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加強基礎研究投入需要重視的關鍵問題

加強基礎研究投入需要重視的關鍵問題

當前我國基礎研究投入仍存在多元化投入格局尚未形成、競爭性支持比例偏高、企業基礎研究投入普遍偏低等現象,課題組建議要進一步釐清基礎研究活動範疇和主要載體,明確大學與國立科研機構的使命和定位,客觀認識當前企業基礎研究投入動力與實力、基礎研究投入的政府聯合治理等關鍵問題。

■郭雯 康小明 呂秋培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科技創新能力迅速提升,在基礎研究領域陸續取得了一批重大原創性科研成果。中國科技創新正在由跟跑為主向更多領域並跑、領跑並存的新階段轉變,從模仿追趕向自主開闢新方向、新領域轉變。

日前,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創新政策研究課題組對16家在基礎研究方面具有代表性的大學、科研機構、重點企業及地方政府,進行了調研訪談。調研發現,當前我國基礎研究投入仍存在多元化投入格局尚未形成、競爭性支持比例偏高、企業基礎研究投入普遍偏低等現象。針對這些問題,課題組建議要進一步釐清基礎研究活動範疇和主要載體,明確大學與國立科研機構的使命和定位,客觀認識當前企業基礎研究投入動力與實力、基礎研究投入的政府聯合治理等關鍵問題。

釐清基礎研究投入統計口徑,客觀認識我國基礎研究投入強度

國際上普遍採用雙重系統支持基礎研究,既包括對從事基礎研究機構支持的穩定性經費,也包括以項目形式獲取的競爭性經費。以機構式支持方式對基礎研究予以穩定支持是國際普遍採用且主要採用的方式。而機構式支持主要是以事業費切塊用於支付科研人員、技術人員和輔助人員的工資,標準設備、支持系統以及一些基本設施的建設、維修和運行費用等。目前,發達國家基礎研究經費佔研發經費的比例普遍維持在15%~20%之間,有的甚至更高。而我國基礎研究占研發經費的比重長期維持在5%左右,主要是指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大科技計劃等基礎研究項目的凈投入,並未包含穩定撥付給科研機構的人員經費、公用事業費,大學的「雙一流」經費、部分教育支出經費等。如果把給高校和科研機構的事業費算進去,投入比重就遠不止5%了,有可能翻番。因此,加強對基礎研究的機構式穩定支持,將基本運行經費納入基礎研究統計範疇,將更合理地體現我國對基礎研究的實質性投入。

順應現階段科技創新活動基本規律,加強對國家戰略導向基礎研究活動的支持

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和跨界融合,使基礎研究進入大科學時代,許多重大科學問題研究需要通過組織大科學計劃或大科學工程完成。創新活動也不再是簡單地從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到試驗發展的線性過程,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的邊界日益模糊,技術創新的周期日益縮短。

《國務院關於全面加強基礎科學研究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促進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融通創新發展,著力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同時,中國科技創新正在由追趕、模仿向引領、自主轉變,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更需要將國家需求和前沿科學問題有機結合,圍繞國家戰略任務導向選准科學問題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更加凸顯。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簡稱OECD)已將基礎研究細化為純基礎研究和定向基礎研究。定向基礎研究的實施,則是以國家戰略任務為導向,形成針對當前或未來問題技術解決方案的知識基礎。

因此,現階段對基礎研究活動的支持,在以自由探索驅動的純基礎研究活動之外,要加強對以國家重大戰略任務為導向的基礎研究活動的支持和此類基礎研究載體建設,如設立國家實驗室、建設國家科學中心、部署大科學裝置等。

穩定性支持與競爭性支持的選擇,要遵循大學及科研機構的定位和使命

目前大學及國立科研機構普遍存在競爭性經費佔基礎研究經費較高的現象,這也是當前專家學者廣泛認同的觀點。如2017年,被調研的大學及科研機構競爭性經費普遍占基礎研究經費70%以上。但如何判斷穩定性支持與競爭性支持的合理比例,如何選取穩定性支持的對象,關鍵還要遵循大學和科研機構的使命與定位。

大學是從事基礎研究的主要載體,尤其是自由探索性前沿基礎研究更需要長期穩定的經費支持,從而引導學科發展和促進高水平人才培養。國立科研機構要平衡好承擔國家重大科技計劃和完成國家任務導向基礎研究的關係,對於從事純基礎研究或以國家戰略任務為導向的國立科研機構,應建立機構式穩定支持的保障機制,避免以獲取競爭性經費為主要生存方式,影響到科學工作者長期穩定的知識積累和專心致志的全力投入。

激勵企業基礎研究投入 更需要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

雖然當前我國企業對技術創新需求迫切,但企業總體對基礎研究的投入比例還非常低。被調研的兩家行業龍頭領軍企業,每年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比重僅為1%,基礎研究投入則更少,稅收減免會為企業創造更多的利潤收入,但能否將這些收入再投入到研發或是基礎研究,更需要以普適性的政策體系營造良好的企業創新環境。

改善創新環境,還需要採取一些真正為企業減負的措施,如降低增值稅率、減少社會保障成本等;為企業引進人才創造良好的落戶、住房、子女教學、醫療等配套環境;簡化課題申請管理和評價手續,建立目標導向的科研項目評價機制等。

加強基礎研究是系統工程,需要財政部、科技部、教育部等的協同治理

加強基礎研究不僅要關注投入力度問題,還要關注投入結構、投入方式、投入主體、高精尖人才培養與引進等問題。這涉及科技、經濟、教育等多領域,需要多個政府部門的協同治理。需要協調好以競爭性經費部署國家重大科技計劃和穩定性機構支持基礎研究的關係;創新各部委之間、部委與地方政府之間、政府部門與私營部門之間的聯合投入機制;探索建立滿足基礎研究需求的高精尖人才培養體系;構建寬鬆包容的科研績效考評體系和相應的人才聘用與評價體系;協同各部門營造良好的企業創新環境政策體系等。

(作者單位: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日科學 的精彩文章:

矯治問題少年,學校並非一無可為
環境部:空氣重污染預報準確率近100%

TAG:今日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