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春天,此癌症最多發,如果忽視了,後悔莫及

春天,此癌症最多發,如果忽視了,後悔莫及

立即加星標★每天看好文

1

癌症也是季節性病?

進入春季,氣溫變化無常,人體的生理機能及新陳代謝進入極度紊亂狀態,這時人體的免疫力和抵抗力降低。本來以為只是多得點感冒等小問題,其實有一種癌症在這樣的日子裡也最容易盯上我們中老年人,尤其是40歲以上的男性朋友。

這種春季多發癌就是:腸癌。日前金陵晚報記者程曉從南京市中醫院老年病科了解到,這段時間老年人癌症高發,尤其是腸癌。老年病科主任高曌表示,一旦發現大便發黑、變細,儘快去醫院檢查。

2

痔瘡與腸癌的區別

春天氣候乾燥,早晚溫差大,體內調節功能容易紊亂,很容易出現便秘的情況,加上春節期間難免暴飲暴食,油膩辛辣食物吃的多,老人動的少,這個時節痔瘡的確容易「發飆」。很多人以為大便有血是痔瘡複發了,不過有一種情況可能並非如。

72歲大爺錯把腸癌當痔瘡

據《金陵晚報》報道:

「痔瘡老毛病了,自己塗點葯,吃清淡點就好了,非要拉我來醫院。」72歲的張大爺即使到了醫生面前還一直嘀咕著。

因為便血多日,張大爺被兒子帶到醫院檢查,經腸鏡檢查後發現他肛門內有一個表面已潰爛的腫塊。經進一步病理檢查後,張大爺被確診為直腸癌。

張大爺的兒子說,老人已經便秘和腹瀉交替幾個月了,伴隨著少量便血,因為此前老人患有痔瘡,所以也沒特別注意,春節後出血嚴重,所以家人趕緊將老人送來醫院檢查,沒想到卻是癌症。

來源:金陵晚報記者程曉

金陵掌上醫生

痔瘡的癥狀和腸癌的癥狀,還是有所區別的。

痔瘡與腸癌的區別

1

觀便血

便血是痔瘡和腸癌都有的癥狀,區別在於痔瘡的便血通常是鮮紅色,附在糞便表層,也有可能是大便前後滴血,嚴重時呈噴射狀。

而直腸癌則是大便帶血,通常同時混有黏液或膿液,顏色比痔瘡的出血顏色暗一些。

2

腸癌的其他癥狀

此外,直腸癌時,排便習慣也會發生改變,比如大便變細、次數增多,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等。直腸癌患者還會出現腹部不適、脹痛等。

家裡一級親屬有結直腸癌史者的人、有腸道腺瘤或息肉史的人、40歲以上的男性尤其是肥胖者,都是腸癌的高危人群。

為什麼春季容易發大腸癌?

春季肝氣升發,若養生不好,傷肝則會使肝氣內郁,或使肝氣升發太過,導致邪氣入侵,誘發腫瘤,所以春季是一個腫瘤易發的季節,有過腫瘤病史的病人也容易在此時複發舊疾。

今年春節後,天氣變化快,常常前後相差幾度甚至十來度,而此時人體皮膚開始疏泄,對寒意抵抗能力減弱,所以外邪容易入侵。

預防「季節性」腸癌

飲食跟上來

腸癌可以說完全是吃出來的病,高脂肪低纖維飲食是大腸癌的危險因素,這類人群大便中厭氧菌增多,食物中纖維素缺乏,大便量減少,導致腸中致癌物濃度上升,腸癌的慢慢找上了我們。

1

喝酸奶

專家建議,愛吃肉的人最好經常喝酸奶,酸奶富含乳酸菌,可以抑制腸道有害菌的繁殖,是預防大腸癌非常有益的成分。新經絡公眾號提示:平時喜歡吃煎炸食物的人也應該多飲酸奶。

每天飲用300毫升酸奶,既補充了鈣,還可以降低患腸癌的風險。

2

膳食纖維

當然,除了喝酸奶,膳食纖維也不可少。不過膳食纖維這個東西雖然能幫人清掃腸道,也會增加腸道蠕動的負擔,不宜多吃,吃多了也會導致便秘、增加腸道負擔。

美國防癌協會推薦每人每天攝食30~40克膳食纖維,我國推薦的標準是每日膳食纖維3O克。

30克膳食纖維怎麼計算?一般來說,大約等同於10個蘋果、19根香蕉、2千克芹菜、6個番茄等。

當然,我們不可能光攝人這些食物,那麼就需要在日常飲食中多添加富含纖維素的食物,玉米、小米、大麥、小麥皮(米糠)和麥粉(黑麵包的材料)等雜糧食物纖維含量較多,蔬菜中的胡蘿蔔、四季豆、豌豆、薯類等也是富含纖維素的食品。

3

走出戶外散步1小時

春天陽光很好,大家一定要走出戶外去多動動,不但添補鈣質,還能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是大腸癌的獨立危險因素,體力活動過少是大腸癌的危險因素。新經絡公眾號提示:每天慢跑30分鐘者患大腸癌的概率降低,如果不能慢跑的也可以選擇散步1小時來加大運動量。

都知道感冒是季節性病,癌症也是有季節性傾向的,趕緊告訴身邊你愛的朋友們吧!

記得底部隨手點好看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7點養身 的精彩文章:

大年初五:一杯水+一碗湯,甩掉疾病,健康到明春

TAG:7點養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