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太極拳,先不要守規矩
文|六月丹田轉編輯|禪音
太極音樂劍之雲水
純音樂
00:00/01:00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不按太極拳的規矩來,怎麼能練好太極拳?
的確,老六見過許多不按規矩練拳,到頭來摸不到太極門的。
同時,也見過一些嚴守規矩,練了幾十年如竹籃打水的。
這是怎麼回事?
先來說說什麼是規矩。
規——圓規,畫圓的工具。
矩——矩尺,畫直角或方形的工具。
有規有矩,畫圓畫方手到擒來。
太極拳難練,不是它沒有規矩,而是它的規矩是隱形的。
太極拳的動作標準,看似有明確的說法,其實沒有一個精準的尺度,如沉肩墜肘、含胸塌腰、屈膝松胯,沉到哪裡?墜到何處?含到幾分?塌下幾寸?屈曲幾度?放鬆幾許?一人一個理解,一人一種練法。
這叫人如何不頭大?
頭大也得練!
規矩是無形的,我們得想辦法把它找出來,刻在我們的腦海里。
不著急,慢慢來。
練拳時,每一個動作無非有三種狀態:到位、不足和過頭。
怎麼理解呢?我們借音頻調節器來示意一下。
音頻調節器上有正、負和0三種狀態,我們把太極拳的動作套進去:
動作在刻度線時為到位(圖中綠線)。
在0刻度以下為不足。
在0刻度以上為過頭。
問題來了:是「到位」好呢?還是「不足」和「過頭」好呢?
這問題問的!當然是到位好!
好是好,遺憾的是,沒人能做到,高手無非是動作誤差小一些,無限接近於0刻度線,毫釐不差只能是想像。
下一個問題:如果硬要你在「不足」和「過頭」里選一個,你選哪個?
……
知道你在撓頭。
給個前提吧:太極拳的每個動作都是從無到有,從靜到動,所以調節器的推桿都是由下至上,由「不足」到「0」再到「過頭」。
在這種條件下,你選「不足」還是「過頭」?
老六選「過頭」。
為什麼?
雖然過了頭,但最起碼動作經過了「0」這個到位的狀態。
而每個動作都「不足」,練一輩子都不會知道什麼叫「到位」。
在練拳的過程中,我們的動作不是不足就是過頭,假設音頻調節里的每個通道代表一個動作,如果把動作的狀態連接起來,就會呈波浪狀,見下圖:
鑒於太極拳是周而復始的開合,所有的動作都在畫圈,為了方便表述和理解,我們把音頻調節器換成圓環。綠色虛線圓環表示太極拳的隱形規矩,橙色的曲線表示練拳時的誤差狀態,橙色線在綠環內為不足,在綠環外為過頭。這樣我們首先會想到三種極端的狀態,見下圖:
所有的動作都非常到位
(橙色和綠色曲線完全重合)
所有的動作都過頭
所有動作都不足
在練拳的過程中,上述三種狀態出現的概率有多高呢?
0!
我們實際見到的狀態是這樣的:
過頭的動作多,幅度大,不足的動作少
過頭和不足基本對等
大部分動作不足
那麼,上述三種狀態哪個比較理想呢?
哪個都不理想!
第一種,過頭的動作多,幅度大,這種狀態嚴重背離了太極拳的運動規律,典型的表現為:身體重心劇烈起伏,肢體僵直用力,動作誇張變形,這樣的運動習慣一旦養成,很難回歸太極的規矩。
第二種,過頭和不足的動作數量差不多,它的弊端是對「到位」的體驗不足,但比第一種要好一些。
第三種,大部分動作都處於不足的狀態,對「到位」嚴重缺乏體驗。具體表現是什麼呢?舉例說明:有拳友見動作要領中有「立身中正」的要求,他的身體就時刻保持「殭屍」狀態,不敢有一絲一毫的彎曲和傾斜;看到「沉肩墜肘」,他的肩就一點不晃,肘的高度遠低於肩;老師講肩胯要相合,他的雙肩和雙胯時刻保持在一個平面上,似鐵板一塊,不敢有一絲扭曲。毛病是挑不出來,就是練不出丹田氣。
既然上述三種都不靠譜,那什麼樣的狀態最適宜呢?
老六在練拳教拳的實踐中,認為有一種狀態比較理想,那就是適度過頭的動作多一些。
什麼是適度?就是雖然動作過頭,但是在一定的限度(紅色圓環)以內,下圖中紅環和綠環之間就是適度過頭狀態:
初學拳者不要急著按規矩練拳,適當過頭的動作更有利於丹田氣感的產生,丹田一旦內轉,會進入自動校正拳架的狀態(可參閱《你知道嗎,拳架可以自動校正》),這時候,動作會逐漸向綠環回歸。
有朋友會問:動作一步到位,直接與綠環重疊,豈不是更好?
好是好,那只是一廂情願,沒有丹田的引領,無論你如何努力,動作依然會在不足和過頭之間來回波動。
那麼,這個適度過頭怎麼把握呢?
最好由老師來指導。
但麻煩就出在這裡,丹田無感的老師根本不知道太極拳的「規矩」是何物。
而會丹田內轉、功力高深的老師,大多會忘記自己初學拳時所走過的路,不自覺地用綠環的高標準來要求學員,冥頑不靈的學員無所謂,臉皮薄的就會畏首畏尾,縮手縮腳,回到綠環之內的「安全地帶」再不出來。
不是我們的錯,但錯的結果卻由我們來承擔!
明師難求!
暫時求不來就求己吧!自己多思考多揣摩!
最後,給出一些參考意見:
膝:一定要微微外撐,撐到什麼程度呢?有個檢驗方法,如果覺得膝蓋外撐的時候關節疼,那就是過頭了。
上半身:可以適度的左右晃動,扭轉。扭到什麼程度呢?扭不動的時候,就是過頭了,稍微回一下即可。
肩:可以聳和晃,這個基本不會過頭,一般人的肩關節差不多都銹死了,先活動開再說。
肘:在大多數情況下,只要不高於肩,只管往上抬。
(廣告)
文章來源:六月丹田轉,轉載請聯繫原作者授權
TAG:太極taich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