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伊朗石油供應遭排擠 美國原油趁隙攻入歐洲市場

伊朗石油供應遭排擠 美國原油趁隙攻入歐洲市場

來源:金融界網站

去年9月全球石油貿易行業齊聚亞洲召開盛大年度會議時,美國石油公司完全是有備而來。

美國石油業巨擘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以及歐洲行業巨頭皇家荷蘭/殼牌石油集團為石油買家準備了各種手冊,詳細介紹美國各種品級的原油,以及其可以取代亞洲長期倚賴的中東、非洲及俄羅斯供應的理由。

石油業者本月將在倫敦舉行年度IP Week大會,美國原油生產商或許有充分理由慶祝其在歐洲及亞洲取得的成功。

而在過去,在水力裂解(hydro-fracking)技術以及頁岩油革命翻轉美國石油生產效益之前,美國一直是全球最大的石油進口國,並明訂法律禁止石油出口。

如今美國對歐洲的原油出口量創下新高。1月歐洲進口美國原油達63萬桶/日,雖然落後於俄羅斯和伊拉克,但高於奈及利亞(奈及利亞)以及利比亞等其他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產油國。

美國原油出口增加受益於伊朗和委內瑞拉供應下降。美國對這兩個國家實施制裁,嚇跑了全球的買家。

據路孚特Eikon數據,2018年全年,美國對歐洲供應增加一倍至43萬桶/日。這相當於歐洲總進口規模的6%,或相當於美國對伊朗實施新制裁前的歐洲自伊朗進口石油規模。

「美國原油真令人頭疼。他們對本地區的輕質油構成了很大的壓力。事實上,所有品級的價格都受到了影響,因為美國原油造成供應明顯增加,」歐洲一家銷售俄羅斯原油的貿易商的交易員稱。

價格壓力可能只會上升,因據美國政府,2019年美國原油產量預計將達到平均1,206萬桶/日,比去年高了118萬桶/日。

未來美國原油產量可能達到1,500萬桶/日,油液總產量料達2,000萬桶/日,實現自給自足,完全可以滿足1,800-1,900萬桶/日的消費量。

美國產量大增,促使OPEC和俄羅斯等非OPEC產油國自2017年起削減產量3-4%,以支撐油價。減產協議幫助油價回升至每桶60美元,但是付出了市場份額被美國企業奪走的代價。

「歡迎來到自由的市場,」某家國際交易商的一名駐美國高管稱,「本地生產者或者需要放棄自己的定價機制以參與競爭,或者另尋其他的市場。」

在西北歐,競爭尤為激烈。英國與荷蘭在2018年分別進口了650萬和510萬噸美國原油。

交易員稱,BP、Litasco、Equinor、道達爾和埃克森美孚是波羅的海地區購買美國品級原油、取代北海原油的主要買家。

「美國原油是新型的布蘭特原油,」一名資深原油交易員稱。

BP購買美國原油運往其位於德國的Gelsenkirchen煉廠,而波蘭的PKN Orlen在1月時曾表示,將把從俄羅斯國家石油公司(Rosneft,俄油)採購的烏拉爾原油減少30%,其中一部分將以美國原油代替。交易員表示,在英國,美國原油的主要買家是Essar Oil和埃克森美孚。

交易員稱,地中海地區,義大利、西班牙、法國採購美國原油,用於替代CPC裏海石油管線混合原油、俄羅斯烏拉爾原油和伊朗原油。

希臘Hellenic Petroleum將西德克薩斯中質油(WTI)與烏拉爾原油和CPC原油一道列入其優選原油品類清單,土耳其Tupras也是如此。在義大利,美國原油進入科威特石油公司(KPC)的Milazzo煉油廠和瑞士Varo Energy的煉油廠。

WTI是2018年最受歐洲買家歡迎的美國原油品類,其次是Midland、Eagle Ford、Bakken和Mars。

全球收緊船用燃料規定將增加輕質油需求,進而增加對美國原油的需求。美國原油主要是輕質油。

「我預計美國原油在歐洲將更受歡迎。似乎這些天無論石油市場發生什麼,美國都會受益,」歐洲某大型企業的一位交易員稱。(路透中文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融界 的精彩文章:

股票賣出-續5
美國回到一百年前:最富有的1%人群佔據了22%的財富

TAG:金融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