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撒哈拉之眼是如何形成的?
(圖片來源:網易)
906萬平方千米的沙海,年降水量僅為3吋(7.62厘米),最高溫度高達57.7℃,位於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沙質荒漠。在很多人眼裡,這裡是生命的禁區,充滿了神秘色彩,甚至有人說這裡藏著一隻眼睛——撒哈拉之眼(Eye of the Sahara)。從白天到黑夜,它一直為地球注視著上空。
撒哈拉之眼又被稱為理查特結構(Richat Structure),它位於非洲撒哈拉沙漠西南部的毛利坦尼亞境內,是世界十大地貌奇觀之一。它與眾不同的地貌形態,吸引了無數地質學家和遊客到這裡一探究竟。神秘的撒哈拉之眼究竟長什麼樣呢?
顧名思義,撒哈拉之眼的形狀酷似一隻眼睛。這隻藏在沙漠里的大眼睛足足有340公里長,擁有145公里的眼帘,光眼珠的直徑就有48公里長。因為它實在是太大了,站在地面上的人們根本無法發現它奇特的形狀。直到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美國繞地飛行的地球觀測衛星經過撒哈拉沙漠上空時才發現了這個奇特的地質景觀。從太空上看,這隻大眼擁有深邃的藍色眼珠和淺黃色的瞳孔,當你凝視它時,好像要把你的靈魂吸走一般。更讓人不可思議的是,在眼睛的北部邊緣還有一層彎彎曲曲的小山脈,如同長長的睫毛守護著這雙凝視天空的眼睛,而南部則是平緩的沙漠,如同人的眼袋一般。
從太空俯瞰撒哈拉之眼(blog.sina.com.cn)
這個神秘地區的成因時至今日也未能解開謎團,眾說紛紜。起初,有部分學者認為是天體撞擊地球形成的隕石坑,但是撒哈拉之眼的地勢平坦,缺乏標誌大型地外撞擊構造的環狀沉陷作用與地層翻轉現象,而且也沒有發現由於外力衝擊作用造成的柯石英標誌礦物。所以,隕石撞擊成因基本被排除了。還有學者認為,這種環形構造可能是由火山噴發造成的,但這個說法很快又被否定了。因為火山一般出現在地殼開裂處或板塊俯衝地帶,而撒哈拉之眼不具備這樣的地理條件。更為奇趣的是,不少業外人士把撒哈拉之眼與消失的亞特蘭蒂斯文明聯繫在一起,認為它是亞特蘭蒂斯的遺址。當然,這只是人們美好的想像。
顯微鏡下的柯石英
關於撒哈拉之眼的地質學成因,現在學術界普遍認同它是地形抬升與外力侵蝕共同作用的結果。在晚白堊紀時期,撒哈拉沙漠還是生命的天堂,許多鱷魚和小型恐龍在這裡生活。彼時,地幔中活躍的岩漿熱液想攻破沉積岩層的防禦,衝出地表,毀壞這片綠地。由於岩漿的猛烈入侵,沉積岩層受了重創使地面鼓了個大包,並造成諸多斷層線。在沉積岩層頑強的抵抗下,岩漿最終夢想破滅沒能衝破地殼。滄海桑田,這個戰場經歷時間的洗刷已經變得殘破不堪,脆弱的沉積岩層被慢慢侵蝕,使得岩漿的產物侵入岩和噴出岩得以外露,其中輝長岩(基性侵入岩)就形成兩個同心環狀岩脈。而岩漿附近的硅質岩石經過熱接觸變質作用形成石英岩,為撒哈拉之眼裝點出神秘的藍色。
撒哈拉之眼(圖片來源:NASA)
撒哈拉沙漠一片荒涼,但這個戰場彷彿在向我們講述一億年前那場激烈的地質大運動。雖說撒哈拉之眼確切成因仍然是迷,卻給地質學家研究地殼運動提供了線索。或許,不久的將來,通過這隻神秘的眼睛,人們可以看到地球更久遠的歷史以及未來地殼的演化規律。
參考資料:
楊景春.李有利.地貌學原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7.
宋青春.邱維理.張振春.地質學基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http://jandan.net/2016/07/19/eye-of-sahara.html
TAG:蝌蚪五線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