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在家山大王,出門變綿羊,孩子為啥會「窩裡橫」?

在家山大王,出門變綿羊,孩子為啥會「窩裡橫」?

在家山大王,出門變綿羊,孩子為啥會「窩裡橫」?

「窩裡橫」的孩子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常見。有些孩子在家裡能說會道,脾氣暴躁,總是擺出想掌控一切的架勢。但一出去接觸陌生小朋友,或者上了幼兒園,卻變得十分乖巧,甚至在和別人交往的過程中表現得有些畏懼。在家裡是山大王,出了山卻變成小綿羊。孩子的表現為什麼會有這麼大反差呢? 口袋育兒今天就聊聊這個問題。


無邊界的愛容易滋生 「窩裡橫」

孩子對世界對他人的看法,都是通過不斷地探索摸索出來的。一兩歲的時候,他們每天會忙忙碌碌地做很多事情。拿起一個玩具他會左看右看,然後把玩具放到嘴裡咬一口,或者把玩具扔到地上,踩上兩腳聽聽響聲,孩子的這些行為就是對事物的探索。同樣隨著孩子逐漸長大,等他們開始能用語言表達自己想法的時候,就會更加熱衷於人與人之間互動模式的探索。

比如孩子想吃塊糖,媽媽拒絕了他的請求。於是孩子為了達到目的,會用大哭來試探。這個時候奶奶來了,看著孩子大哭好心疼啊,急忙把糖遞給了他。孩子就完成了一次試探行為。接下來,遇到不同的問題,他也會用哭鬧、摔東西、甚至打人不斷地試探家裡的大人,也因此積累了很多與人交往的經驗。甚至會在心裡給家人排序,哪些是容易妥協的人,比如爺爺奶奶。哪些是不好對付的人,比如爸爸媽媽。因此我們常常看到,孩子每次發泄情緒的時候,總是會針對家中的老年人,很少針對爸爸媽媽。

如果家裡人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給他定規矩或設立邊界。或者表面上立規矩,但經不住孩子用哭鬧等方式的試探,總是以妥協收場,這些都會加劇他的行為。有些孩子在家裡很蠻橫,但是一到幼兒園就變成了乖巧的小貓。因為學校是有各種規矩的,每個孩子都想獲得老師的關注,獲得諸如小紅花之類的獎勵。他們只有遵守這些規則,才能贏得老師的關注和獎勵,因此孩子會變得有規矩。但是在家中,由於教育方式不當,孩子如果想獲得關注或者達成某些目的,必須採取哭鬧耍賴的方式才能得到,他當然變得蠻橫了!

解決方案

處在探索期的孩子,他們的行為本身是沒有對錯的,主要看父母如何去引導。比如當孩子第一次以打人的行為來試探的時候,父母要堅決說「不」,並且耐心地給孩子講道理,甚至給予一些懲罰。這樣孩子從打人的行為中得不到他預期的好處,漸漸地他的這種行為就會減少消退。另外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家庭成員的態度要一致。尤其是家中的老人,經常會有「隔代親」的情感在裡面,對孩子過於溺愛,甚至有求必應。父母們要和家中的老人多溝通,在教育方式上要達成一致。

與外界接觸的少,對陌生環境有畏懼心理

有些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大多數時間是待在家中,和有限的幾個家庭成員交流互動,很少出去和同齡的小朋友接觸。當孩子偶爾和小朋友玩耍的時候,他會覺得既陌生又有些不知所措。他或許想參與到小朋友的活動中,但是其他孩子可能會拒絕、排斥,甚至也會以打打鬧鬧的方式和他對抗。孩子沒有處理這方面關係的經驗,就算他以哭鬧等方式表示反抗也是沒用的,這種方式只對家裡的人有效。孩子內心會有挫敗感,這種不良情緒就會發泄到家人身上。我們常常看到這樣的場景:有些被過度溺愛的孩子,每次出去和其他孩子玩耍的時候,一出現點小挫折就不知所措,甚至動手打家人來發泄自己的怒氣。

解決方案

在養育的過程中,不要把孩子帶的太封閉了。他需要和更多的人產生連接,在相互磨合的過程中學會與人相處的方式。在和同齡人相處的過程中,孩子如果遇到挫折,父母也不要過度干預。讓孩子直面問題,探索解決問題的方式。別忘記孩子們都很聰明哦,從小他們都有探索大人行為方式的能力,只要給他們機會,很快他們就會自信愉快地和小朋友相處了。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

孩子的行為學習有兩個主要渠道:一個是自我的探索,一個就是對父母的模仿。如果你的孩子總是「窩裡橫」,那麼請父母覺察一下自己是否也存在同樣的問題。不僅孩子有「窩裡橫」的行為,我們很多大人有,我周圍就有這種特質的成年人。他們在外人面前常常表現得彬彬有禮,舉止有節。但是一回到家裡,就完全變了一副面孔。對家人態度冷淡,呼來喝去,對孩子也擺出一副高傲的家長作風。如果父母是這樣的,孩子從中能明白什麼道理呢?孩子會認為人應該有兩副面孔,對待其他人的時候,要把最好的那張臉給別人看。對待家人的時候,就把那張充滿了各種情緒的臉給家人看。雖然家是最安全的港灣,但是家人卻是我們最值得呵護的人。

解決方案

父母永遠是孩子的榜樣!你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就要先給自己提出同樣的要求。當你及時調整自己的行為,改變對家人的態度,給家人更多的關注和情感呵護。孩子會敏銳地感受到這種變化,他的行為也會在潛移默化中發生改變。


不懂得表達需求和處理情緒

孩子每次發泄情緒,其實都在明確表達自己的某個需求。可能是想要某個東西,或者想得到關注,或者釋放某種情感。但是大多數的父母在面對孩子這些情緒的時候都會做出兩種極端反應。一種認為孩子是無理取鬧,因此感到極度厭煩,於是以暴制暴。另外一種反應是實在被孩子的情緒弄得手足無措了,於是舉手投降向孩子妥協。由此可見,不僅是孩子,很多父母也不會處理情緒。

解決方案

當孩子產生各種情緒時,父母們首先要明白,這是他想表達需求,或者發脾氣背後有他想釋放的情緒。因此父母們先安撫好自己的情緒,然後把孩子帶到一個安靜的房間中,不受任何聲音的打擾。讓孩子和他自己的情緒單獨待上一會,這個時候父母無需做什麼,只要陪在他身邊就好了。當孩子逐漸平靜下來後,我們可以問問:「你剛才是怎麼了,為什麼要發脾氣呢?你想告訴媽媽什麼呢?」鼓勵孩子說出情緒背後的真實想法。如果孩子說出了自己的想法,我們要給予一個讚揚!同時要讓孩子明白,表達想法或者情緒沒有必要通過哭鬧、發脾氣這種方式,有什麼想法可以直接告訴大家。並且對孩子直接表達想法的行為給予獎勵,去鞏固孩子的這個行為。孩子慢慢的就會掌握處理情緒的方式!

在家山大王,出門變綿羊,孩子為啥會「窩裡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口袋育兒 的精彩文章:

孩子多大可以看電影?3D電影呢?

TAG:口袋育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