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平之戰中連犯三錯,劉伯溫如此評價趙括:他的智商還不如一隻豺
近來很多人為只會紙上談兵的趙括喊冤,甚至別出心裁地貶低廉頗而把趙括吹捧成了戰國名將。這其中最讓人難以理解的,是趙括一生就打了一仗,而且是以慘敗收場,怎麼就成了名將了?據《史記》記載,長平一戰,趙國「數十萬之眾遂降秦,秦悉阬之,趙前後所亡凡四十五萬。」趙國從此一蹶不振,在「戰國七雄」中成了一隻弱雞。明朝軍事家劉基劉伯溫在評論長平之戰的時候,說趙括的智商,連一隻豺狗都不如。
其實那些為趙括喊冤的,不過是故作驚人之語吸引眼球而已,因為他們並不比趙括的父親母親更了解趙括,也不如父輩的藺相如更了解趙括,這些人都給趙括打了低分。趙括的父親、六國(除秦國)八大名將之一的馬服君趙奢的評價更是不客氣:「如果讓趙括當大將,趙軍就完蛋了(破趙軍者必括也)。」至於趙母和藺相如對趙括的評價,《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里有,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咱們今天就來看看趙括從接受將軍印到戰死連犯的三個錯誤。
趙括所犯的第一個錯誤,是在出征之前,證明人是趙括的母親:「今括一旦為將,東向而朝,軍吏無敢仰視之者,王所賜金帛,歸藏於家,而日視便利田宅可買者買之。」這話可不是司馬遷杜撰,因為這是趙母鄭重其事地給趙孝成王的上書中說的,而也正是因為這封上書,讓趙母免於連坐。從這封上書中我們不難發現,趙括的人品其實也不咋地,還沒打仗,他先發了一筆戰爭財——他要是活在常凱申的時代,應該是一個稱職的將領。而趙括的父親在出征前得到賞賜都分給親友和部下,每天研究作戰方案,根本就顧不上家事。
趙括與平易近人的趙奢相反的地方,就是年紀不大架子不小:「東向而朝,軍吏無敢仰視之者。」常凱申的軍隊講究官大一級壓死人,而凱申的對手戰前經常開「諸葛亮會」,普通士兵的意見也會得到重視。一個從沒上過戰場的後生搞一言堂,要是不敗才怪呢。
趙括所犯的第二個錯誤,就是太會搞內部鬥爭。接過兵權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剷除異己提拔心腹:「悉更約束,易置軍吏。」臨陣換將,是古往今來戰場大忌,趙括面對強敵壓境,不研究戰場形勢,先搞內部整肅,弄得人心惶惶——人心散了,隊伍不好帶了。
趙括所犯的第三個錯誤,居然被很多人當成美德來吹噓,那就是「衝鋒在前」。史書的記載是「軍餓,趙括出銳卒自博戰,秦軍射殺趙括。」趙括帶兵出戰是不是要殺開一條血路逃跑暫且不論,單看他這個冒失的舉動,就不是一塊大將的材料:真正的將帥,是要坐鎮中軍調度指揮的,而且即使是在相對比較安全的中軍大帳,也要有精銳衛隊保護,以免敵人搞斬首行動。但是趙括沒等白起下手,他主動跑出去送人頭。白起當然不會客氣,一頓亂箭把趙括射成了刺蝟,趙軍失去指揮,一敗塗地,四十五萬人被殺。這要換做幾十年前,肯定會有人說:「就是放出四十五萬頭豬,白起三天也抓不完!」
不管趙括有沒有大將之材,但畢竟是趙孝成王任命的統兵大將,手下自然是唯他馬首是瞻的,趙括送了自己人頭,那四十五萬大軍,還真不如炸了圈的豬難抓。我們可以給趙括的送死行為下一句評語:趙括,也就是個連長!
連長趙括遇到老奸巨猾的白起,要是不敗,那就沒有天理了。對此劉基劉伯溫在他的名著《郁離子》中進行了深刻剖析:「長平之役,以四十萬之眾投戈甲而受死,惟其智之不如豺而已。」
劉伯溫認為豺是一種很聰明的動物:豺是打不過老虎的,但是豺知道自己單獨遇到老虎的時候要避讓,但這種避讓不是夾著尾巴逃跑,而是呼朋引類召集同伴來圍攻。一群豺彙集起來之後,先讓幾隻去前面當炮灰,老虎嘴再大,也只能逮住一隻豺往死里咬,其他的豺就可以從老虎後面下黑手,老虎幹掉了一隻豺,但最終一定會被群豺咬死。
劉伯溫所說的豺,可能跟咱們在「動物世界」中看到的不一樣,電視里的豺瘦小枯乾,而中國傳說中的豺是抄後路的高手,而且善於抓瞎對手的眼睛。所以劉伯溫說趙括不如一隻豺:「豺之智其出於庶獸者乎?嗚呼,豈獨獸哉,人之無知也,亦不如之矣!」
細看長平之戰的整個過程,我們就會發現所謂老子英雄兒好漢的說法根本就不靠譜,將二代並不一定就會打仗(很多吹捧趙括的人,實際是推崇他的家世,為「二代接班」造勢,就像很多人比較喜歡膜拜李局長李將軍的兒子一樣),趙括其實就是一隻菜的不能再菜的菜鳥,而白起則是一隻狡猾得不能再狡猾的老狐狸:白起截斷趙括退路的,是兩萬五千人,將趙軍沖為兩段的,是五千騎兵,如果趙括集中力量吃掉其中的一股,即使不能取勝,也不至於無路可逃。可是趙括被白起的組合拳打蒙了,使出了下策中的下策:自己去當敢死隊長。勇則勇矣,只是勇得無腦,忘記了自己是四十五萬大軍的主心骨,白起才不會跟你講什麼春秋之禮單挑,而是用漫天箭雨解決了戰鬥。這樣看來,白起的戰術,倒像是劉伯溫所說的豺,而趙括則是豺嘴下的一隻小鵪鶉……
※史書和傳說中的五個事例證明中國古人更膽大:流浪地球只是小兒科
TAG:半壺老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