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峻岭教授:臨床使用PD-1單抗不能「胡來」
李峻岭教授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內科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
主要從事惡性腫瘤的化療及生物靶向治療擅長肺癌的內科治療
北京腫瘤防治研究會轉化醫學分委會主任委員
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會員
國際肺癌研究學會(IASLC)會員
中國老年腫瘤專業委員會(CGOS)肺癌分委會副主任委員
北京桓興腫瘤醫院副院長
2011年首批北京健康科普專家
肺癌是中國乃至全球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中國的肺癌發病率和死亡率均高於全球。
中國國家癌症中心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惡性腫瘤估計新發病例380.4萬,其中肺癌死亡病例62.6萬例。
2000—2014年全球癌症生存率變化趨勢監測研究報告(CONCORD-3)顯示,中國肺癌的發病占所有癌症的22.6%,而5年生存率僅19.8%,與美國等發達國家有較大差距。
繼靶向治療後,腫瘤免疫治療又為抗腫瘤治療帶來了新的革命性進展。
在歐美國家,越來越多的基於大型III期臨床研究的循證醫學數據證明免疫檢查點抑製劑(PD-1/PD-L1單抗)在黑色素瘤、肺癌、泌尿系統腫瘤等數十個瘤種的治療上能為患者帶來生存獲益,並獲得國內外葯監管理部門的快速審批。
在國內,2018年我們迎來了4個PD-1單抗的獲批,而且在2019年會有更多PD-1單抗獲批進入臨床應用。
臨床治療上應如何合理規範使用PD-1單抗?
PD-1單抗是否都相同?
2019年1月6日,在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腫瘤免疫治療高峰論壇上,帶著這些問題,我們採訪了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的李峻岭教授,由他為我們答疑解惑。
免疫治療給腫瘤醫生帶來新挑戰
腫瘤免疫治療是這幾年新興的一種腫瘤治療手段, 在使用PD-1單抗之前,要規避它的風險,即治療方案不給患者帶來進一步的傷害。這種傷害可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如果一個晚期肺癌患者可以從PD-1單抗治療中獲益,比如PD-L1高表達患者(TPS免疫組化大於或等於50%),可考慮使用相應的PD-1單抗。但是如果沒有給患者推薦這個治療方案,從某種意義上說也給患者帶來了傷害,因為他可能沒有獲得一個延長總生存的機會。
2.而反之,如果這個患者不適合這個葯,比如具有MDM2基因擴增的患者,如果用了免疫治療,可能還會有超進展的風險,這將給患者帶來一個很大的傷害。
所以在臨床實踐中,使用PD-1單抗要慎重,不能胡來。醫生必須熟悉免疫治療藥物的循證醫學證據,不斷更新知識庫,並且在用藥過程中密切監測不良反應,以期早發現和早處理,避免給患者帶來傷害。
不同廠家的PD-1單抗存在差異
當多個同類藥物獲批進入臨床, 可能引發廣泛的臨床使用,由此可能產生的藥物濫用現象確實會令人擔憂。
而且,同為PD-1單抗,不同廠家的藥物還是存在差異的。所以臨床醫生應該參考免疫治療藥物的Ⅲ期臨床研究數據和國內外權威的臨床診療指南,嚴格依據國內外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批准的適應證來使用PD-1/PD-L1單抗。
如果一個III期臨床研究系列為我們帶來可靠的腫瘤治療的循證醫學證據,其治療不同病理類型腫瘤的適應證及所帶來的總生存期(OS)獲益都是明確的,那醫生就有「底氣」給予推薦。
TAG:抗癌衛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