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沙僧和豬八戒為什麼成不了佛?佛祖的點評說他們少了一樣東西

沙僧和豬八戒為什麼成不了佛?佛祖的點評說他們少了一樣東西

歷時十四年,取經隊伍抵達西天,師徒五人都得了正果,唐僧和孫悟空成佛,沙僧、豬八戒和白龍馬成菩薩。豬八戒對此很不滿意,當眾提出抗議,如來說:「蓋天下四大部洲,瞻仰吾教者甚多,凡諸佛事,教汝凈壇,乃是個有受用的品級,如何不好!」難道豬八戒西天取經就是為了享盡天下供品?這不能不說是對他的諷刺和挖苦。

很多讀者也有豬八戒一樣的想法,唐僧就不說了,兄弟四人,為什麼只有孫悟空成佛了?他雖然降妖除魔功勞很大,可他一路上和唐僧爭執不斷,光是撂挑子不幹就有二次,始終和唐僧保持統一戰線的豬八戒和沙僧怎麼就不如他呢?

佛祖論功行賞時,對他們一一進行了點評,玄機就在其中。豬八戒是「因汝挑擔有功,加升汝職正果,做凈壇使者」,沙僧是「登山牽馬有功,加升大職正果,為金身羅漢」,孫悟空呢?很多人只看到了「煉魔降怪有功」,卻忽略了前面的一句話「喜汝隱惡揚善」。

「挑擔」「牽馬」「煉魔降怪」只能算是苦功,隨便換個人,比如說牛魔王、黑熊精,都能幹,甚至幹得更好,而「隱惡揚善」才是真正的功勞,佛祖很喜歡,因為這對傳播佛法,擴大佛教影響功勞很大,所以孫悟空才能得成佛。

就拿比丘國為例,聽說國王要用一千一百一十一個小兒的心肝做藥引,唐僧師徒的反應截然不同:

唐僧是「昏君,昏君!為你貪歡愛美,弄出病來,怎麼屈傷這許多小兒性命!苦哉,苦哉!痛殺我也!」

這是發自肺腑的心痛和難過,對於殘忍的惡行,唐僧的表現證明他是一個心有善念的人,只是苦於沒有能力降妖。

豬八戒是「他傷的是他的子民,與你何干!且來寬衣服睡覺,莫替古人耽憂。」

典型的「事不關己,高高掛起」,豬八戒的自私和無情展現地淋漓盡致。

沙僧是「師父且莫傷悲,等明早倒換關文,覿面與國王講過。如若不從,看他是怎麼模樣的一個國丈。或恐那國丈是個妖精,欲吃人的心肝,故設此法,未可知也。

沙僧話說得很漂亮,但本質上和豬八戒一樣,只是更圓滑事故一些。

只有孫悟空立場堅定,態度鮮明地表示「斷不教他傷了那些孩童性命」

比丘國的故事發生在第七十八回和七十九回,取經基本接近尾聲,沙僧和豬八戒竟然還是這樣一個態度,十四年取經路豈不是白走了?難道到這個時候,他們還不明白隱惡揚善才是取經的根本目的?

顯然,八戒和沙僧的目的很簡單,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出工不出力,儘早趕到西天才是他們最關注的事,他人的性命與他們何干。苦勞不等於功勞,因為有些人從來就沒有打算立功,只是抱著熬日子的想法蹭點苦功而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薦小說 的精彩文章:

楊過戴了十六年的面具,他是怕見誰?這個人他是躲不過去的
原來,取經路上這個凡人也有幸騎過白龍馬,但為何白龍馬沒反抗?

TAG:看薦小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