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閑讀」有理

「閑讀」有理

「閑讀」有理

「閑讀」有理

據說,《資治通鑒》的作者司馬光惜書如命,每次看書之前,他都會反覆擦洗桌面,除凈灰塵,鋪上薄毯,然後才肯把書平放在上面畢恭畢敬地閱讀。每看完一頁,他都會先用大拇指輕輕地捏起書邊,再慢慢地一翻而過,幾十年如是。凡是他讀過的書,毫無褶皺的痕迹。讀書如此嚴肅的人,在古代比比皆是。但凡家境較為優越的讀書人,捧書閱讀之前,必先沐浴凈身,在他們看來,這是必不可少的讀書程序。同樣不能省略的還有焚香,在香霧繚繞的書房裡讀書,實在不失為一種享受。讀書,讀到這樣的高度,讓後人只有仰視的份,以至於,今天許多人每每說起讀書,雖然沒有達到「沐浴焚香」的地步,也必然是「泡一盞香茗」。

這樣讀書,雅是雅到了極致,不過,我的感覺,是不是太累了?更何況,許多時候,凡俗之人,也沒有這般條件。用一種閑散的心態,也一樣能夠享受讀書的快樂。現在的人為什麼不太喜歡讀書,這固然有許多因素,不過,與我們所宣揚的讀書太苦太累是不是也有一點關係?動輒就是頭懸樑錐刺股,哪個還想讀書?哪個還敢讀書?其實,對讀書這件事,也並不是所有的古人都是那樣鄭重其事。北宋文壇領袖歐陽修強調「馬上、枕上、廁上」,固然可以被我們升華為「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但是,換一個角度看,這或許也有「不必太嚴謹」的意思,特別是「枕上讀書」,讓我想到許多年前看到的一段話,「入睡前,在床上找書;醒來後,在書中找我」。這樣讀書,比沐浴焚香什麼的,是不是更有些草根的悠閑?

閑讀之趣,不只閑在讀,也閑在書。

能夠「治天下」的書必然不是泛泛之流,所以,名家們一列書單,多是《論語》、《詩經》、《史記》、《女神》、《吶喊》、《紅樓夢》、《西方哲學史》、《純粹理性批判》、《悲劇的誕生》、《百年孤獨》……

這些書,無論是「形」還是「神」,都是如此的厚重,能「拿得起讀得下」的人,恐怕不多,「讀得通」、「讀得懂」的,則更可想而知了。讀書讀到這一地步,對其敬而遠之直至避之唯恐不及也是情理之中。據說,在英國,明智的家長與教師從不讓孩子過早地接觸他們的「國寶」——莎士比亞戲劇,莎翁的作品太厚太重了,小小的孩子,他們哪裡承受得起?一旦對讀書心存畏懼,不要說《哈姆萊特》,也許連《哈利·波特》都不想讀了。

那麼,讀一讀閑書吧。所謂閑書,在我看來,應該是非主流作品或者邊緣作品,又如《名勝古迹楹聯選》、《十萬個為什麼》、《語林趣話》、《昆蟲記》之類。它們著眼於生活中的某一點,看似東扯西拉,不著邊際,實則深入淺出,娓娓道來。不要輕視這些書所介紹的點滴與瑣細,很多點滴與瑣細,我們自以為瞭然於胸,其實,最多也就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比如,為什麼標準的窨井蓋都是圓形的呢?為什麼我們把那種不分青紅皂白的想法與做法說成是「不管三七二十一」而不是說「不管四七二十八」呢?「魯冰花」是不是一種花呢?想破了腦袋也想不出的答案,可能就藏在閑書里。

閑書,似乎還應該包括地圖。記得一位名人說過,看地圖,就等於坐在家中免費週遊世界。如今的世界,已經是地球村了,打開電視與電腦,地球上每一個角落所發生的事情都會展現在我們的眼前,可惜的是,我們對這個「村莊」了解得並不多,因此,明明就在自己的眼前,我們卻不知道那到底是在「地球村」中的哪個地方。

「治天下」之人,畢竟是極少數,芸芸眾生中,多是些凡夫俗子,不作「無聊」之事,又怎遣有涯之生?其實,讀閑書也並非完全是打發時間,沈從文先生就喜歡讀閑書,讀著讀著,竟然「讀」出一部《中國服飾史》,填補了中國文化中的一項空白。讀閑書,只要你讀得好,同樣也能治天下呢。

如需參與古籍相關交流,請回復【善本古籍】公眾號消息:群聊

歡迎加入善本古籍學習交流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善本古籍 的精彩文章:

梁啟超力薦書:《荀子》《韓非子》《左傳》《漢書》
梁啟超 教你辨識偽書

TAG:善本古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