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富商咬牙掏出半數家財買官,不料剛交完錢,國家就滅亡了

富商咬牙掏出半數家財買官,不料剛交完錢,國家就滅亡了

盛宣懷是晚晴時期著名的富商,他之所以能夠發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站對了隊、跟對了人。盛宣懷當時是李鴻章的忠實擁簇,為李鴻章明裡暗裡出了不少力。因此李鴻章就投桃報李,給了盛宣懷很多優待,幫助他積攢下來了萬貫家財。

因為這個「官商相護」,盛宣懷最終暴富。據說他府中的積蓄,甚至比當時大清朝的國庫還要豐厚的多。而盛宣懷是箇舊式的商人,為人思想非常傳統。在中國古時候,經商是賤役,是被人看不起的。

雖然商人有錢,但是在社會上的地位卻不高。盛宣懷發家也是仰賴李鴻章的幫助,但是求人不如求己,總不能一輩子仰李鴻章鼻息而活。所以在手裡有了幾個錢之後,盛宣懷就動了心思。他的想法其實很好理解,就是入朝當官,一面當官,一面經商,這樣錢有了,地位也有了。

晚清時候,清政府已經非常腐敗了,想要當官其實並不難,只要找對門路就可以了。盛宣懷通過李鴻章的關係,在朝廷上認識不少人,想要捐個小官,也很容易。

很快,盛宣懷就等到了一個天大的好機會。慶親王奕劻上位了,被任命為內閣大臣,準備重新組建一個內閣班子,這就空出來了很多高位的官職。這個奕劻在清朝皇室的身份非常貴重,他是乾隆皇帝的直系曾孫。可是雖然有血脈傳承,奕劻卻不是個合格的臣子。

他為人非常貪財,在上位之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將自己手下的官職拿出來公開叫賣,一個官位開價30萬兩白銀。對於奕劻來說,選出來的大臣有沒有才能都無所謂,只要有錢就行。奕劻的為人處世正好對上了盛宣懷的胃口,他什麼都沒有,就是有錢。

可是30萬兩白銀,即便對他來說也不是一個小數目。因為他生意做得大,需要的流水銀子也多。如果奕劻是要田莊房屋,他眼睛不眨就能掏出來。可是如果拿出30萬兩白銀,生意上的周轉必定有點困難。

可是如果這個機會錯過了,下次再想等到合適的官位,可能就難了。於是盛宣懷一咬牙,拿出了30萬兩白銀給奕劻,買下了他手中的一個官位。可是錢掏出去之後,盛宣懷的生意上馬上出現了問題,需要銀子周轉。資金周轉不開,幾樁生意都黃了,為此盛宣懷折進去了半數家財。

他雖然肉疼,但是覺得自己買官的決定還是做得很正確的。只要這個官當上了,到時候自己手中有權,想要再把錢賺回來,還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嗎?可是錢交給奕劻之後,對方遲遲沒有動靜。盛宣懷擔心如果一直催促他,反而會惹惱奕劻,所以只得暗地裡到處打聽。奕劻辦事很慢,過了好久才把旨意討下來,交給盛宣懷。

盛宣懷高高興興地準備帶著一家老小上任,誰知道剛上任就碰上武昌起義,他一天當官的甜頭都沒嘗到就回家賦閑了。又過了沒多久大清乾脆直接亡國了,盛宣懷這半數家財直接打了水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心可法 的精彩文章:

TAG:史心可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