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吃都不胖,「易瘦體質」的秘密,BBC紀錄片告訴你為什麼
這年快過了,有的人胖了好幾斤。而有的人,卻怎麼吃都不胖。
難道有人真的有「易瘦體質」嗎?
每隔一段時間,朋友圈就會開始轉發BBC紀錄片的真相,驚呼又「顛覆了自己對肥胖與減肥的認識」。
呵呵。
這次,是易瘦體質。
「科學家」安排了擁有令人羨慕嫉妒恨的「易瘦體質」的10名志願者,要求他們在4周內天天暴飲暴食,每天攝入5000大卡,是正常水平的兩三倍。
易瘦體質,究竟有什麼玄機呢?
結論就是,遺傳。
片子一開始,就祭出了科學家Eric Ravussin的觀點:大部分人的祖先都是「胖祖先」,所以遺傳了「容易囤積脂肪」的基因。而少部分活下來的「瘦祖先」的後代,就是10位幸運的志願者這樣的人。
聽起來很有道理嘛,這樣就可以為「容易胖」找到原因了。其實,這種「肥胖遺傳論」真的不堪一擊。
其一,決定人類祖先能否倖存的關鍵因素真的是囤積脂肪的基因嗎?
假設 「瘦祖先」的身手比「胖祖先」更敏捷,能不能讓他們在獲取食物的效率上更高?又假如,饑荒持續的時間超過1年,人類祖先無論是胖是瘦,都肯定要死。恐怕答案,只能去地獄裡問閻羅王了。
其二,實驗的設計本身就特別不靠譜。
既然易瘦體質跟基因有關係,為什麼不從一個家族裡選10個人,這樣全部才能真正證明易瘦體質和遺傳有關係。當然,這不可能。就拿我自己的例子來說吧,如果我有所謂的「瘦祖先」,那麼我弟、我爸、我大伯、我姑媽應該也是「易瘦體質」才對。可是,他們都發胖了。
所以,醒醒,撤下「遺傳」的遮羞布吧。
實驗過程,就是一個「餵豬」的過程。全部都要吃完,你說能不嚇人嘛?
第一天。
小哥表示:吃這麼多真心很難受,最後自己都吐了。
不過,既然收了錢,就「死了都要吃」,配合下鏡頭吧。
沒錯,國外大學的志願者參加實驗都是有津貼的,因為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誰願意折騰自己啊?
不要說養尊處優的腐國人民了,你讓非洲難民天天這麼吃,還不能動,誰特么受得了啊?
一周以後,「科學家」驚訝地發現,他們居然沒怎麼胖。(難道這不是早就知道的事情嗎)
為了贏得「長得最胖」的桂冠(其實是為了錢吧),志願者們拼了!
BBC就是喜歡扯來扯去。
「科學家」來到了幼兒園和小孩子們做遊戲(又騙我說這是實驗)。
難道,沒想過其它可能性:不吃餅乾的男孩,是因為討厭吃餅乾,或者家裡就是做餅乾的,甚至賣餅乾的嗎?
即使事實不是這樣,這麼「科學的」實驗,最起碼也要測試一下巧克力、糖果、棉花糖、葡萄乾、辣條、小龍蝦好吧。說不定,男孩就動心了。
何況媽媽都說了,不要隨便吃大人給的東西。不在家裡重複一次實驗,又怎麼說得過去?
哎,這就是所謂的「科學」啊!
不管事實是否如此,「科學家」一定要這麼說就對啦!
這樣得出的結論就是,「你的胃口大小與對美食慾望,在你小時候便被建立了起來」。至於怎麼建立起來的,倒是說一說啊,媽蛋!
實話實說,我吃飽了之後還會對美食有胃口,但是實在吃不下了。如果我繼續吃,可能就要肚子痛了。
然後,就很牽強附會了,說「易瘦體質」和小時候的行為模式(什麼模式?)有關。然後,舉了長大成人的志願者例子。
真是絕佳的邏輯推理啊!
吃不胖的人沒有食慾?WTF!
人的生活里除了吃,還有各種其它事情要做好嗎?把這些人拉到礦洞里干一個月活,恐怕食慾要爆表。
每天瘋狂進食,誰不會難受?豬也不行啊!大佬!
第三周, 隔壁老王似乎遙遙領先了。
「科學家」說,這是因為他們與眾不同。
(確實,所以才會配合你們演戲啊)
這些理論沒啥問題,看看。
但是,不要跟我扯什麼「小時候胖,長大以後胖的可能性也很大」的理論。這不是鐵一般的事實嘛?!有多少人是小時候胖,突然在長大以前變瘦回去的?難道這不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嗎?生活習慣的改變,是突然的嗎?
為了說服你,只好說志願者們,小時候都是瘦的。
有關係嗎?可能有點吧,不過我身邊大多數小時候瘦的人,長大都胖得不行了。
知道你可能還不太相信,所以,四周過去了,志願者們都沒有胖噢!
還有,老王又贏了,他長的大部分是肌肉。這沒毛病,誰說吃飯就一定長肥肉的啊?老王原來肯定營養不良,肉不夠吃!又瞎扯什麼基因啊?
最後,「科學家」還要繼續打擊你。
吃胖的志願者們,一個月後又神奇地瘦回去了。是不是想死的心都有了?
相反,你怎麼努力減都不會瘦,難道「自己就是科學家口中命苦的那種人」嗎?
根本不是這樣的!這個所謂「極端的實驗」,針對的是「病人」!這些人可能是體重200公斤、150公斤,可能是糖尿病或心臟病患者,根本不是你這樣的普通人。
你瘦不下去的根本原因,不是沒有「易瘦體質」,而是你沒有找到正確的方法。
雖然整個紀錄片漏洞百出,但有件事還是說得比較符合事實的,「因為這些人長期處於肥胖狀態,所以身體會認為原來的體重才是最正確的。即使你短時間減去不少體重,但是大腦還是會努力把你帶回原來的體重」。
減得慢才是真正的減得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