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in fimo:研究中專門用來指稱糞便環境的新術語

in fimo:研究中專門用來指稱糞便環境的新術語

以屎為鑒!是時候給糞便正名啦。


糞便中包含許多有價值的科學信息。以健康的人體而論,它們很大程度上(75%)由水組成,儘管具體情況因人而異——素食者的糞便含水量較高。而據估計,每克濕糞便中有近1000億個細菌。


曾有研究針對無氧條件下收集到的新鮮糞便(因為氧氣可以損害某些類型的細菌),發現幾乎有50%的細菌存活。不同類型的細菌會影響到糞便樣品的硬度或鬆散程度。例如,可以在口腔,陰道和腸道中發現的普氏菌(Prevotella)細菌更常見於「軟屎」中。

通過分析糞便,研究人員監測微生物,追蹤活性酶或尋找DNA,收集反映整體健康狀況的信息數據。


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的微生物學家Aadra Bhatt認為,既然糞便如此重要,那麼就應該為此類研究環境起一個名字——為了指稱有機生命體的內部,我們使用「in vivo」,而體外環境則使用「in vitro」(在培養皿中進行的研究)。


經過一番語言挖掘之後,她和兩位同事決定將屎內環境命名為「in fimo」。這個術語來自fimus,是表示糞便或排泄物的幾個拉丁詞之一。 Bhatt說,他們沒有選擇更加常見的「in feces」,因為feces這個詞缺少厚重的歷屎感——最初是指葡萄酒桶中的渣滓。


她和她的同事們在12月13日的《胃腸病學》Gastroenterology網路版上的一篇論文里,發表了他們的論點,同時為了開風氣之先,已經在會議和研討會上使用了in fimo一詞。 Bhatt說,相較於搞科研和寫論文的艱苦過程,提出並推廣術語真是「令人愉快的工作——而且我們發明的術語也很簡潔,大家快來使用吧」。她希望這個術語能夠在科學辭彙中佔據一席之地。

本文譯自 sciencealert,由譯者 majer 基於創作共用協議(BY-NC)發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煎蛋 的精彩文章:

接種輪狀病毒疫苗的意外收穫
女性的大腦比男性年輕近4歲

TAG:煎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