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日軍「三八大蓋」,一彈打穿兩個人,是怎麼做到的

日軍「三八大蓋」,一彈打穿兩個人,是怎麼做到的

明治維新之後,日本廢除了武士制度,開始創建國家性軍隊,從此日本陸軍的武器裝備開始制式化。甲午戰爭中,日本人從清軍手中繳獲了大量外國步槍,發現這些步槍比日本國產要好得多。於是日本仿造了德國的88式步槍,設計製造出三零式步槍,這款步槍是三八式步槍的原型。

1903年,日本全軍已經換上了三零式步槍,但是次年的日俄戰爭,日軍卻因為這款武器吃了大虧。原來三零式步槍的耐風沙能力太差,導致它故障頻發。日本軍部對這問題很重視,開始對三零式步槍進行改進。三零式改進後結構更簡單,性能更可靠。除此之外,步槍的槍機加了防塵蓋,防止灰塵、泥土進入槍機。

通過改進後的步槍,定型生產於明治三十八年,所以就叫三八式步槍。此槍的防塵蓋很明顯,因而俗稱「三八大蓋」。這款步槍採用自動式自拉槍機,彈匣容彈量為五發,槍長127.6厘米。如果加上刺刀可達到166厘米左右,這長度比一般裝刺刀的步槍要長,抗戰時期日軍拼刺刀優勢很大。

此外,三八大蓋有效射程可達800米,而且它還追求2400米的最大射程。它的彈道略微低深,故而精準度較高,它採用的是6.5毫米小口徑尖頭彈。這樣一來,射出去的子彈就飛得很平穩,擊中目標後往往一穿而過,在近距離射擊時還容易出現打穿兩個人的情況。日軍拼刺刀時關閉保險,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擔心子彈會射穿人體後誤傷自己人。

日軍的三八大蓋的後坐力小,受過嚴格訓練的日本士兵使用三八大蓋,能射殺300米內的單體目標和700米內的集群目標。日軍提倡用遠距離高精度射擊逐個消滅對方的有生力量,而不是用密集的火力戰勝對方。

這也是二戰期間日軍沒有大量裝備衝鋒槍的原因,而到了二戰後期日軍的兵員素質大大降低,在太平洋戰場面對美軍的強大火力時,三八大蓋的劣勢也逐漸暴露出來。從1905年到1945年,三八大蓋在日軍中服役長達40年時間。不過三八大蓋在中國並沒有被淘汰,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有的士兵仍在使用三八大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兵說 的精彩文章:

美國「退群」,俄羅斯壓力劇增,再來一次「古巴危機」?

TAG:兵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