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到這4點,開始學會自律
「自律」,看起來是一個苦修行。很多人認為「自律」就是一個壓抑自我的行為,通過壓抑自己的慾望、限制自己的行動來達到某個目的。
養成自律生活的過程的確有點艱苦,但當我們形成自律的習慣後,你的整個生活就會擁有秩序和節奏,哪怕生活中遇到突發的混亂,如失戀、失業、至親離世等,你也會很快復原,而不是沉浸在痛苦當中。
自律,其實是你的生活朝著你所想要的方向高速前進,是一種在自己生活中建立起一套高效運轉的秩序的能力。
如何才能培養高度的自律能力呢?
01
拒絕誘惑,選擇斷舍離
我們經常給自己立很多「不可實現」的flag:
今年要看50本書;
3個月內通過運動、節制飲食減肥10斤;
每天下班後花一個小時學習外語;
等等......
我們看看,其實這些flag真的是不可實現嗎?其實不是的。只是我們把看書的時間用來刷微博、玩遊戲;要運動的時候能坐著就不站著,能躺著就決不坐著,要戒口清淡飲食反而放棄不了大魚大肉、各種零食小吃;那一個小時外語學習時間還要貢獻出來社交,微信上聊個不停。
生活中,的確有很多充滿誘惑力的選擇,就像一個又一個的黑洞一樣深不見底,它們會把我們吸進去,深陷其中。而每個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你選擇了沉迷網路,那就放棄了讀書思考;你選擇了懶散舒適,就放棄了美麗的身材;你選擇了多餘的社交,就放棄了晉陞自己。
所以培養自律能力,第一就是要毫不猶豫拒絕眼前各種琳琅滿目的誘惑。如果實在覺得拒絕不了的,可以限定使用時間。
02
分解任務,變成可實現的小目標
就拿上面其中一個flag來說:3個月內通過運動、節制飲食減肥10斤。
這種減肥誓言我想大家都立過不少吧,但是往往都沒有通過行動去實現,很多時候立誓言的第二天就因為各種理由、借口破功了。
《自律力》中提到:人們難以自律,其實往往是陷入一種「今天很特別」的誤區。
而今天很特別的借口,大部分產生於過於宏大的目標。我們的目標立得過於宏大,就會讓人執行望而生畏,最可能出現的結果就是直接放棄。
著名作家斯蒂芬·蓋斯曾給自己定下一個目標:每天做30分鐘俯卧撐。後來他發現根本做不到。直到有一天,他想不管了,隨便做一個也好啊。當他做第一個以後,事情開始發生改變:做完第一個,他覺得自己狀態不錯,就繼續做第二個、第三個。接下來他把每天30分鐘的俯卧撐目標改為每天一個。
結果是,他每次做俯卧撐自然不只一個。又因為目標容易實現,所以沒有心理負擔,蓋斯俯卧撐這個習慣堅持下來了,兩年後他擁有了理想的身材。
目標越大,越容易讓人找到各種不執行的借口。把目標範圍縮小,你會發現所有的心理負擔都消失。
想要培養自律能力,從實現微小目標開始,形成一種新的習慣,讓自律漸漸成為一種本能。
03
規劃好每個時間,優化節奏感
下面給大家看一個時間安排表:
從早上7點55分開始到晚上10點半,所有時間都安排得妥妥噹噹,沒有一分鐘是多餘的、浪費的。這個時間表是歐陽娜娜2015年就讀柯蒂斯音樂學院時的時間安排表,一整天基本沒有休息,一直在跑教室上課、練習、綵排。
現在就讀伯克利音樂學院也是一樣,上課時間每一天都安排得滿滿當當,每天都是按照計劃來,該學習的學習,該練琴的練琴,在考試周甚至複習到凌晨三四點。現在她的演藝活動,都是安排在周末休息的時候,沒有侵占到一分一毫的學習時間。
除了歐陽娜娜的學習時間安排,李嘉誠、王健林等商業巨頭們對於自己的時間安排也是精確都分鐘的。
越是厲害的人,他們對自己的時間都有一種很強的掌握感。
提升時間的使用效率,加強對時間的掌控力,找到適合自己的獨特節奏是提升自律能力的體現。
04
綁架自己,不依賴動力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下定決心做一件事情時,充滿動力、興緻高昂、充滿幸福感。但是慢慢地,動力會漸漸減弱,隨著動力的減少,會越來越麻木,做這件事給你帶來的愉悅感越來越少,最終可能會絲毫感受不到動力的刺激作用。
如果我們要堅持去做某一件事,單靠動力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想要變成一個自律的人,必須不依靠所謂的動力,讓自己綁架自己,鞭策自己。
越自律,越自由。
想了解更多的心理資訊,請關注微信號weiben102
TAG:為本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