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O出趟差,回來就被罷免!曾超越華為的酷派今何在?
最近在看新聞的時候,看到了一條讓人心酸的新聞。
說的是酷派前CEO蔣超幾天前還在美國給產品做宣傳,結果一回來就被罷免了。
而且這位CEO已經在酷派待了18年,見證過酷派的興衰起落,說炒就炒未免有點讓人心寒。
更心酸的是,現在的酷派,居然只能靠這種新聞刷存在感...
▲蔣超被罷免
要知道,有25年歷史的酷派,作為「中華酷聯」的成員之一,2013年那會兒,酷派在手機出貨份額佔比為10.7%,超過了華為的9.3%,但如今在中國手機市場,卻再也見不到它。
那麼,酷派當年是怎麼超過華為的呢?
這還得從它的產品轉型的三個階段來看。
第一階段,尋呼機轉型手機。
千禧年那會,國內手機市場還沒有什麼技術跟資金壁壘,那時候的酷派用5000萬資金跟做尋呼機留下的技術班底,在2003年推出全球第一款智能彩屏CDMA 1X手機、2005年推出全球第一款雙網雙待手機,一躍成為國產手機鼻祖級大佬,風光一時無二。
第二階段,功能機轉型智能機。
隨著國內市場群雄並起,其利潤開始被擠壓。時至2008年,酷派第一次遭遇危機,虧損7600多萬港元,利潤下滑140%。
實際上,如果從當時手機的發展趨勢來看,大概就能理解酷派的這次虧損,09年前後,iPhone 現世,安卓成型,智能機的大勢已然來臨。
酷派自然不會放過這次機會,就在這時候,酷派選擇了轉型。
只不過,轉型不僅需要企業有足夠的勇氣,也要承擔相應的陣痛。
尤其是把自家手機從Windows全面轉換到當時佔全球僅有4%份額的Android系統上,甚至專門在東莞黃江包下一個酒店,安排了500名研發人員入駐,200天內馬不停蹄地開發。
這場轉型,讓酷派在國內智能機時代又搶到了先機。
2010年,酷派上半年凈利潤高達2.37億元,手機市場份額進入前三。
第三階段,智能機轉合約機。
憑藉早年與運營商建立的良好關係,酷派成了電信運營商的第一批合作夥伴,也讓酷派不單能拿到大訂單,還獲得高額補貼。
借著安卓和運營商這兩股東風,2009至2013年的5年時間裡,酷派的年營收幾乎以翻番的速度急速增長,從2009年的26.05億港元,一躍增至2013年的196.24億港元。
但依靠定製機、合約機銷量飆升的背後,酷派對運營商的過度依賴隱患開始慢慢發酵...
而酷派的好日子,似乎也在這個時間段定格了。
2014年,華為的手機出貨份額超過酷派,佔比提升至9.8%,酷派是9.4%。
而到了2016年,酷派卻虧了44億港元。
此後兩年,華為成了民族驕傲,而酷派,卻跟開了隱身模式一般,從大眾視野里消失。
▲酷派手機全年營收持續下跌
直到在18年底,財報難產的酷派發布了2017年的年報。
2017年全年營收33.78億港元,虧損26.74億港元,較2016年同比下滑58%,營收堪稱慘淡。
從比肩華為,到泯然眾人,酷派這些年到底做了些什麼?
這還得從三個重要年份說起,也就是2012年,2014年,2016年。
2012年是互聯網手機爆發的一年。
這一年,小米橫空出世猛攻線上,華為開始逐漸放棄運營商渠道,OPPO、vivo擺脫運營商體系,全力攻佔線下渠道...
酷派這時候在做什麼?
還在繼續「深耕」運營商渠道。
實際上,這種長年依靠運營商訂單的體系,會讓酷派產生渠道依賴性,而因為過於依賴合約機這單一渠道,使得酷派在科研開發方面止步不前,被其他廠商越甩越遠,市場份額也被不斷瓜分。
在這種情況下,酷派在2014年作出了調整。
同年7月,國資委一紙削減運營商補貼的批文,讓酷派的形勢急轉直下。
隨著主要的渠道被砍,酷派內部也開始籌劃轉型,除了保持原有的運營商渠道外,制定了線上、線下,以及和其他公司合作的「三駕馬車」的轉型路線。
只不過這「三駕馬車」,終究是沒有跑起來。
比如線下渠道的IVVI品牌,由於營銷乏力、亮點不足、售價過高等原因,從進軍電商到現在為止,ivvi天貓旗艦店上線的四款手機總銷量僅有1324部。成了酷派的一個包袱,雖然最後有人接盤,但也讓酷派虧了7個億。
而酷派的電商渠道品牌大神,本來是特別成功的一個品牌,結果因為在跟360的合作中招攬了樂視入局,最終在三方的商業糾紛下,成了周鴻禕的菜。
而隨著大神的「拱手相讓」,酷派到底是沒抓住4G時代轉型的最後一根稻草 。
而2016年,病急亂投醫的酷派,又拉來了賈躍亭做救世主,但內部矛盾早已不可調和。
樂視入股之後,賈躍亭成了酷派新的掌門人,執掌酷派23年的郭德英套現酷派股票後退居幕後。
同年6月,華為榮耀前總裁劉江峰出任酷派集團CEO,帶來了一批前華為的員工,逐漸替換掉酷派原有的高管。
▲頻繁地更換CEO也沒有成功拯救酷派
與此同時,酷派原來的員工大批離職,團隊結構的不穩定,讓本來具有科研優勢的酷派,又錯失了一個能夠快速發展的機會。
而且,除了渠道建設不力,酷派還受到大股東樂視的資金鏈危機影響,資金鏈開始吃緊,導致手機業務也開始萎縮,所以這幾年的酷派,基本不在國內賣手機了,只能靠賣地、蹭專利度日。
可以說,酷派的興衰史驗證了一個規律,那就是在瞬息萬變的趨勢面前,從企業內部出發,自我革新往往比做好選擇更重要,而在大方向上,做好選擇往往比努力更重要。
這放在任何行業都一樣,企業不抓趨勢不變革,就只能等市場、對手來改變你。
而酷派在三個最重要的時機面前,卻選擇了讓自己走上了一條平凡之路。
好在還有海外渠道,像是印度、非洲、東南亞等這些新興市場也在崛起,也許是酷派崛起另一個契機。
畢竟,誰也不希望看到又一個國產老牌黯然退場,只留下了它的傳說跟無奈。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的單仁行跟你分享的全部內容了,希望今天的案例,能給到您一點小小的啟發。
各位,你之前有買過酷派的手機嗎?關於酷派的衰落,你認為是時機未到,還是酷派戰略失誤?
歡迎各位在下方留言,我們一起來討論,最後,祝大家的生意越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