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珏:「一帶一路」建設中的低碳能源合作
中國提出的減碳排放量的目標是:2020年和2030年將單位GDP碳排放比2005年水平下降45%和65%。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中國能源「十三五」規劃提出2020年將非化石能源消費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重佔到15%以上,天然氣比重提高到10%,煤炭消費比重下降到58%以下。根據BP統計,2017年中國非化石能源消費為13.6%,比上年提高0.8個百分點;天然氣消費比重6.6%,比上年提高0.7個百分點;煤炭消費比重60.4%,比上年下降1.6個百分點。按此速度,從2018到2020年這三年時間中,非化石能源消費和煤炭消費佔比目標都可完成,但天然氣消費佔比目標的實現需加快步伐。
中國天然氣已探明儲量並不豐富,[1]需進口滿足需求缺口。根據BP統計,2017年中國天然氣儲量5.5萬億立方米,為世界天然氣儲量的2.8%,儲存比36.7。該年天然氣生產1492億立方米,消費2404億立方米,缺口912億立方米。2017年中國管道天然氣進口394億立方米,比上年增加34億立方米;液化天然氣進口526億立方米,比上年增加167億立方米。[2]從圖1可見,近十年中國天然氣生產和消費之間的缺口越來越大,由此也導致中國天然氣對外依存度上升。
根據中國國家能源部統計數據,2017年中國能源對外依存度,石油約68%,天然氣39%。[3]中國管道天然氣進口主要來自土庫曼,此外也來自烏茲別克、哈薩克和緬甸;液化天然氣主要來自澳大利亞、卡達、馬來西亞、美國等眾多國家,這些國家大部分都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在「一帶一路」建設中,能源合作是重要內容之一,這些年的合作項目涉及到能源基礎設施建設、能源技術研發、煉油廠或礦山的投資等多個方面。根據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信息部的數據,截至2018年5月,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19個國家40多個重大能源項目進行直接投資,其中電力投資超過1700億美元,油氣等領域投資超過900億美元。此外,中國還參與沿線25個國家的煤電項目,總裝機超過25萬兆瓦。[4]這些項目幫助沿線發展中國家解決了電力不足、技術落後、能耗低效等問題,給當地人民帶來了好處。中國也通過與一些國家的能源合作,投資當地油氣田的開發,進口所需要的能源。能源的國際合作帶來中國石油和天然氣進口量的顯著增長和進口來源地的多元化。
如圖2所示,從2012年至2017年中國油氣進口呈現出如下特點:第一,這一期間無論石油還是天然氣進口量都在不斷增加。第二,石油進口來源地出現多元化。早先石油進口來源地局限於少部分地區的結構被改變,來自中東、非洲、歐亞地區的石油進口比重有所下降,中南美洲、北美、歐洲比重上升。第三,天然氣進口增加或擴大部分主要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雖然這一時期歐亞地區(主要是土庫曼)通過管道對華出口天然氣數量不斷增多,但亞太地區(如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等國)對華液化天然氣供應的迅速增加,中國從亞太地區進口的天然氣數量迅速超過從歐亞地區進口的數量。[5]
具體說,從石油(原油和石油產品合計)看,2012—2017年中國進口石油從3.5億噸增加到5.1億噸,增長43.0%。其中,來自中東、非洲、歐亞(中亞獨聯體國家)、中南美洲、北美(主要來自美國)、歐洲的石油增長10.9%至1510%不等。從天然氣看,2012—2017年中國天然氣進口從414億立方米增加到920億立方米,增長122.2%。其中,從亞太、歐亞、中東天然氣進口增長37.7%—282.1%不等。
應該看到,石油、天然氣都是化石能源(雖然天然氣屬清潔能源),隨著不斷開採,終會耗盡。而隨著發展中國家自身經濟的發展,對中國的能源資源的出口也會逐漸減少,為此能源合作需要拓展到新能源領域。雖然中國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煤炭消費還佔據相當大的比重,但中國在清潔能源的發展上已是引領者,在光伏生產和裝機、風電裝機、核電在建數量、能效改善、以及電動汽車保有量方面,均在世界各國中名列前茅。2017年初,中國宣布到2020年投入3600億美元發展可再生能源,取消85座火電廠的修建計劃。世界能源領域的發展趨勢是低碳能源、可再生能源的開發與利用,因此「一帶一路」建設中,中國與沿線國家低碳能源的國際合作潛力實際上很大。
目前,中國與沿線國家的能源合作內容已經涉及到低碳能源的合作。從已有的部分合作及成果看,中國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如巴基斯坦、烏克蘭、俄羅斯、馬來西亞、寮國等國,幫助當地建設水電站、太陽能電站、風電站,投資頁岩氣開發,進行核能技術合作等。(見表1)
根據國家信息中心網站報道,中國自主三代核電技術也在積極地開拓俄羅斯、哈薩克、巴基斯坦、伊朗等市場。根據報道。[6]中國每年對國內可再生能源的投入超過1000億美元,是美國國內可再生能源投資的兩倍,中國對境外可再生能源投資320億美元,高於所有國家。顯然,中國與沿線國移家在低碳能源領域合作潛力無限。在此,本文對「一帶一路」國際能源合作和對外援助工作提出幾點建議:
第一,拓展國際能源合作夥伴。不僅注重於石油、天然氣等資源豐富國家之間的國際能源合作項目,也應注重與資源匱乏國家開展新能源合作,由此擴大中國新能源技術的推廣,幫助當地解決能源不足問題,並帶動中國新能源設施和產品的出口。
第二、拓寬國際合作內容。將國際能源合作擴展到產業合作、科技合作、教育合作等多個相關領域。能源合作包括合作投資開發或建設油氣田、礦山,建築水電站、發電站、核電站;與能源相關的產業合作包括新能源汽車開發、新能源電池開發、新能源設備或零部件製造、電氣化道路設施建設、新能源發電併網、舊電網改造合作等諸多領域;能源領域的科技合作包括節能減排技術的研發合作;教育合作包括對能源企業人員培訓、派遣人員到合作企業實習、出國留學等。通過多渠道合作,推進能源領域的技術交流,促進企業國際化進程,以及企業品牌重塑。
第三,深化對外援助內涵。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援助的內容不應只強調資金投入,還應重視技術援助、人員培訓、經濟可持續發展理念和技術創新理念的輸入。通過資金援助和技術援助幫助那些傳統能源資源匱乏國家建立起太陽能、風能、核能或水能發電站;通過人員的培訓和發展理念的輸入,幫助當地人掌握管理新能源設置的能力;通過當地項目的建成和當地經濟的發展,拉動援助國與被援助國貿易規模,比如中國新能源設備、產品的出口,石油、天然氣等資源能源產品或其他物產的進口。
第四,開展與沿線發達國家、新興經濟體國家之間的能源技術合作或新能源汽車合作。「一帶一路」指陸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海上絲綢之路,沿線的國家眾多,主要為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國家,但也有發達國家,比如澳大利亞、紐西蘭、歐洲國家。這些國家技術較為發達,但國內市場相對狹小,希望在中國市場生產和銷售產品。為此,中方可以通過合資的形式學習西方先進技術。同樣,中國在新能源領域和新能源汽車領域,一些技術國際領先或較為領先,可以通過與新興經濟體國家之間的合作,擴大市場規模。比如,2018年中國吉利汽車公司已經與馬來西亞寶騰公司建立戰略合作,吉利投入資金、技術和產品,通過占股一半,寶騰占股一半的方式合作生產,幫助寶騰公司提升在本土的創新能力,同時也完善自己的新能源汽車技術,利用寶騰公司已有的銷售渠道,拓展國際市場。這種互利共贏的模式值得推廣。
注釋:
[1]這裡指常規天然氣資源,而就頁岩氣資源看中國十分豐富,但目前開採的技術難度和成本很大。
[2]BP,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June 2018.
[3]《稱擴大進口可優化中國能源結構 實現互惠共贏》,國家能源網,2018年5月21日。
[4]景春梅:《在一帶一路倡議下構件國際能源合作平台》,《中國能源報》2018年5月28日。
[5]值得注意的是,從2014年開始緬甸向中國輸出管道天然氣。2004年中方向緬甸提出建設中緬油氣管道,這條不經過馬六甲海峽,從西南地區將油氣輸送到中國的油氣管道不僅具有戰略意義,也具有經濟意義。經過兩國六年的談判,2010年該項目開工建設。根據中緬兩國協議,按照緬甸需求和消化能力,緬甸可分輸總輸氣量中20%。截至2018年3月底,中緬天然氣管道下截天然氣約24億立方米,這些天然氣主要輸往緬甸三個發電站,為緩解該國電力緊張局面,推動當地經濟發展和提高人們生活質量做出貢獻。
[6]姜克雋、喬納森·韋策爾:《中國的再生能源革命》,世界報業辛迪加網站,2017年8月21日。
(作者繫上海財經大學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寧夏第三屆哲學社會科學突出貢獻獎和第十四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評獎通知
※孫文青抗戰時期書信考釋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