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本已成佛,為何堅持稱菩薩?
(蝸牛看西遊第2398期)
文/牽著蝸牛散步
很多人看西遊,都有一個問題想不明白:觀音是取經工程總負責人,也是如來跟前重要的秘書,甚至是唐僧和孫悟空的直接上司。但取經成功後,唐僧和孫悟空的排名,竟然在觀音之前。
還有人提出,連孫悟空都能成佛,觀音為何一直在原地踏步,只是一名菩薩呢?
有人說,觀音在趕去靈山封佛的路上,遇到一位老太婆正要被考虎吞食,她如果救老人就不能及時趕到靈山受封,如果不救又違背她自己的原則,後來,她選擇救老人,沒能成佛。
也有傳言說,觀音很早就立下誓言,只要眾生不成佛,她就不成佛。眾生太大,也不可能全部成佛,所以她也就一直成不了佛。
觀音雖然是一名菩薩,但在鷹澗愁時,孫悟空卻稱她為七佛之師。這七佛,包含著如來佛。也就是說,觀音還是如來的老師。
需要說明的是,七佛之師在佛教典故中其實是文殊菩薩,但在西遊中,卻安在了觀音頭上。
不過,觀音在佛教中的確早已成佛,叫正法明如來,然而不管是西遊還是民間傳說中,都把她叫為菩薩。
這是怎麼回事呢?
要弄明白這個問題,就要先了解什麼是佛,什麼是菩薩,兩者有什麼區別。
佛是佛陀的簡稱,意思是「覺者」,有三重含義:自覺、覺他、覺行圓滿。只有三者皆備,才能被稱為佛。
而菩薩呢,是梵語菩提薩埵的簡稱,意思是「覺悟有情」,菩薩是自覺、覺他,跟佛相比缺了覺行圓滿這一條。
菩薩最重要的特點是普度眾生、利益眾生,居住在普通群眾中,解決大眾的實際困難。
打個不恰當的比喻,佛是領導階層,菩薩是執行階層。也就是說,跟佛相比,菩薩更有親和力,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歡迎。
而觀音呢,不管是慈悲為懷、普渡眾生的形象定位,還是送子送福、解災度難等具體工作,都與群眾的生活息息相關,所以,人們更願意把她稱為菩薩,而不願稱之為佛。
與之類似的還有地藏菩薩。佛經說地藏早已具有了成佛的圓滿覺行,但因為他發了一個大誓願:「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所以他一直在地獄中,救度地獄眾生。
就像有些真心為民的領導,他們和志向只想為群眾做一些事,而不是當多大的官。而群眾給他的最高稱謂不是官職,而是人民的勤務員、公僕等稱呼。
前往「蝸牛看西遊」公號,可看到第225期文章《觀音什麼時候從男變成女?原來和中國一名皇帝有關!》
※觀音明知二郎神與玉帝不和,為何還推薦他到天庭滅孫悟空?
※孫悟空為何送玉帝四隻犀牛角而送如來一隻?到了靈山還不拿出來?
TAG:蝸牛看西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