可以使身體迅速恢復。相反,持續不斷的活動會使寶寶緊張勞累,影響寶寶的免疫系統正常運作。所以在寶寶疲勞和疾病前後,良好的睡眠非常重要!

因此家長應幫助寶寶在活動和休息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耐心幫助寶寶建立生活規律,確保寶寶每天都有一定的休息時間,這包括有規律的睡眠時間和其他休息時間(比如講故事的時間)。

6.不要害怕生病

有時候,偶爾發生病毒、細菌感染而生個小病,比如普通感冒,是能夠刺激寶寶免疫力系統發育,增強抵抗力的。因此,當寶寶發燒、感冒,家長們不要太緊張,做好護理工作即可。

千萬不要亂用抗生素或保健品,往往對病情沒有幫助,反而會打亂寶寶尚在構建中的腸道菌群,有弊無利。

7.寶寶生病後多休息,不要「帶病堅持上學/上幼兒園」

比如在患感冒時,寶寶的免疫系統會被調動起來而得到鍛煉,但此時要注意休息,暫時要避免去幼兒園等人員密集、空氣流通性差的場所,一方面避免再次感染其他病原體,讓寶寶的情況雪上加霜,也是避免傳染其他小朋友。

袋鼠麻麻有話說:

沒有誰天生就是知識全面、技能滿分的完美父母,但如果我們每位爸爸媽媽都願意花一些時間了解寶寶的發育過程,學一些科學育兒知識,完全可以幫助寶寶健康成長。一旦寶寶受到疾病侵襲,處理起來也會得心應手,少一些焦慮、多一份從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兒科醫生鮑秀蘭 的精彩文章:

女翻男和男翻女這種情況是怎麼來的,這三個誤區,別再傻傻無知了
孕期這三項檢查,很容易讓孕媽遭罪,這種時候家人一定要陪在身邊

TAG:兒科醫生鮑秀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