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簡單粗暴的認字卡,這才是漢字學習的正確打開方式
漢字是一種獨特且美麗的符號,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藝術,它貫穿了中國古今,蘊藏豐富的文化內涵,它保留了象形文字的靈魂與原始圖象藝術的精神,每個漢字都有著豐富的意涵。
我們從小就學習漢字,似乎像呼吸一樣自然,也難免會忽略它的美。試問,你了解漢字的起源、演變和背後的故事嗎?
漢字不只是簡單的線條,雖然經過數千年的演變,有些漢字已跟原來的形象相去甚遠,但仍還保留著象形文字的靈魂,文字形象與事物本身之間也還存在著直接或間接的關聯。
每一個漢字都有一個故事,看完這篇文章你會驚訝地發現,漢字竟然可以這麼好玩!
在原始社會,人們最初過著採摘野果、野菜充饑的生活,樹上有果子就摘果子吃,地上有菜葉就采菜葉吃。你看「采」這個字,上半部是一隻手,手指向下採摘野果的樣子。
來源:《漢字好好玩3》P019
漢字畫——採摘之象
春天來臨了,燕子從湖面低空飛過,茶樹生長快速,不斷地冒出新鮮枝葉,茶農們正忙著採摘,累了就在樹下休息。
這幅漢字畫一共介紹燕、生、葉(葉)、采、休五個漢字。
[cǎi]
采
字義說明:風采;許慎解釋,采是摘取的意思,由爪與木組合而成。
說文解字:「捋(luō)取也,從木,從爪。」
字形說明:采直視角度,取手摘取草木之姿造字。最初上半部畫一隻手往下摘取的樣子,下半部是一棵長了果實或嫩葉的樹木(圖1);演變至今,字形線條結構改變:圖1、圖2、圖3 圖4,屬上下結構。
常用辭彙:興高采烈
採摘來的瓜果和野菜沒有吃完,或者吃剩的瓜果子與根莖往地上一丟,沒想到,過些日子竟然又長出新的可以吃的東西,於是人們漸漸有了耕種農作物的觀念。
來源:《漢字好好玩1》P70
漢字畫——穀物之象
田裡種植著各種農作物,有禾、黍、麥、來等作物。稻穗成熟後,農民在篩子上拍打出稻米。
這幅穀類作物圖介紹禾、黍、麥(麥)、來(來)、米等字。
[lái]
來
字義說明:來去的動作詞,古時視為麥類之一;許慎解釋,來是周代先人所接受的瑞麥,一莖兩穗,像芒刺之形。與來有關的字,有萊、徠、淶等。
說文解字:「周所受瑞麥來麰(móu)也。一來二縫,象芒朿之形。天所來也,故為行來之來。《詩》曰:『詒(yí)我來麰』。凡來之屬皆從來。」
字形說明:采直視角度,取整株來的形象造字。上半部描繪來的稈與葉子,下半部畫來的根部(圖1、圖2);演變至今,字形線條結構改變:圖1、圖2 圖3。
常用辭彙:禮尚往來 繼往開來 信手拈來
隨著耕種作物的逐漸增多,作物播種後,為了方便管理,人們便將耕地劃分成一片一片的區域,也就形成了阡陌縱橫或溝澮四通的農田。
來源:《漢字好好玩1》P62
漢字畫——農田之象
一片農田,田裡長滿了草,田中央有位農夫正用耕地的力翻土,泥土上留有動物踩過後的腳印。
這幅漢字畫介紹田、草、力、番等。
[tián]
田
字義說明:耕種的土地;許慎解釋,古時種植穀物的土地稱為田,屬象形文字,由口與十組合而成。與田有關的字,有佃(diàn)、男、町、奮、界等。
說文解字:「 陳也,樹谷曰田。象四口;十,阡陌之制也。凡田之屬皆從田。」
字形說明:采俯視角度,取田埂之形造字。
畫出四周的田埂與中間農作物一縱一橫交錯的樣子(圖1);字形結構未變:圖1、圖2 圖3。
常用辭彙:滄海桑田 瓜田李下
耕種作物的同時,為了提高生產效率,也發明了許多的農用器具。最早的農具多是由石、骨、角等材料製作而成的。在我國西南地區就發現了商代晚期的農具耜(sì),耜是古時人們用來翻土的農具,早在新石器時代就已經出現。在牛犁出現之前,耒(lěi )耜是人力整田的主要農具,也因此耒耜成為古時農具的代名詞。
耒耜的發明同時開創了中國的農耕文化,而力的古字畫的就是古代農具耒的形狀,上邊有長柄,下端彎曲分開的部分是耒頭。
[lì]
力
字義說明:力氣;許慎認為力是人身體筋脈的樣子,而後世文字研究學者則認為力應當是一種農用工具,作者亦將力視為農用工具。與力有關的字,有功、助、努、動、勞等。
說文解字:「筋也,象人筋之形。治功曰力,能圉大災。凡力之屬皆從力。」
字形說明:采直視角度,取力之形造字。
最初畫出上半部的木杆,下半部為翻土器(圖1、圖2);演變至今,字形線條結構改變:圖1、圖2 圖3。
常用辭彙:力不從心 力爭上遊 力排眾議
除了採摘和種植,人們也會通過打獵獲取食物,小動物喝水聚集的湖邊就是獵人們最佳的狩獵場所。
來源:《漢字好好玩1》P120
漢字畫——湖邊之象
許多動物聚集湖邊,清澈的湖水倒映出動物們的身影,象、鹿、兔、馬、牛、羊正在湖邊喝水。
從這幅漢字畫中,我們可以認識象、鹿、兔、馬( 馬) 、牛、羊等字。
[tù]
兔
字義說明:動物名;通稱兔子;許慎解釋,野獸種類之一,像一隻蹲坐著的動物。與兔有關的字,有冤、逸等。
說文解字:「 獸名,象踞,後其尾形,兔頭與?頭同。凡兔之屬皆從兔。」
字形說明:采直視角度,取兔子蹲踞之形造字。
最初畫出頭部並且強調耳朵的部分,下半身則強調肢體與尾巴(圖1);演變至今,字形線條結構改變:圖1、圖2 圖3。
常用辭彙:兔死狗烹 守株待兔 狡兔三窟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自古以來,人們的生活就離不開山與水,對於那些居住在水邊的人們來說,水中的魚、蝦、貝類不僅是主要的食物,更重要的是若將這些魚蝦、貝殼拿到市場上去賣,還可以獲得收益。
漢字畫——捕魚之象
夕陽西下,三隻烏龜悠閑地在沙灘上緩緩地爬行。漁夫將手腳打開張大以便固定漁網;在他左邊的男子頭上插著一支發簪,是一位已成年的男子。今天是兩人豐收的一天,網裡有許多的魚與貝類。
這幅漢字畫介紹龜、沙、大、網、夫、魚、貝等。
[yú]
魚
字義說明:水中脊椎動物,用鰓呼吸;許慎解釋,魚是水裡的一種蟲類,屬象形文字,魚的尾部與燕子的尾部相似。與魚有關的字,有魷、鮪、鮮、鯨、鰻、鮭等。
說文解字:「 水蟲也,象形,魚尾與燕尾相似。凡魚之屬皆從魚。」
字形說明:采俯視角度,取魚全身的形狀造字。最初是勾勒出魚頭、魚身、魚尾,中間以交叉線條表示魚鱗,同時畫出兩側的魚鰭(圖1);古時畫出魚之全形,今則簡化成表示魚頭,田表示魚身,灬表示魚尾;演變至今,字形線條結構改變:圖1、圖2 圖3。
常用辭彙:魚目混珠 魚水之歡 緣木求魚
而靠近山林的人們,自然不會錯過森林贈與的財富,不僅在林中打獵和採摘野果,還會砍伐林中的樹木用來製作一些生活用品。
漢字畫——森林之象
秋天到了,樹葉飄落下來,只剩下光禿禿的樹榦。眼前是筆直的樹木,不遠處有小樹林,眺望遠方隱約可見一片茂密森林。伐木工用一把刃面鋒利的刀砍向樹榦,將一棵樹從中間劈成兩半,一半拿來當床,另一半則削成片,準備當柴火使用。
此幅圖介紹了木、林、森、刀、床(牀)、片等。
[sēn]
森
字義說明:森林;許慎解釋,森表示樹木多且密,由木加林組合而成。
說文解字:「 木多貌。從林,從木。讀若曾參之參。」
字形說明:采直視角度,取三棵樹之形造字。
畫出樹榦、樹根與樹枝之形(圖1),用三棵樹代表許多的樹。字形線條結構略有改變:圖1、圖2 圖3,屬上下結構。
常用辭彙:森羅萬象 門禁森嚴
食材獲取之後,生食容易生病。一次閃電落在大樹上引發的天火給人們帶來了啟發,直接改變了人們的飲食習慣。於是就此從生食進入熟食階段,食物也變得更加美味。也因此出現了許多不同用途的食器。
來源:《漢字好好玩2》P90
漢字畫——器皿之象
有幾口大鼎正在煮菜烹肉,另一個鬲器正在蒸米飯,鼎與鬲不斷地冒出氣來,當飯菜與肉都準備就緒,就用器皿盛飯,將肉類放在豆器上,湯汁倒進缶里,並裝了一壺酒,人們邊吃飯邊用酉喝著酒。
這幅圖介紹了鼎、皿、豆、壺(壺)、缶、酉、鬲、氣等。
[mǐn]
皿
字義說明:碗、碟、盤、盆之類器具的統稱;許慎強調,吃飯時用來盛飯菜的器具,屬象形文字,像豆器一樣可以裝食物。與皿有關的字,有杯(盃)、盎、盅、盤、益等。
說文解字:「飯食之用器也,象形,與豆同意。凡皿之屬皆從皿。」
字形說明:采直視角度,取器皿的形狀造字。
畫出器具的器身與底座,上頭凹槽可放置食物(圖1);演變至今,字形線條結構改變:圖1、圖2 圖3。
每當農作物豐收後,人們都會隆重地舉辦各種慶祝豐收的活動。慶典活動中除了供奉神靈食物外,有時還會用歌舞來娛悅神靈。傳說中,葛天氏在勞動中發明了樂舞,「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闕」,這應該算是世界上最為原始的歌舞藝術了。
來源:《漢字好好玩2》P104
漢字畫——豐收之象
為感謝神靈保佑農作物豐收, 族人正在舉辦一場慶豐收的活動,大家開心地聚集在一起,有人彈琴,有人吹奏龠,有人身體文身,有人跳舞。
這幅圖介紹了豐(豐)、琴、龠、文、舞等。
[wǔ]
舞
字義說明:跳舞;許慎解釋,由舛(chuǎn)和無組合而成。
說文解字:「樂也,用足相背,從舛,無聲。」
字形說明:采直視角度,取人跳舞之姿造字。
畫一個人雙手雙腳打開,手持舞具(圖1);演變至今,字形線條結構改變:圖1、圖2 圖3,屬上下結構。
常用辭彙:龍飛鳳舞 歡欣鼓舞 聞雞起舞
這樣學習漢字是不是非常有意思呢?
我們的漢字就是勞動人民在生產生活中創造出來的,開始以圖畫記事,經過幾千年的發展,演變成了當今的文字。
我們的漢字學習也應當回歸自然,重建與想像文字產生當時的社會情境,才能明白文字本身所要表達的含義。
《漢字好好玩》中,作者原創七十五幅漢字畫作品,將甲骨文、金文、篆文等古文字融合於圖畫中,讓讀者了解漢字的起源,並在潛移默化中接受了古文字的熏陶,感受到漢字的魅力!
以上圖文內容整理摘自《漢字好好玩》,張宏如 著,轉載請註明來源《漢字好好玩》。
有畫面 有知識 有故事 有歷史
追根溯源,感受漢字之美
原創七十五幅漢字畫
倡導圖像學習漢字的新思維!
TAG:北京紫圖圖書 |