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不能給《流浪地球》打一星?
今年春節檔最大的贏家非《流浪地球》莫屬,不僅刷新了國產電影票房最快突破 20 億的記錄,豆瓣評分也一直保持在 8 分以上,直到近幾天才回落到 7.9 分。
《流浪地球》票房已經突破 27 億,位列中國電影票房史第六
如無意外,《流浪地球》會像去年的《紅海行動》一樣實現口碑票房雙豐收,可一大波「一星評論」卻將這部電影推向另一個風口浪尖,讓網友分裂成了兩個站隊互懟的陣營。
這些一星評論既是給《流浪地球》的,也是給豆瓣的。你在豆瓣給《流浪地球》打一星,我就到應用商店給豆瓣刷一星。
這場爭論的焦點也逐漸遠離了電影本身,那些一星評論成為站隊的選票,是價值觀和立場最直接粗暴的體現。
犯我《流浪地球》者,雖遠必誅,這樣的情節也曾在《戰狼 2》上演,從這個角度看,《流浪地球》確實可以說是「太空版戰狼」。
誰在打一星
在《流浪地球》正式上映前,其實已經舉辦過多場點映。提前看過電影的影評人幾乎無一例外的都給出了好評,電影也得到了原著作者劉慈欣的認可,大劉認為「即使以美國科幻電影的標準,在各方面也都達到了一流水準」。
此時在豆瓣上其實已經出現了不少一星評論,比如下面這條被頂得最高的短評,認為這部電影被賦予了太多感情分,但這些一星評論在微博和微信等主流社交媒體上還沒什麼聲浪。
真正讓「一星黨」和「五星黨」揭竿而起的,是大年初一發表在豆瓣上的一篇影評——《流浪地球,不及格》,作者從科學設定、劇本、表演和價值觀等點評了《流浪地球》,認為這是一部嚴重不及格的電影。
這篇影評也引發了巨大爭議,從「點贊」和「踩」的數量就可見一斑。3 萬多條評論里,有認為《流浪地球》開啟了中國科幻電影元年的,有人表示看到吳京就沒有看的慾望,還有不少用戶要求豆瓣約束這種「無腦黑」……
這些爭論很快蔓延到全網,如果說《流浪地球,不及格》還是在討論電影質量本身,後來更多的一星評論則在表達對愛國情懷和吳京的反感,甚至已經不需要任何原因。
有人盤點了豆瓣上《流浪地球》上的一星評論,畫風是這樣的:
為了給《流浪地球》打一星,甚至還有豆瓣用戶將一開始給電影打五星,在獲得高贊後突然改為一星。
某位豆瓣用戶解釋將「四星改一星」的原因」
這抓住了豆瓣評分機制的一個漏洞:當用戶修改評分,原來點贊的數量仍會保留。還有網友爆料有人在付費將高贊好評改為一星,價格從 1000 到 10000 不等。
這讓很多豆瓣用戶感到被「出賣」,因為這些用戶給好評點贊是因為認同這一觀點,並且希望將評論頂到前排讓更多人看到,但現在卻為自己不認同的「一星評論」做了嫁衣裳。
很快這些用戶開始用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紛紛殺入 App Store 和 Android 各大應用商店給豆瓣打一星,控訴豆瓣縱容水軍評分失實。
隨著大量差評湧入,豆瓣的在多個應用商店的評分都出現了明顯下降。求錘得錘,豆瓣也不得不出面回應。
昨天下午豆瓣電影發表聲明稱,並不存在「高贊好評被收買改為差評」的情況,據豆瓣電影工程師的統計,實際上僅有 4 位用戶有過跨分數 (非相鄰分數) 修改評分的行為,其中 2 人由三星修改為一星;1 人由一星修改為三星;1 人由二星修改為五星。
而那個一開始那個將「將四星改為一星」的用戶也刪除了評論,並作出了澄清,否認了「收錢改分」的傳言。
此外豆瓣還對部分「故意騷擾、辱罵或不友善的行為」的用戶進行了封禁,以及禁言 30 天的處理。從 2 月 5 號至今共計處理 2440 條違規內容,禁言用戶 47 人。
這算是給這場鬧劇划上了一個句號,但話說回來,那些給豆瓣打一星的,和給《流浪地球》打一星的網友,又有什麼區別呢?
兩個「一星黨」之間的戰爭,可以說是中國互聯網獨有的奇觀了。
讓電影的歸電影,在互聯網時代是個奢望
在《流浪地球》中,人工智慧 Moss 說過這樣一句話:
「讓人類保持理智是一種奢求。」
儘管在這場爭論中很多人都在呼籲理性討論,讓電影的歸電影,實際上在如今的互聯網時代這也是一種奢望。
正如影評人灰狼一篇文章指出的,如今關於《流浪地球》的輿論,已經演化成「政治正確、水軍橫行、自來水滅差評、道德綁架、戰狼精神。」
儘管連《紐約時報》也認為《流浪地球》與兩部英雄痛打西方惡棍的蘭博式《戰狼》不同,並不帶有沙文主義色彩,但這不妨礙打一星者被貼上「不愛國」和「慕洋犬」的標籤。
在十幾年前,很難想像對一部電影的評分會成為檢驗是否愛國的指標。不過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公開發表觀點的門檻被降低,每個人的聲音都可能被無限放大,各種角度的觀點都可能曝光在眾目睽睽之下。
因此觀眾可以打著愛國主義的旗號力挺《戰狼 2》,也因為同樣的原因的抵制《敦刻爾克》。甚至《戰狼 2》在海外上映時排片量的低迷,也可以被解讀為一個國家對另一個國家的打壓。
而票房超過 30 億的《我不是葯神》,觀眾對電影的討論最終也演變成對中國抗癌藥市場的拷問,甚至促進了抗癌藥降價保供等相關政策的出台。
雖然這些討論的焦點都沒有回歸到電影本身,但我們往往只對前者嗤之以鼻,對後者則喜聞樂見。即便是那些呼籲「讓電影的歸電影」的觀眾,也難免陷入這種矛盾中。
就像在對《流浪地球》的討論中,不少人希望「一星黨」將討論回歸到電影上,另一方面又樂於給電影賦予更多意義,比如說它開啟了中國的科幻電影元年。
其實對一部電影的討論原本就應該是多元的,可儘管互聯網為不同觀點持有者提供了相互理解的渠道,卻也將多元化的討論變成了非得一爭高下的比賽,進一步加深了分歧。
這樣的事在互聯網上並不鮮見,就像前幾年在 BuzzFeed 對於一件禮服顏色的爭論,一派認為是藍色和黑色,另一派看到的是白色和金色。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互聯網上對於某個話題的討論開始簡化為站隊,就像知名科技自媒體闌夕所總結的:
互聯網的規律就是,任何針鋒相對的撕裂最後大多都會演變成「為了射箭先樹靶子」的技術,箭射得如何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靶子上要插滿了箭鏃。
因此呼籲將電影討論回歸電影終究是徒勞的,一方面在互聯網時代中很各種各樣的觀點都可能出現輿論場,另一方面即便不從電影本身去討論也是每個用戶表達的自由,即便有時候那是不懷好意的。
如果試圖去限制,無論出發點是什麼,都可能打開一個更可怕的潘多拉魔盒。
比一星更可怕的,是對不同觀點的消滅和壓制
在《流浪地球》引發的「一星事件」中,出現了不少很多細思極恐的評論,對於電影的一星評論,很多持相反觀點的用戶已經放棄了討論,希望通過第三方機構將這些觀點徹底消滅。
公眾號「槍稿」指出,就在齊聲讚美《流浪地球》的同時,網路上出現了大量以檢索惡評並加以批鬥為職責的紅衛兵。在《戰狼 2》之後很多人對這樣的場景並不陌生。
而在豆瓣上的爭論無果後,眾多電影粉絲開始拿起舉報的武器,希望「有關部門」來查封豆瓣,結果是以豆瓣自查糾錯告終。
這也是這幾年互聯網流行的一種「維權模式」,最近的例子就發生到大 V 咪蒙身上。咪蒙旗下旗下公眾號「才華有限青年」因為一篇「非虛構文章」引發爭議,很多網友開始扒出咪蒙微博在過去的不當言論,並且向不同機構@一遍進行舉報。
雖然最後咪蒙雙微停更的結果可以說「大快人心」,但這種指望某種更高權力的第三方來打擊自己不喜歡的事物的做法,不僅已經偏離了爭論的目的,也是在蠶食互聯網中自由討論的空間。
傷害中國電影的,從來都不是影評網站和網友評分,比一星評論更可怕的,是試圖對不同觀點進行消滅和壓制,就像《中國新聞周刊》記者楊時暘所說的:
文明世界不是你死我活,而是不同觀點平等地共生共存,公平的爭議爭論,爭論的目的是為了探尋真理,而不是為了剷除異己。更重要的是,我們任何人都不能認為自己就是真理的唯一代言人。這是自由與寬容的本意。而狹隘和仇恨餵養出的野獸,即便當下為你所用,但總有一天會反噬自身。
比起《流浪地球》到底值幾顆星,這個問題也許更值得關注。
※回家過年給我媽裝了個老人桌面,差點沒被攆出家門
※除了三星 S10 系列,它的智能手錶和真無線耳機同樣值得你關注
TAG:愛范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