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國產刻蝕機很棒,但造晶元只是「配角」

國產刻蝕機很棒,但造晶元只是「配角」


  來源:科技日報


  近來有網路媒體稱,「中微半導體自主研製的5納米等離子體刻蝕機,性能優良,將用於全球首條5納米晶元製程生產線」,並評論說「中國晶元生產技術終於突破歐美封鎖,第一次佔領世界制高點」「中國彎道超車」等等。


  中微公司的刻蝕機的確水平一流,但誇大闡述其戰略意義,則被相關專家反對。刻蝕只是晶元製造多個環節之一。刻蝕機也不是對華禁售的設備,在這個意義上不算「卡脖子」。


  首先,外行容易混淆「光刻機」和「刻蝕機」。光刻機相當於畫匠,刻蝕機是雕工。前者投影在矽片上一張精細的電路圖(就像照相機讓膠捲感光),後者按這張圖去刻線(就像刻印章一樣,腐蝕和去除不需要的部分)。


  光刻機是晶元製造中用到的最金貴的機器,要達到5納米曝光精度難比登天,ASML公司一家通吃高端光刻機;而刻蝕機沒那麼難,中微的競爭對手還有應用材料、泛林、東京電子等等,國外巨頭體量優勢明顯。


  「中微的等離子刻蝕機這幾年進步確實不小,」科技日報記者採訪的一位從事離子刻蝕的專家說,「但現在的刻蝕機精度已遠超光刻機的曝光精度;晶元製程上,刻蝕精度已不再是最大的難題,更難的是保證在大面積晶圓上的刻蝕一致性。」


  該專家解釋說,難在如何讓電場能量和刻蝕氣體都均勻地分布在被刻蝕基體表面上,以保證等離子中的有效基元,在晶片表面的每一個位置實現相同的刻蝕效果,為此需要綜合材料學、流體力學、電磁學和真空等離子體學的知識。


  該專家說:「刻蝕機更合理的結構設計和材料選擇,可保證電場的均勻分布。刻蝕氣體的饋入方式也是關鍵之一。據我所知,中微尹志堯博士的團隊在氣體噴淋盤上下過不少的功夫。另外包括功率電源、真空系統、刻蝕溫度控制等,都影響刻蝕結果。」


  另外,該專家也指出,刻蝕機技術類型很多,中微和他們的技術原理就有很大區別,至於更詳細的技術細節,是每個廠家的核心機密。


  順便一提:刻蝕分濕法(古代人就懂得用強酸去刻蝕金屬,現代工藝用氟化氫刻蝕二氧化硅)和干法(如用真空中的氬等離子體去加工矽片)。「濕法出現較早,一般用在低端產品上。干法一般是能量束刻蝕,離子束、電子束、激光束等等,精度高,無污染殘留,晶元製造用的就是等離子刻蝕。」該專家稱。

  上述專家稱讚說,尹博士以及中微的核心技術團隊,基本都是從國際知名半導體設備大廠出來的,尹博士原來就在國外獲得了諸多的技術成就。中微不斷提高改進,逐步在晶元刻蝕機領域保持了與國外幾乎同步的技術水平。



  在IC業界工作多年的電子工程師張光華告訴科技日報記者:「一兩年前網上就有中微研製5納米刻蝕機的報道。如果能在台積電應用,的確說明中微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但說中國晶元『彎道超車』就是誇大其詞了。」


  「矽片從設計到製造到封測,流程複雜。刻蝕是製造環節的工序之一,還有造晶棒、切割晶圓、塗膜、光刻、摻雜、測試等等,都需要複雜的技術。中國在大部分工序上落後。」張光華說,「而且,中微只是給台積電這樣的製造企業提供設備,產值比台積電差幾個數量級。」


  科技日報記者發現,2017年開始網路上經常熱炒「5納米刻蝕機」,而中微公司一再抗議媒體給他們「戴高帽」。

  「不要老把產業的發展提高到政治高度,更不要讓一些新聞人和媒體搞吸引眼球的不實報導。」尹志堯2018年表示,「對我和中微的誇大宣傳搞得我們很被動……過一些時候,又改頭換面登出來,實在讓我們頭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浪科技 的精彩文章:

嫦娥四號著陸器、巡視器今日進入月夜休眠模式
你媽說你玩手機玩傻了,是真傻了嗎?

TAG:新浪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