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高票房《流浪地球》為文化產業動能升級提供「火石」

高票房《流浪地球》為文化產業動能升級提供「火石」

「劇本一籮筐。」

春節後的第一個工作日一早,微影創始人林寧在朋友圈中發了幾張圖片,幾十本劇本已經排列在了他的辦公桌上。

無獨有偶,包括新麗傳媒等諸多影視圈內容生產商、提供商、平台方負責人在朋友圈裡曬的,也都是「開工大吉」。這一切的變化,源自火爆的「春節檔」給整個影視行業的加持。

2019年春節檔,《流浪地球》、《瘋狂的外星人》、《熊出沒·原始時代》等多部影片同場競技,將今年春節假期中國電影票房推升至58.4億元的新高度,觀影人次達1.3億。按照國家電影局的初步統計,僅2月5日正月初一的單日票房就高達14.43億元,刷新了去年正月初一12.68億元的單日票房紀錄。

如果不出意外的的話,整個春節檔的票房會在百億元左右。

從以往經驗來看,春節檔的票房會佔據全年票房的六分之一左右。這意味著,即便春節檔票房相較去年平漲,今年全年的電影票房收入也有望衝擊700億元的新水平。

《流浪地球》為中國內容產業帶來的信心,已經讓曾低垂眼眸的投資人再次仰望星空,開始新的遠征。而文化產業熱度不減的背後,是中國經濟新舊產能交替的進行曲。

《流浪地球》產品力的內核是科技力

過去的幾年,是整個中國影視行業補偏救弊、繼往開來的幾年。

有創業型影視公司負責人吐槽,春節回家過年第一天就被年邁的父親臭罵:「一個做電影的還不如家樓下小賣鋪老闆賺得多,他們年底也拿回來十萬八萬的。」

曾經,在中國電影「一直狂奔」的過程中,「經驗」幾乎是項目風險控制的主要防火牆,從一開始的「大導演 大明星 大製作」,到《泰囧》等小成本製作的黑馬的出現,「類型片創新」後都會有一陣緊追效仿的風潮,一波打倒一波,即便有像《尋龍訣》、《狄仁傑》系列這樣的中國電影工業的摸索,但成熟行業應有的工業流程與體系至今仍在建立過程中。

但正是在這樣激烈的資本歷練和行業洗牌中,整個行業已經在反思中形成了共識,一個行業的魅力,根本還在自身素質的修鍊,行業動能的培育還要回到內容生產的原點。

「電影工業的建立與科幻題材的電影發展不無關係,好萊塢也是如此。縱觀全球票房最高的20部影片,科幻電影幾乎佔據了三分之一。相較之下,中國電影工業的構建基礎都還沒有搭建。」天使投資人周凱旋說。

《流浪地球》的科幻題材和震撼人心的特效場景,恰好從產品設計的起跑點,就在用全球電影產業已廣為實踐的成熟產品製作流程在運作。

《流浪地球》改編自劉慈欣的同名作品,講述了在不久的將來,太陽急速衰老膨脹,地球面臨被吞沒的滅頂之災,為了延續生命,人類在地球表面建造了上萬座發動機,以逃離太陽系尋找新的家園。「超出預期的想像力」讓這個故事擁有了真正的IP產品力。

科幻電影的IP產品力要有科技力的內核,這一點,有著科幻夢的製片人龔格爾是明白的。早在劇本改編階段,負責特效和美術的人員就已參與了進來,還請來了四位科學家為劇本把關。

龔格爾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科學家完全理解科學幻想與現實科學理論的區別。他們鼓勵我們大膽暢想,只要做到邏輯自洽、基本原理符合科學常識就可以了。他們的支持和理解令我們受益匪淺。」

為了實現暢想,《流浪地球》單道具就做了1萬件,置景展開面積達10萬平方米,相當於15個足球場。影片後期的特效製作有3000多人參與其中,整個製作過程有7000人參與,在中國科幻片的創作規模中堪稱「史詩」級別。

《流浪地球》火爆之後,目前國內專註於科幻內容生產以及擁有科幻作品版權的公司,其投資人大受鼓舞,正尋找好的項目。同時,中國科技突飛猛進的發展也孕育了一大批對科技有認知、對科幻題材感興趣的消費者群體。

周凱旋預測,無論中國科幻電影的基礎有多薄弱,人才有多匱乏,即便靠7000人熬夜換來的《流浪地球》難以複製,但已阻擋不住科幻類題材的影視作品陸續出爐,「科幻電影產業的時代會到來」。

向成功項目看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為「跟風」,但其好處就是,當大量科幻題材的項目出現時,無論這些項目是成功,還是失敗,其製作數量都將決定,中國電影工業的更高基礎正在形成。

「電影工業基礎的建立一旦形成,中國電影也就有了變強的紮實基礎,無論是科幻類,還是喜劇類、愛情類、玄幻類題材,都可以建立一套經驗體系和工業體系去把控投資風險,從而創建起現象級IP,這樣才會有中國的迪士尼,才會有真正的電影小鎮。這才是一個成熟的電影產業,才是良性循環發展該有的環境。」周凱旋對這一天的到來很期待。

票房攀升背後是文化產業升級

2008年,我國電影票房收入為43.41億元,到2018年這一數字已增至609.76億元。不斷刷新歷史的票房不僅意味著國人消費力的強大,其背後折射的還是文化產業的飛速發展和廣闊前景。

萬博新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劉哲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以文化產業為代表的新動能,不受到地球資源和環境的限制,不需要礦山、高爐或者工業生產線,更多依靠人們的創造性的思維,滿足美好生活的需要,是未來人們消費的主體,也是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方向。

據相關機構預測,《流浪地球》的總票房很可能超過50億元。而一部50億元票房的電影給經濟帶來的影響遠不止50億元。

「比如迪士尼,其影視作品不僅取得了豐厚的票房收入,更打造出米老鼠、獅子王等卡通形象,獲得了數百億美元的品牌價值,從奧蘭多到東京,從巴黎到上海,迪士尼樂園都獲取了豐厚的文化輸出收益。同樣地,在中國,為影視劇提供拍攝基地的浙江橫店小鎮,連續多年位居特色小鎮遊客量第一名,帶動了周邊的餐飲、酒店、紀念品等產業,為當地經濟發展貢獻了上百億元的產值。」劉哲說。

劉哲認為,數字的背後是人們對於文化、休閑、娛樂產品的巨大需求,只要善於挖掘和提煉自身的歷史文化稟賦,各個地區都有機會發展各具特色的文化娛樂產業,探索出城市新舊動能轉換的增長點。

更為重要的是,文化產業沒有「天花板」。

劉哲表示,與傳統製造業和服務業滿足人們基本物質生活需求不同,文化產業的創作、表演和傳播更多地是滿足人們永無止境的精神需求。在物質產品越來越豐裕的時代,物質消費佔總消費的比例會逐漸變小,而精神消費卻在日益增長。

國家統計局對全國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6萬家企業的調查顯示,2018年,上述企業實現營業收入89257億元,比上一年增長8.2%。

文化生產力將成為經濟增長力

培育壯大以文化產業等為代表的經濟發展新動能,加快新舊動能接續轉換,既是促進經濟結構轉型和實體經濟升級的重要途徑,也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著力點。

2017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創新管理優化服務培育壯大經濟發展新動能加快新舊動能接續轉換的意見》。這是我國培育新動能加速新舊動能接續轉換的第一份文件,聚焦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和利用新技術新業態改造提升傳統產業。

劉哲表示,所謂新舊動能轉換,並不局限於某一個產業,也不能簡單將某一產業列為新動能或舊動能,而是應該從生產力的角度來區分,能夠創造新需求的,諸如先進位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等就是新動能。

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17年我國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生產活動,即「三新」經濟增加值近13萬億元,相當於同期GDP比重的15.7%,比上年提高0.4個百分點。

此外,2015年至2017年,我國經濟發展新動能指數分別為123.5、156.7、210.1,分別比上年增長23.5%、26.9%和34.1%,呈逐年加速之勢。這表明我國經濟發展新動能加速發展壯大,經濟活力進一步釋放,成為緩解經濟下行壓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另一方面,目前我國「三新」經濟的發展還不夠充分,未來還會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偉在上月舉行的第十屆中國經濟前瞻論壇上表示,當前,國際國內經濟形勢正呈現深刻而複雜的變化。無論經濟形勢如何變化,經濟增長的本質始終是生產率提升。經過40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的綜合實力已經大大增強,我們完全有能力有條件加快培育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動能,保持長期高質量發展的良好態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味識家鄉辣是最濃故鄉味,但百菜百味才是川菜之本
成立破產法庭只是起始動作,上海今年謀求營商環境新突破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