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西部的兩個旗,為何三次劃入甘肅省,又三次被划走?
在昨天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甘肅省與寧夏自治區兩次合併又兩次分家的故事。其實,甘肅省和周邊的各個兄弟省區,幾乎都出現過區域劃分,其中就包括內蒙古自治區。今天,我們就來聊聊甘肅省和內蒙古自治區之間的區域劃分,主要集中在內蒙古的西部地區,具體來說是額濟納旗、阿拉善左旗和阿拉善右旗。這些地區地區三次劃入甘肅省,又三次從甘肅省划走。
一、甘肅省當年的管轄區曾經非常遼闊
甘肅省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是一個非常特殊的省份,從甘肅省的一系列地名,就能看得出來,例如武威、張掖、酒泉等等。在古代歷史上,中原王朝穩定了自己的內部以後,總會全力向西發展,打通至關重要的絲綢之路。因此在古代,甘肅地區對於中原王朝非常重要。元朝統一全國以後,為了方便自己的管理,元朝建立了著名的行省制度,把全國劃分為10個行省。其中就包括甘肅行省,當時甘肅行省的管轄區,比現在的甘肅省大得多。但元朝的行省制度並不完善,管理結構存在一系列的問題。因此在明清統治時期,國家對行省進一步的改進。到了清朝統治的中期,行省制度基本上穩定下來。在乾隆皇帝統治時期,甘肅省的管轄區包括現在的甘肅省、寧夏自治區、新疆東部、青海東部和內蒙古西部,是西北地區最大的省份。
清朝僅僅是對明朝原有的省份進行了改進,內蒙古、東北等地則長期沒有行省制度。因此,甘肅省長期管理內蒙古西部,也就是額濟納旗和阿拉善旗。在清朝統治時期,甘肅省不同地域孕育了不同的風情文化。由於內蒙古、東北等地沒有行省制度,自然沒有各級行政官員。清朝對這些地區的控制力很差。在國家強盛的時候,這些問題還並不明顯。但是在鴉片戰爭以後,清朝的國力逐步衰落,西方列強紛紛染指清朝。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沒有行政區劃的北方地區非常危急。清朝統治的末期,僅僅是在東北地區建立的省份,內蒙古地區則仍舊沒有行政區劃。在清朝滅亡以後,國家陷入了軍閥混戰的局面,北洋政權根本沒有精力也沒有能力進行區域劃分。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了20年代的後期,在北伐戰爭結束以後,我國開始調整北方的區劃。
二、甘肅省的管理區進行了很大的調整
1928年,為了鞏固北方地區,國家陸續建立了寧夏省、綏遠省、熱河省和察哈爾省。其中,寧夏省是從甘肅省的基礎上分離出來的。甘肅省原本管理內蒙古西部的額濟納旗和阿拉善旗,寧夏省建立以後,阿拉善旗劃分給了寧夏省管理。在那個年代,並沒有內蒙古自治區,甘肅、寧夏、綏遠、熱河、黑龍江等省份都管理了內蒙古的一部分地區。國家建立塞外四省,主要是出於軍事目的,拱衛北方地區。在抗戰時期,這些省份確實起到了緩衝區的作用。一轉眼到了建國的初期,隨著外部環境的變化,北方地區的壓力已經降低,塞外四省的存在價值逐步變小。進入50年代前期,隨著國家局勢的穩定,國家開始騰出手來調整各地的區劃。1954年,國家進行了大規模的區域整合,牽扯到了很多省份。在這一年9月,寧夏省被撤銷,寧夏省的管轄區併入了甘肅省。
至此,甘肅省重新管理了內蒙古西部。但幾個月以後,內蒙古自治區開始不斷向西發展,額濟納旗和阿拉善旗劃入了內蒙古自治區。從建國之後,甘肅省的行政地圖一直在不停的變化。寧夏省併入甘肅省的時間只有3年多,到了1958年,隨著民族區域自治的需要,寧夏自治區成立,寧夏與甘肅再次分家。早在寧夏併入甘肅的時候,甘肅省內就存在西海固和吳忠兩個自治州。寧夏自治區成立的時候,由於管轄區太小,而是沒有大城市。甘肅省把銀川劃入了寧夏自治區,銀川成為了寧夏的首府。甘肅省與內蒙古、寧夏等地的區劃問題,在50年代末期已經穩定下來。如果看1960年的甘肅地圖,其實和目前的行政地區沒有太大的變化。不過,到了60年代末期,第三輪變化出現了。
三、甘肅與內蒙古進行了第三輪區域劃分
從50年代後期到60年代後期,西北地區各個省的管轄區都比較穩定。在60年代末期,由於當時局勢上的需要,內蒙古自治區的管轄區發生了巨大變化。內蒙古東部地區分布劃分給了黑吉遼三省,西部地區的額濟納旗和阿拉善右旗劃入了甘肅省,阿拉善左旗則劃入了寧夏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的管轄區只剩下了內蒙古中部,這樣的情況持續了整整10年時間。到了1978年,隨著外部局勢的變化,內蒙古自治區逐步收回了60年代劃分出去的管轄區。甘肅省把額濟納旗和阿拉善右旗,還給了內蒙古自治區,這是兩個省區第三次區域調整。經歷了這次調整以後,甘肅省的行政管轄區才最終穩定下來。在全國各個省份中,行政區域變化最大的就是甘肅省和河北省。
※雍正皇帝迎娶年秋月為側福晉,年羹堯是否明白什麼意思?
※甘肅和寧夏兩個省區,30年時間內,為何會進行兩次大分家?
TAG:轉瞬繁華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